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龍 劉相花
山東華濱建工有限公司 山東東營 257000
綠色建筑是利用有限的資源,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堅持環保的理念對相應工程進行落實。利用水、電等天然的資源,實現人類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為人們的居住與工作建造一個舒適、健康的環境[1]。綠色施工技術的主要特征是高效率、低損耗、環保,是自然協調相處、長遠發展的創建方式。現階段,我國的綠色施工的發展技術已經較成熟,但縱觀我國綠色技術發展的歷史,引進這項技術的時間較晚。綠色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的項目中可有利于環境的穩定,是創建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因素,可帶來相關的經濟、生態的收益。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一般均具有污染嚴重、耗能較大的問題,有關建筑工程環境保護的制度需要進行改善。在建筑進行施工時,缺少有關準則對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管理,有較多的施工單位盲目地加快施工的進度,減少投入的成本,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損壞,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多數的施工場地沒有及時清理建筑垃圾,材料利用率較低,建筑廢水隨便地排放。
合理地實行綠色施工技術是建筑項目管理的關鍵內容。利用綠色施工技術可以幫助建筑項目在合理的條件下進行工程實施,可提升資源的運用效率,節省建筑工程的成本。回收建筑的廢棄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建筑施工對周圍的環境產生的消極影響,促使建筑工程和生態環境能夠協調共處[2]。將綠色施工技術當作核心引導思想,將保護環境當作首要任務,改善施工技術、工程管理的方式,提升對資源的運用效率。土地資源為人們提供生存條件的重要資源,特別是在城市現代化的建設中,應采納更加合理的方式,做好建筑工程的選址、平面布局,以達到對土地節約、科學運用的目的。
建筑企業施工的工程出現范圍較大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對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間的關系缺少相關理解,因此,只追隨經濟效益,縮短建筑工程期限,會降低建筑施工的品質,難以保障生態環境發展。經過對綠色施工技術的傳播、推行,在施工的過程中持續學習有關綠色施工的知識,掌握綠色施工技術對總體的建筑工程的必要性、影響,促使施工人員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關系均衡加以重視,進一步實現建筑企業利益與環保理念融合發展[3]。
在建筑項目施工的過程中,節約水技術的利用關鍵展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施工場地臨時搭建的生活區域、辦公區域應利用節水型的水龍頭、衛生用品。其次,將雨水應用在工程的施工現場,在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水泥預制塊替換傳統的混凝土地面作業的方式。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可以使用方格塊鋪建人行道路,使雨水能夠滲入土壤中。再次,工程深基坑的施工過程中,地下水可能會涌上地面,影響施工的進度,可利用深井降水技術,在施工中設置水位檢測井。再次,對水頭的位置應進行嚴格掌控,最佳的位置為高于地基0.7-0.9m處,可達到對降水狀況進行監督、檢測的目的。最后,在混凝土進行保養的過程中,為了減少用水量,應挑選澆水與覆蓋相融合的作業方式。在澆水過程中應對水管道進行合理安置,同時需要針對水管道進行定期的檢修,避免發生滲透的情況。
科學安排施工時間,合理統籌大型施工作業施工時間,如混凝土澆搗過程、鉤機的作業等,夜晚作業的時間不能超過0:00。設備方面采用電氣化類噪聲較小的機械設備,在工地周圍安排噪聲監督點,定期對噪聲進行檢測,設置專門減少噪聲的施工棚,可在施工棚內進行噪音較大的設備作業。在建筑樓層時,施工工作人員應在施工作業中的架立面多安設竹笆片、密耳網等,減少噪聲,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不可超期利用或使用老化設備等。施工的工作人員應加強培訓,在施工人員運輸材料的過程中,對材料應進行輕拿輕放,禁止拋擲,不可大聲喧嘩,文明施工。
土方的儲存處理。土方挖掘后,若將土方全部運出,運輸量較大,會占用較大施工場地,對道路造成擠壓,引起揚塵等,嚴重污染環境。因此,應減少土方運輸,科學布置施工的順序,可回填原土。建筑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建筑廢棄物通過有關的處理、加工,可進行二次利用[4]。在工程施工中,由于生產等原因,導致施工現場有混凝土碎屑、木屑、管線等廢棄物,應統一采集,再將采集的材料分類,將材料送至相關公司進行加工、處理。石子、混凝土、廢棄磚等通過機器進行粉碎加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能夠把無法變成材料的廢棄物通過處理作為公路路面的基層等。
挖掘土方、土體的堆放、土方的回填、運輸車輛是導致揚塵的主要原因。揚塵處理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安排清洗小組,對運輸車路過的工地門口使用高壓水清進行刷洗,清洗后放行。其次,增強日常的管理工作,維持施工場地的清潔度,設置清掃車對施工場地進行定期清掃,保證最低限度的灰塵進入施工場地,最后,采用塑料布對堆放的材料進行遮蓋,防止飛塵。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綠色施工技術得到建筑行業的廣泛利用。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環境能源損耗大、污染嚴重等問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