李蕾
山東省鄒平市臨池鎮人民政府 山東鄒平 256220
我國一直以農業為根本,農業經濟對我國經濟整體水平產生明顯影響。通過農村經濟管理策略的方式對現有農村經濟結構做出調整。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推動力,農業生產數量逐年增加,農業經濟水平逐年提高。現代化的經濟模式逐漸形成,更大的挑戰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卻漸漸凸顯出來。
農業經濟管理是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以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農村經濟管理的目的是保證生產人員、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等各要素協調發展,提升農戶銷售和種植及生產等工作的積極性,有效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使新農村建設呈現新景象。農業經濟管理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我國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發展程度相差較大。作為農業大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已經成為平衡各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2)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構成要素,在發展農業經濟時需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
(3)加強農業經濟管理能夠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農村經濟正常、穩定運行,減少經濟損失,使農業呈現新業態。
在現代化農業發展背景下,農業生產作業模式體現出大規模特點,傳統小農經營模式不滿足新時期要求。出現該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舊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未有效轉型升級,農村地區專業農業生產人才缺失,城鎮化發展使大量農村地區青壯年進城打工,農村生產力流失,留守老人與兒童難以承擔現代化農業生產任務,導致部分地區農田資源閑置,且受土地承包制度影響,加大了農村土地的流轉難度,難以發展種田大戶。同時,部分地區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滯后,規模較小,不能發揮其帶頭作用,難以在區域內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農業生產機制,不利于農業經濟發展。
現階段,人才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保障。新農村建設工作涉及經濟、管理等多個學科,需要引進更加專業的人才隊伍,才能進一步強化農業經濟管理。目前,農業高校中的學生很少選擇農學專業,這就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同時,高校很少根據農業生產的需求研發相關技術,且研發出的技術并沒有受到廣大農民的喜愛,實際的利用率相對較低,主要原因是農戶知識掌握不足,相關人員不愿意學習新的知識。如果研發出的設備或者技術等無法獲取較高的收益,并且資金回籠時間較長,專業人才將會受到其影響而不愿從事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1]。
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落實工作中,應該優先建立健全新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其一,農村土地承包制度要創新,當地政府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土地資源與承包人員數量進行整理與了解,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制度,確保其承包制度與新三農制度理念相合。其二,土地承包要建立相關的制度檔案并對其檔案進行管理,鄉鎮政府要重視檔案的建設與管理工作,進而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將其工作落實到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作中。更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檔案管理機制與規章管理制度,還可以建設獎懲制度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確保檔案建設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其作用與優勢[2]。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管理政策與之相對應是新農村建設內容之一,管理人員必須定期進行相關專業性知識的培訓,達到培訓過后能夠充分了解且融會貫通的應用相關政策,使管理人員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高政治素質,增強科學管理和合作進取的理念,提升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樹立新時代應具有的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意識,能夠有效適應目前經濟的發展。
各地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以挖掘當地優秀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為主,建立核心產業鏈,建立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體制。風景秀美、地理環境較好的農村地區可以制定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經濟發展目標,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發展旅游業,包括樹立品牌意識、傳播農村民俗文化以及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屋等特色旅游服務項目,以達到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目的。政府為農村提供專項資金,購買大型種植、生產、收割設備等,結合自身特色資源,打造農產品形象,實現品牌效應,打造完整的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民積極生產,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3]。
為了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基層管理人員需要認識到當前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轉變傳統的管理方式,通過創新管理制度、實現信息化管理和加強人才隊伍培訓等,推動農業產業化和信息化發展,促進農業經濟轉型和升級,幫助農民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