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君哲
吉林省防汛機動搶險隊 吉林長春 130021
水利工程施工周期長、技術要求高、提升施工質量難度大。混凝土為水利工程核心材料,其凝結質量關乎水利工程整體質量,實際施工進程中,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如溫度、操作等,其凝結冷卻后出現裂縫較為常見,難以保證水利工程防水效果,對水利工程使用質量及年限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根據項目實際狀況,對混凝土施工中關鍵點予以把控,進行針對性防治,避免產生裂縫。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混凝土裂縫中,溫度裂縫非常常見,這一類型的裂縫往往是由溫度原因所造成的,在施工過程中缺乏對溫度的有效管理與控制,造成了混凝土裂縫。一般情況下,溫度是影響裂縫寬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當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度差異非常大時,內外溫度的不均勻導致溫度變形和溫度應力的產生,也就誘發了混凝土裂縫。
人員為混凝土施工核心因素,在實際施工進程中,受人為因素影響,出現混凝土裂縫較多,為水利工程質量保證首要解決的問題。在混凝土施工進程中,未嚴格根據施工規范及標準進行操作,易使最終凝結冷卻效果不佳。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施工若未標準化、規范化,易使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管理進程中未能對混凝土施工嚴格把控,對其細部未加以關注,養護進程中缺乏預防及保護體系,會使混凝土抗壓能力下降,最終養護效果不佳,增加混凝土出現裂縫的風險。
混凝土施工進程中,材料一旦出現問題,易導致配比不當,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在配比進程中,水泥劑量較多、水灰比較大等,均會對凝結最終成效造成影響。材料使用不當或配比不合適,均會使混凝土收縮程度不均,如泥沙含量較多,使其收縮程度加大[1]。混凝土收縮程度與內外拉應力存在較大差異,會增加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風險。
由于混凝土裂縫在一些時候是由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當等造成的,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單位需要結合實際的混凝土施工規范,確定混凝土等級強度,隨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原材料的試配,進而來確定最佳的配合比。在配合比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保障各種原材料性能的作用,避免對混凝土結構造成不利影響。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有關人員必須要將原材料的配料誤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具體的配合比設計過程中,只有保證了配料誤差控制效果,才能夠使得最終的混凝土性能符合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與標準。有關施工人員在配合比設計工作中,需要嚴格根據混凝土施工的具體標準,將各種材料的用量加以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各種外加劑的使用過程中,切忌過多或者過少,否則,都將會對混凝土性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水利工程施工進程中,應對其是否發生裂縫加以關注,實時觀測混凝土凝結后是否存在深層裂縫、貫穿裂縫等,若發生存在此類現象,應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深層裂縫可通過將其鋼筋去除,重新進行澆筑鋪設;表面出現裂縫可直接進行澆筑。應對混凝土凝結全過程進行實時關注,根據實際狀況進行科學養護,混凝土凝結初期,其強度通常較小或無強度,可適當增加濕度,以提升其內部拉應力,確保內外拉應力統一,通過適當增加水分、鋪設塑料薄膜,以實現保濕目標[2]。此外,對裂縫形成應加以控制,其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
(1)溫度裂縫控制。根據施工實際狀況,布設相應的保溫裝置,針對易出現裂縫的部位,通過增加相應的鋼筋加固,減少內部拉應力值差距。
(2)干縮裂縫控制。控制材料配合比,澆筑完成后應觀察凝結狀況,適當給予水分確保濕度,根據相關標準實施填埋、壓實等,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抹壓。
(3)塑性裂縫控制。主要以澆筑進程中振搗為核心,確保振搗質量。
水利工程設計進程中,應根據項目實際狀況,嚴格根據相關標準及規范,對混凝土進行設計,形成完善的施工流程,保障混凝土施工質量。在具體設計進程中,應全方位掌握項目環節全方位掌握,將其施工中各個環節及薄弱環節加以管控,對易出現裂縫部位加強關注及防治措施,提前管控將影響混凝土產生裂縫因素,減少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應對其結構進行加固鋼筋設計,根據施工實際狀況,對其施工技術進行科學設計,明確加固流程,減少低配鋼筋對混凝土拉應力的影響,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縫概率。
由于水利工程為大體積構筑物,往往涉及的是大體積澆筑作業,為保障混凝土施工作業的順利開展,一般會采用混凝土泵送澆筑的方式,利用塔吊吊送澆筑方式來澆筑施工現場的零碎混凝土。在攪拌機中卸出有關的混凝土材料以后,工程企業需安排專人來及時將此混凝土運送到澆筑現場。在混凝土的運輸過程中,如果運輸管理不當,同樣會導致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在運輸過程中,需加強管理,尤其是要保障運輸容器的嚴密性,避免吸水與漏漿情況,降低混凝土運輸過程中離析、初凝、坍落度變化等的發生幾率[3]。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質量對其工程整體質量較為關鍵,若其施工中出現裂縫,易造成工程坍塌、滲透等不良狀況,使水利工程價值難以發揮。施工進程中,應根據實際狀況,對其施工各環節加以控制,在易出現裂縫部位,應制定針對性防治措施,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保障水利工程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