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被安利么?你是否也有跟著博主“抄作業”的習慣?但你知道嗎?像各種社交平臺上所謂的真人試用推薦,很可能只是博主的一條“恰飯廣告”;還有那些號稱素人親身試用的誠信推薦,發帖人可能連用都沒用過,這就是所謂的“種草”經濟。然而,跟著虛假的使用體驗抄作業,往往就伴隨著消費者踩雷的風險。
除了商品踩雷,跟著網紅“抄作業”有時就連景點也能踩雷。此前,就有眾多網友吐槽稱,被過度修飾的風景圖,實地探訪后才發現實景與圖片落差極大,原因是部分用戶在分享過程中存在過度美化筆記的情況。由于分享者沒有明確標明所分享的筆記是攝影作品,因此被一眾不知情的用戶當作旅行指南,往往實際到訪才發現自己被過度修飾的風景圖給騙了。
據央視報道稱,記者在多個社交、論壇等平臺進行搜索,發現確實有不少針對商業產品的推廣合作、代寫代發、點贊評論的招募帖,這些帖子下面都有大量的回復和報名。然而,捏造“素人”反饋的成本實際上卻很低,用戶不需要使用體驗任何的商品,只需復制粘貼商家提供的圖文素材,發布在自己的賬號下,就可以獲得幾元到幾十元的報酬。
一些商家還會通過發私信的方式,向一些素人用戶提出推廣合作的邀請。一位收到私信的用戶告訴記者:“我才60個粉絲就有人給我發私信,讓我發布他們提供的一篇完整圖文,復制粘貼,不能刪改,一篇3元,后續點贊多還會有獎勵。”

仔細瀏覽種草平臺的那些軟文推廣,其實大多有跡可循,他們大多都使用了千篇一律的“種草”文案。對于一些突然爆火、人人種草的品牌,諸如大量博主打上“XX之光”、“XX平替”的不知名網紅產品,更要謹慎種草,很有可能是商家過度營銷。除了這一類直接吹捧的種草文案,還有一種常見的軟文推廣是以編故事的模式,例如“有一個XXX是什么樣的體驗”,首先以故事性的內容吸引用戶的好奇心,然后引導用戶相信“XX產品”在作者的故事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向大眾推薦自己提到的產品。
用戶本想“避雷”卻偏偏掉入商家編織好的陷阱,這些虛假的素人筆記往往會過度吹捧、夸大產品的實際效果,誤導消費者跟風,然而消費者只有在實際試用或親身體驗后才能意識到自己中了圈套。正因如此,這種情況消費者也很難維權,往往只能被迫吃虧,然而,這種以營利為目的的偽造“素人”真實評價,實際上已經涉嫌虛假宣傳,屬于不正當競爭。
目前,下單前先看推薦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的習慣,平臺上確實不乏真實的素人誠心分享,但隨著商家逐漸意識到用戶評價的作用,就誕生了大量的虛假推廣,真實反饋和“恰飯”越來越難以辨別,用戶“踩雷”的現象也頻頻發生。因此提醒大家,在面對魚龍混雜的評價體系時,不要盲目相信平臺推廣,對過于夸張化的好評保持戒心,抱著理智的心態瀏覽種草筆記,理性消費按需購買,切忌沖動“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