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建飛
山西省交通環境保護中心站(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條件,但同時也對自然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實施綠色交通、建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基礎設施是未來較長時間的重要發展任務。公路項目建設期間,施工活動可能會破壞植被,污染環境,降低生物多樣性等,或多或少會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不利于當地環境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從多角度分析施工活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制定出完善的應對措施,從根本上降低生態環境破壞程度,實現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減小公路工程施工活動對周圍生態環境不利影響的管控措施[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普及,國民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土地沙漠化和霧霾現象比較嚴重,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越來越重視保護環境。部分人可能對環保本身并沒有深入地了解,但低碳綠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影響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也有一定體現。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大多數施工單位開始以低碳環保理念為施工基本準則,將環境保護作為工程施工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種環保建筑材料的購買率也大幅度上漲,公路工程施工單位開始自發保護施工現場周邊環境。
公路工程施工過程和綠色環保理念的有效結合離不開技術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要有效處理公路工程施工過程產生的各類污水和廢棄物料,不斷強化綠色施工理念,有效落實公路工程項目各項指標,提升綠色施工效果。
綠色施工不是口頭承諾,也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將綠色設計方案落到實處,需要將施工方案和節能減排理念、環境保護工作緊密結合,同時要兼顧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施工單位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保護好周邊生態環境,不斷提升公路工程施工水平,將環保理念真正植根于施工技術之上,優化建筑產業結構,保障公路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2]。
公路項目施工期間需要采取挖方與填方施工工藝,會影響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形與地貌,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較大影響,特別是在建設山區隧道的過程中,會影響山體結構穩定性,如果隧道施工規模過大,容易引發塌方與滑坡現象,嚴重威脅施工人員自身安全。
另外,在公路施工過程之中,也會破壞周圍地表,使土質完全裸露,引發大規模的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影響周圍地區農業生產水平。因此,在公路項目建設施工期間,施工單位需結合項目的具體施工需求,在合理位置,設置適量的排水溝,不斷提升灌溉能力,避免發生內澇現象。
公路建設項目正式開啟之后,各項工程都應相繼開展,包括有道路施工、臨時工棚的搭建等工作。這些工作都會對路域土地進行填埋或者開挖,會使得土地本身的土層以及供給能力發生變化。工作范圍內的植被也必定會受到影響,生產力隨之下降。而且公路占地屬于永久性,公路路域內的植被都會受到破壞,甚至消亡。而路域周圍的植被也會受到施工粉塵的影響,光合作用降低、作物減產。
公路項目建設施工期間,會給沿線生態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沿線區域易發生水土流失現象,周圍氣候環境也會發生較大變化。同時,各類大型施工機械設備在運行時,會產生較多的噪音,包括廢水和廢氣,降低公路沿線生態環境質量。
施工作業必須進行土方開挖作業,在此過程之中,會給該地區的地表植被帶來嚴重影響,影響地表植被的正常生長發育,引發生態不平衡。一旦地表植被出現破壞,會給周圍自然環境帶來較大影響。公路項目建設過程當中,會對當地的水循環系統帶來嚴重影響,由于環境發生變化,使該地區的生物無法正常生長發育,動物的繁殖能力下降,生物群體數量減少[3]。
進場施工車輛和人員使施工便道成為施工區域內受影響最頻繁的地帶。雖然施工便道車流量有限,但施工車輛噪音、燈光、震動和相關人類活動會造成動物回避,阻礙動物日常活動,形成一種動態屏障。進而對該區域內營巢的嚙齒動物、爬行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交配、繁殖及覓食、育幼等日常活動造成干擾;運輸和工程車輛進場,可能直接造成動物生命損傷;夜間施工車輛照明、場站生活區照明則可能對一些野生動物造成影響。同時可能存在部分施工人員缺乏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哄趕、捕捉、傷害野生動物,或出于好奇追趕和接近動物,對其造成心理和身體上的損害。
