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波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 山東青島 266011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當下,企業競爭、供求關系、價值規律都出現了新的轉折點,這對工程經濟管理工作造成了重大影響。基于此,建筑施工企業要結合施工成本做好經濟管理工作,以減少市場價格為基礎、拓寬利潤空間為原則,促進經濟管理工作優化和完善,最終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1]。
建筑工程開展需要建筑工程人員掌握專業的建筑工程知識,同時對于相關建筑工程設備的建筑工程參數和相關性能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能夠更好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很多建筑工程設備在長期工作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維護和檢修,在維護和檢修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相關行為規范進行維修和管理,而這種專業技能不可能在短期能夠掌握地,需要建筑工程人員在長期工作過程中積累和努力得到的,但是目前很多地區的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在平時工作缺乏一定的培訓,使得他們的管理意識和專業素質無法滿足現代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和需要了,這樣對于開展建筑工程管理是不利的。
建筑工程經濟管理機制存在滯后性,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建筑施工行業在我國已經成為國民重要經濟增長點之一,但我國仍有許多地區的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團體內部的建筑工程經濟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若根據工程定額的主管部門管理權限劃分,可以將工程定額分為不同類別,而地方性的省定額也需要有省定額站進行明確劃分,不同資金投資部門進行工程的定額投資可能會造成工程經濟管理額度的資金出現較大差異,使得工程建設的金額無法得到有效統一。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一些中小型的建筑施工團體規模較小,且資金投入有限,使得經濟管理機制并沒有得到更多的重視,造成施工技術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以工程核算方面來講,當工程核算過程中缺少對成本費用對象的分類和細致探討,可能會造成成本預算的合理性無法得到保障,但在進行經濟規劃過程中,仍然有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會出現對于分類對象不合理或標準過于單一的問題。不僅沒有結合企業自身情況來選擇恰當的核算模式,而且嚴重者更是會造成自身的經濟效益嚴重受損[2]。
一方面,建筑工程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薄弱;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單位的管理意識薄弱。建筑工程經濟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沒有根據實際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方案,加大了建筑工程建設所需的成本。
建筑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切實意識到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規范相關人員的施工行為,從而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進度。為了更好提高質量管理制度,施工企業需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要注重管理方案的落實情況,而不是僅僅把規定停留在口頭上。在施工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管理層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隱患和不合理的施工行為,更好地糾正相關行為,從而提高施工質量。另外,需要建立質量管理常態機制,將質量管理作為施工管理的重要內容,只有保障了施工質量才能更好地提高企業信用等級,對于企業長期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建筑工程經濟管理要想在整個工程項目管理中發揮作用,首先要不斷完善現有的經濟管理體系。只有在系統化、科學化的程序下進行科學操控,才能確保所有工作順利開展。
(1)對建筑工程項目招投標進行管控。對于參與投標的方案,應該結合工程項目、多方意見進行考量,在完成企業綜合招標分析基礎上,選擇優質可靠的預案。
(2)企業要及時構建更加專業的經濟管理單位。在實際工作中,建筑工程經濟管理單位需要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進一步明確經濟管理的重點,確保經濟管理更加科學。
(3)經濟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需要施工企業與具體作業單位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成本的管控方案和設備采購情況。通過對施工成本進行分析可知,設備材料的投入占很大比重,這也決定了應該將整個經濟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到對成本的合理把控上。
(4)要想不斷健全和完善工程經濟管理體系,就要對現有的內部管控制度進行創新,避免出現嚴重的違規問題,真正將獎勵和懲罰制度落實到實處。
建筑工程經濟管理工作主要就是針對工程的成本開展的,這同時也是經濟管理的主要方向。其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要對建筑工程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不斷加強對建筑工程的成本預算管控,讓建筑工程項目的投入資金能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最大程度地減少建筑工程施工階段或驗收階段出現經濟方面的問題。建筑企業想要體現出經濟管理的最終效果,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從本質上減少經濟方面的問題出現。經濟管理工作人員要對其在工作中的具體管理要素進行全面了解,才能在實際管理工作中體現出經濟管理對整體建筑工程的促進作用,才能讓各部門的員工在了解到經濟管理的實際作用的基礎上,共同針對建筑工程的成本進行管控。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成本并不意味著要犧牲質量和安全,所以對成本的管控一定要在保證工程整體質量、進度和安全的前提下進行[3]。
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從樹立成本管理意識、按規定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注重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強化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等方面做起,全面提升管理工作人員自身的業務能力水平,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效率,進而促進企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