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廣饒縣橡膠輪胎產品與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山東東營 257300
近些年來,山東廣饒縣橡膠輪胎行業發展迅速,同時擁有多個名牌產品,橡膠行業蓬勃發展。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如:知名度、品牌創新力、創新力發展等等。筆者作為橡膠檢測行業從業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從廣饒縣橡膠輪胎行業品牌現狀入手,著重分析了橡膠輪胎行業品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的建議,為廣饒縣橡膠
目前,廣饒縣橡膠輪胎行業擁有興源集團“華魯”、盛泰集團“三A”等6個中國馳名商標;永泰集團“盾輪”、金宇輪胎有限公司“金路”等山東省著名商標19個;興源集團“華魯”載重汽車輪胎、恒宇橡膠 “金途”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等山東省名牌產品19個,山東興達工程機械輪胎及興源集團載重汽車輪胎等山東省優質品牌產品2個,集中在16家規模以上企業。作為全國最大的輪胎生產聚集區,知名品牌總體數量較少,缺少真正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名牌產品。
多數企業創牌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沒有充分認識到品牌在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長遠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相當數量的企業對品牌創建的深層次意義理解不夠,僅是受獎勵政策吸引而為,有的投機取巧向上爭取獲得相關馳名、著名商標、品牌,并未為市場開拓、效益增加、企業知名度提升帶來實質性推動[1];有的企業重爭創輕利用,即使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取得一定的影響力,但企業內部缺少相應品牌管理團隊,缺乏持續創新能力,產品質量長期停留在品牌初創階段,導致跟不上市場步伐,缺乏市場競爭力;甚至有的企業自己不注冊商標,搞來料加工、貼牌銷售,追求蠅頭小利。
一是研發水平較低。廣饒縣產業層次不高,產品本身科技含量較低,大部分企業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質量性能低于國內外先進企業。很多企業設備先進程度在國內外處于較高水平,也能為米其林等國外知名輪胎企業貼牌、代工,但在代工生產中,需要國外廠家派駐技術人員、提供原料配方等,企業自己并不能學習掌握其先進技術、配方[2]。正因如此,雖然廣饒縣輪胎產能占到全國的1/4,卻沒有在國內外同行業中真正叫得響的品牌,市場認可度低,有時淪落到靠互相低價競爭搶占低端市場的境地。
企業資金大多投在添設備、上項目、搞技改上,而在爭創品牌、宣傳產品上的投入比例明顯偏低,品牌相關宣傳推介活動舉辦少,在省級以上媒體露面不多,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大。特別是在當前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經營困難,疲于保生存、保運轉,既無心也無力進行品牌投入。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只有企業家真正從思想深處重視起來,品牌建設工作才能深入持續開展。廣饒的企業家如果不懂產品,不懂客戶需求的變化,而是只注重銷售和融資,將永遠難以形成品牌。建議相關部門采取多種方式,從創建意義、如何創建、如何維護和開發利用等多方面,加大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宣傳、培訓引導力度,提升其創牌積極性和主動性。未來企業家年會可以專題安排一次品牌創建方面的內容。另一方面,政府要積極搭建品牌建設平臺。通過開設廣饒品牌網站,舉辦別開生面、富有創意的品牌推介會,建立品牌價值評價體系等方式,大力宣傳品牌政策、創牌經驗和工作成效,形成全社會重視品牌、爭創品牌、維護品牌、發展品牌的濃厚氛圍[3]。
品牌創建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要借鑒省旅游局借力高校人才團隊成功策劃“好客山東”的經驗,舍得出錢,選聘一部分品牌策劃高層次人才,結合全縣產業發展布局,制定廣饒縣品牌發展“十三五”規劃,在對縣內幾大主導產業企業進行摸底排名、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企業生存壓力大小、老板思想深度、企業研發創新能力、人才培育儲備等)選取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實行重點培養。力爭通過3—5年努力,在每個主導產業培養1—2家優勢品牌企業,每家優勢品牌企業創建至少1個在國內外同行業市場叫得響的產品品牌。現階段首先應抓好輪胎品牌的培育工作,下大氣力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合作,推進品牌整合,探索打造輪胎行業區域品牌,解決企業品牌雜亂、無序競爭、量大價低問題。
品牌創建的真正內涵是“質量”、“市場”、“口碑”和“效益”,更是“工匠精神”和“打造百年老店”的心態,不能簡單理解為爭創多少個省級、國家級牌子、稱號,而是要使企業從老板到員工人人樹立品牌觀念,從一個零件做起,從一件產品做起,從滿足客戶需求做起,制造精品、搶占市場,打造百年企業。因此,要對現有政策資源進行整合、改進,從側重對企業爭創名牌、著名商標稱號后的后補助,轉變到對前期打造、創建品牌的全過程支持,重點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標準提升工程,制定和執行高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鼓勵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支持企業對外推廣、展銷產品。
廣饒輪胎行業品牌價值的提升,任重而道遠。期望本地橡膠企業在新形勢經濟背景下與國家相關政策緊密結合,轉變思路,拓寬眼界,由質量型、實用性向品牌價值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