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筆記本發展特別快,以輕薄本為例,先是出現了6核、8核處理器機型;而后,英特爾借助功能和性能強大的Iris Xe集顯(第11代酷睿U平臺)翻盤,將輕薄本的游戲性能、多媒體性能、準專業應用性能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WiFi6無線網絡全面普及;英特爾還推出了“出色體驗輕薄本”的行業標準——Evo認證,通過這個認證,不僅意味著處理器有不錯的功率釋放,還意味著雙通道LPDDR4x 4266內存、全能Thunderbolt4接口、出色的續航和不錯的屏幕及揚聲器體驗!總之,這兩年,輕薄本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進步迅猛。
但很顯然,輕薄本也好,游戲本也好,其實還是有很多值得改進或者說可以進步的地方。它的未來,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呢?下面我們給大家說幾個點!
如今的筆記本處理器發展很快,即便是輕薄本的處理器,結合上強力集顯,已能覆蓋日常辦公、娛樂及半專業應用(如簡單的視頻剪輯等),大部分網絡游戲,甚至部分輕量級3D游戲也都沒問題了。
但筆記本的處理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簡單說,就是性能可以更強!而這種更強,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是“核心數量”或“線程數量”可以更多。通過制程的進步,在同功率下,處理器的核心數量,或者是線程數量可以更多。這里有很多實現的方式,明年將登場的第12代酷睿就為我們展示了一種方式——大小核搭配。大核心叫作“性能核”,同時引入功率和頻率低一些的小核,也叫作“效能核”,用來處理“非主要任務”(當然里面的調度機制很復雜,這里只介紹最簡單的工作模型)。這樣一來,總核心數量及線程數量增加了,能夠同時干的事情也更多了,也就等于性能提升了。
其次是單個核心的性能會更強。新制程、新架構,可以讓單個處理器核心的性能繼續提升——桌面端的第12代酷睿已經展現了巨大的威力,相對于第11代酷睿和競爭對手,其單核性能幾乎是碾壓式的提升。
這樣整合起來,處理器的綜合性能,的確會大幅提升。
其實從更長遠來看,隨著制程越來越先進,比如到5nm、3nm,筆記本處理器在一定的功率范圍內,核心數量甚至可能突破16個,線程高達32個——當然這要假以時日,要歷經數代變化,并非一蹴而就。
但有些進步和改變,可能會來得很快,比如第二點。

MagicBook V 14主攝實拍畫面,這種精度,目前主流的720P攝像頭完全無法企及
不知道大家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沒有:如今手機攝像頭已進入數千萬像素甚至一億像素時代(甭管它是否為插值像素),且已有高達5倍光學變焦,但絕大部分筆記本的攝像頭還停留在1280×720分辨率92萬像素的水平,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搞笑和奇葩的事情。筆記本對攝像頭素質沒有需求嗎?當然有,如今在家辦公、網絡辦公是全球大勢,視頻會議已經是常見應用。但模糊不堪的畫質簡直令人羞于開啟攝像頭。
好消息是:包括英特爾在內的業界上游廠商已注意到了筆記本攝像頭問題,并把短板的彌補提上了日程。實際上,部分機型已經“提前行動”,比如榮耀MagicBook V 14,已開始采用500萬像素攝像頭。即便受屏幕分辨率限制,在“相機”應用中最高分辨率僅能上到2560×1440(16:9比例),但總體像素值也達到了370萬像素,成像效果大增——無論是視頻會議還是親戚聊天,終于不用面對那個模糊不堪的畫面了!甚至,你還可以用它給自己拍“登記照”,再也不用麻煩別人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最快在明年,第12代酷睿平臺的筆記本,尤其是新款的Evo認證輕薄本,攝像頭素質會普遍提升——坦率說,相對于筆記本的售價,高素質攝像頭增加的這點成本根本不算什么。
如今手機的屏幕分辨率都普遍達到了2K級別,筆記本的屏幕分辨率提升也是必然的——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了,目前2.2K分辨率都有些拿不出手了,2.5K應該是明年開始的一個新標準。至少消費類筆記本應該普遍達到這個分辨率。
與此同時,至少90Hz的高刷新率,也有望成為標配。在高刷屏筆記本剛推出時,由于價格貴,我們還一度討論過“針對特定應用,是否有必要上高刷屏”這一話題。但從行業大趨勢來看,筆記本屏幕高刷新率是板上釘釘的——畢竟大量日常應用,包括看視頻或滾動網頁,在較低刷新率的屏幕上都有不連貫現象。
我們一度糾結觸控屏對傳統造型的筆記本有沒有實際價值,但其實從很早開始,歐美市場就出現了大量傳統設計的觸屏筆記本——這本身并不會增加多少成本,但的確方便了多人互動(一個人操作鍵盤鼠標,旁邊的人可直接在屏幕上比畫),而且老年人和兒童也更容易上手。你用不用觸屏是一回事,但有觸屏,或將成為常態——甚至都可不用玻璃保護層,這樣既能降低重量,又能降低成本。
聲音表現,一直是筆記本基礎人機交互中重要一環,但不少設計師并未真正重視過,很多筆記本揚聲器功率甚至不如中高檔手機——這也是尷尬且搞笑的存在。所以,當榮耀第一代MagicBook筆記本用大功率揚聲器“炸平了業界”時,大家才如夢初醒,開始重拾揚聲器功率。但結果,一旦有省成本的壓力時(競爭激烈啊),揚聲器依然是被“首先下手閹割”的。但反過來說,要快速提升人機交互體驗,揚聲器也是最容易出效果的!

我們還是舉榮耀MagicBook V 14的例子,它采用了真正分離開的四個揚聲器單元,兩個高音單元朝上,聲音直達人耳;兩個L狀低音單元通過桌面反射,形成環繞,增強立體感,使MagicBook V 14可營造出相當不錯的空間感,而且功率也非常大,播放SIA的《Alive》,副歌部分的近揚聲器聲壓高達103.6dBA,秒殺掉了市面上99%的機型——這樣的揚聲器表現,才配得上時代的進步!
TIPS:以前也有筆記本拿“四揚聲器”當賣點和噱頭,但其實只有兩個音腔單元,每個單元內置了兩個小的Speaker,功率和聲場表現并不理想。
我們相信,未來這種真·四揚聲器機型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高端的輕薄本和游戲本上。
PC業界很早就有個說法,稱“電腦是中心,其他的數碼設備圍繞電腦使用”,但這些年的實際情況是:大家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設備,和電腦的聯動并不多,很多人甚至可以幾十天不開筆記本電腦!

其實這并不是電腦性能不行或者說體驗不佳,而是其應用模式缺乏創新。好在,不少“全硬件生態廠商”積極創新,把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數碼設備的應用關聯了起來,打破了鴻溝——早期華為、榮耀的“一碰傳”功能,就徹底解決了手機照片的備份和分類整理問題,關鍵是老人也能操作了。
如今,在筆記本上打接電話、收發短信,甚至同時操作幾個手機應用也已經實現了。
但可以玩的花樣其實還更多:比如,將平板無線擴展為筆記本的第二塊屏幕;又比如,將平板變成筆記本的“畫板”……
總之,通過無線多設備互連和應用模式的創新,其實筆記本電腦可以玩的花樣還很多——當然,這也要用戶有愿意嘗鮮的心態,而更重要的是,需要創造出一些“剛性需求”,這些新應用模式才能快速為人知曉并走向普及,而這,就是個長遠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