在公路工程建設施工環節,為減小土地利用給周圍環境帶來的破壞,施工單位需要根據當地地形特點,結合地形走勢,優化工程施工方案,進一步明確公路工程施工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之間的關系。修建公路會占用土地資源,應遵守節約原則,根據地形地貌特點,適當減少土地資源占用率。
此外,施工單位還應進行合理的規劃,在減少公路占地面積的同時,確保公路穩定運行。在土方填筑施工期間,需結合填方高度,制定出多個不同的公路邊坡防護方案。針對填方高度較高的區域,為提升路基的穩定性,保護周圍的農業耕地資源,可以利用混凝土擋土墻進行有效防護。對于填方高度比較低的區域,可以采取植草模式,在提升公路邊坡防護效果的同時,起到良好的綠化效果。
取土場施工完畢后,還要及時進行邊坡防護,設置排水設施,為加快生態環境恢復速度,可采用植草或者植樹方式,更好地美化周圍生態環境。棄土場和棄土方距離不宜過遠。結合棄土量和坡度情況,在棄土場下部設置攔土壩擋墻,棄土堆要結合規定標準要求,采取分層壓實方式,坡面盡可能保持平緩,棄土工作結束后,及時進行場地平整處理,設置排水裝置[4]。
以臨時用地盡量少占自然保護區為原則,項目所有臨時駐地均設置在保護區外,為減少保護區內施工便道臨時用地,只在橋梁及涵洞位置征用了便道,施工便道兩側必須設置環保樁,并加貼醒目的紅黑相間的反光標簽;嚴禁施工車輛、機械設備駛離施工便道和主線用地范圍,其余便道均設置在主線范圍內,合理組織施工工序,左右幅交替施工,交替作為施工便道,有效減少了便道用地;對建設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地表層土予以收集保存,采用密布網進行覆蓋,待工程結束后,鋪筑在場站、駐地、便道上,以利于植被恢復。
施工期固體廢物采取“集中收集、分類處理、盡量回用”的原則,其中可利用的棄石方運至碎石加工廠加工成碎石后用于水穩施工,不能利用的、多余的廢棄土石方送至棄土場處置,按照先挖后棄的原則進行堆放,運送過程中車頂采用帆布覆蓋。
保護區外設置施工營地,施工營地周圍建立小型的垃圾臨時堆放點,堆放點采用帶蓋桶裝形式收集垃圾。設專人定期清除,可回收的塑料袋、塑料瓶回收使用,不得對外逸散,不得焚燒,及時清運至垃圾處理站。
各類施工機械設備進入施工現場之前,工作人員應該對其進行仔細檢查。一方面看設備運行性能是否良好,如果存在問題,應該及時作出有效的處理;另一方面檢查設備運行過程噪聲是否過大,安裝消音裝置。一些無法避免的工序可以集中在車間或者工廠進行完成,降低施工現場的噪聲污染。若強噪聲施工設備設置在居民區一側,最好修建全封閉式工棚,有效阻隔機械施工運行產生的噪聲[5]。
施工單位要加強施工過程管理,一旦發現施工人員存在大力敲擊、蠻力拆卸等行為,應該立刻制止,將噪聲污染降至最低。敏感點要對噪聲進行實時監控,當其超出規定范圍時,及時采取相應的降噪處理措施,夜間不可采用強噪聲施工設備作業,若遇到特殊情況,則需要上報有關部門審批。
(1)為減小施工粉塵給周圍居民帶來的不利影響,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具體的施工情況和當地天氣狀況,進行科學的規劃,在合理的時間段內進行有效灑水,減少揚塵。同時,結合公路具體施工情況,合理選擇材料的堆積場所,材料堆積場所盡可能遠離居民區域,采取密封式攪拌裝置,避免產生較大的施工粉塵。施工人員還應加強個人防護,佩戴好防塵口罩。
(2)減小瀝青煙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瀝青煙產生原因比較復雜,公路施工場地車輛在卸料與攤鋪碾壓過程當中,各類施工機械設備溫度較高,受高溫影響,瀝青混合料會散發出瀝青煙。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場地比較空曠,瀝青煙治理難度比較大,故施工人員需要加強個人防護,需要佩戴專業的防煙口罩。在瀝青混合料生產環節,可在其內部加入適量的吸附劑,避免瀝青煙大范圍揮發[6]。
施工期加強施工人員的教育、管理,嚴禁捕殺、驚擾野生動物;根據保護區提供的遷徙路線,采用糞便、食物設置誘導標志,引導動物沿著遷徙路線進行通行;在野生動物活動頻繁的時間段,禁止施工,確保動物遷徙不受影響。施工期間禁止鳴笛,夜間施工采用近光燈,精良避免驚嚇野生動物。
(1)不僅要認真審批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和開工報告,而且還要重點審核設計文件和環境影響報告書是否達到環境保護制度標準要求;施工組織能否在設計方案中提出合理可行的應急預備方案;設計文件在進行公路施工設計時,能否全面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如當地水文地理條件以及周邊局面情況等。
(2)按照相關流程,嚴格審批環保設備、材料;檢查采購是否到位;是否完全達到國家標準要求;是否已經進入施工現場等。
(3)要著重審查施工實施方案的保障體系、可行度等,在審批過程中,要做到嚴格逐項審批,同時及時匯總記錄,避免出現漏項。對不合格內容,要求施工組織機構及時完善改進,同時重新審批登記,將源頭控制工作落實到位。
一是樁基施工采用旋挖鉆干挖法施工,避免了泥漿的污染,同時鉆渣用于填筑路基,減少固體廢物的排放;二是設置合理的排水溝、截水溝,將水引至地表水收集池,沉淀后循環使用,達到了節約目標;三是施工廢水設置沉淀池,經處理后用于便道的灑水降塵;對施工營地設置化糞池;對洗滌污水設置三級沉淀池集中沉淀處理后排放,沉淀池做防滲處理,沉淀的固體廢物實行定期清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公路的發展無論是與我們的生活、經濟還是社會的發展都是有著十分緊密地聯系。我們在看到公路發展為我們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公路建設過程當中可能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不利的影響,也不能盲目地看到公路建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破壞。我們應該對我國的經濟以及生態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建立環境友好型公路,并且使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公路工程進行管理,以此來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