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奇
云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昆明 650228
目前,全國共計8627所足球試點學校,云南省共有153所學校擬認定為“2018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其中昆明數量最多,共有38所。包括高新一小附屬磊鑫外國語學校、云南師范大學附屬潤城學校、五華區虹山小學、盤龍區青云小學、呈貢新區第一小學等。麗江市古城區擬認定為2018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因名額有限未能參加的學校也都在努力改善場地和教學訓練條件,期待可以早日加入這項活動中去[1]。通過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昆明市的足球活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足球人口有了顯著的增長、技戰術水平也有明顯的提高,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
昆明市市區10所中、小學校,其中4所小學、3所初中以及3所高中。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查閱近五年國內發表的有關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的論文,訪問國內外相關的網站,并在此基礎上借鑒體育訓練學、社會體育學、體育統計學等多種相關書籍,為論文的選題和撰寫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研究保證。
(2)問卷調查法。通過對參加昆明市2019年足球進校園活動的10所中、小學校教練員、運動員和學校領導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98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1.8%
(3)邏輯分析法。對統計結果運用專項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多維度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邏輯推理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力求得到真買、有效、科學的研究結果。
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的開展,最終必須通過足球教練員這一中心環節來買現,每所學校擁有的足球教練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了該學校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規模和水平。通過對參加昆明市2019年足球進校園活動的10所中小學校問卷調查發現,只有3所學校有1名足球教練,占總數的33%;其余學校幾乎沒有專職的足球教練。組隊參加昆明市足球進校園活動的學校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學校沒有一名足球教練或足球教師,平時帶隊訓練、參加比賽的教師都是非足球專業的其他項目教師。這些參加比賽的學校中的教練有相當一部分是領導臨時指派的,沒有任何足球知識的教練要想帶出高水平的足球隊和足球運動員,其難度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幫助學校足球運動水平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
由此可見,校園足球教練員數量不足,是影響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認為,每個學校至少配備一至兩名足球專職教練員或教師,不然校園足球的發展就會變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2]。
通過對參加昆明市2019年足球進校園活動的10所中小學校問卷調查發現,共有5名足球教練,其中具有本科學歷的教練有3人,占足球教師總人數的60%,近5所學校沒有足球教練,有足球教練的中小學足球教練的學歷是普遍較高的,學歷程度完全可以滿足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活動的開展。這就要求各位教練員要積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運動技能,以保證校園足球教學和訓練工作的順利進行。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隊伍的教學、教研活動和創造力的興衰趨勢,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和反映這一人才群體的創造力。
通過對參加昆明市市2019年足球進校園活動的10所中小學校問卷調查發現,50歲及以上教練員占全部人數的34%;30歲至50歲教練員占全部人數的66%,教練員們各年齡段人數隨著年齡的變大呈現逐漸減小的趨勢,說明昆明市市中小學足球教練員或教師呈現年輕化趨勢。由此可見,昆明市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合理,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為今后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
教練員通過培訓獲得教練員等級證書,既是對所學知識通過對參加昆明市2019年足球進校園活動的10所中小學校問卷調查發現,持有教練員證書的教練員只有2名,占總人數的40%;而其他3名老師是沒有任何教練證書的足球教師,僅僅是在大學或從事過足球專業運動,占總人數的60%。而持有教練員證書的2名教練員,其持有的都為E級教練員證書,沒有一名是持有D級以上教練證的教練。
(1)做好校園足球活動的宣傳工作,加大對校園足球的支持力度,增加比賽場次,各學校增加足球專業教師數量,鼓勵教師參加足球教練員崗位培訓,使全市校園足球教練員的數量和質量同步提高。
(2)學校領導要更新辦學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校園足球的認識程度,引進人才,以滿足足球訓練和教學的需求。
(3)建立對學校校園足球負責人、帶隊教練的獎勵機制,把帶隊訓練、比賽時間納入到課時計劃,提高教練員待遇。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盡快提高教練的業務能力,提高各項待遇,讓更多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業務能力、事業心強、熱愛青少年基礎訓練的教練參加進來,同時要為他們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可以請進來,就是請高水平的教練、專家、學者為我們的教練培訓,也可以送出去,就是把我們的教練送出去學習、觀摩高水平比賽,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增加經驗。
近年,校園足球呈現出高開低走的的態勢,究其原因,校園足球的教練成為阻礙校園足球發展的攔路虎,如何有效的提升校園足球教練員的發展,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問題不怕,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才能促使校園足球長足、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