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
捧著沉甸甸的上下兩冊共51萬字的《人生與詩》,頓感大氣厚重。拜讀之,作者胡世宗先生所熟識的80余位中國現當代詩人的形象便鮮活豐滿地浮現在我腦海里,如滿天繁星,爍爍奪目。
在《人生與詩》這部書中,胡世宗先生通過大量描述自己與詩人們交往的親身經歷,運用真誠、直白、幽默的筆觸,表達了自己對詩人首先要成為“真善美”的追求者、先行者、實踐者這一理念的贊美和認同,也令讀者明白:一名合格的詩人必應懷有強烈的愛國激情,必須懷有正義善良純真之心,才能寫出謳歌新時代、弘揚正能量的優秀作品。
這部著作,介紹了20世紀以來依舊活躍在我國詩壇的詩人。他們當中,既有艾青、臧克家、賀敬之、公木等這些耳熟能詳、熠熠生輝的名字,也有丁洪、瞿瓊、方冰這樣“聽名字不熟,看作品眼熟”的作者,以及胡宏偉、賀東久、楊衛東、戴墨等新一代詩人。
其中,我們不難發現,之所以這些詩人及其作品能被胡世宗先生選中推介給大家,是與詩人們都懷有著同樣的愛國愛黨情懷、求真求實筆觸、純樸善良的人格、質量一流的作品等特點分不開的。這也使得這部著作,不僅僅向大家介紹詩,也介紹了詩人;不是簡單地介紹詩人,而是全面地展現詩人的靈魂。
在胡世宗先生筆下,老一輩詩人們是正直、善良的。他們熱愛詩,更希望通過他們的愛護提攜,培養新一代合格詩人,使詩歌能夠進一步發揚光大。當著名詩人李瑛看到作者寫下了懷念周總理的詩詞時,叮囑作者,就讓這些詩歌“發表在我們心上吧,發表在敬愛的總理靈前吧”。贊許和保護之情躍然紙上。
在胡世宗先生的筆下,詩人們是勇敢的,有激情有擔當的。在國家和民族興亡的大是大非面前,每一次都不缺少詩人們無所畏懼的抗爭。
無論是寫出《大堰河》的艾青,還是創作《二小放牛郎》的方冰;無論是寫下《南泥灣》的賀敬之,還是寫出《黃河大合唱》的光未然;無論是寫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公木,還是寫出《周總理,你在哪里?》的柯巖,這些詩人們都滿懷高亢的激情,以筆為武器,為撕碎舊中國的黑暗,為歌頌新中國的日出,為打破思想禁錮,昂首挺胸地走在思想解放、文化救國和爭取民族自由的前列。
可以說,老一輩詩人在“怎樣做一個合格詩人”這一命題上為新一代詩人樹立了標桿。與其說,胡世宗先生這部著作是一部“詩人導游”,不如說是一部“詩人指南”,可以從中學習到前輩詩人們的人格力量、精神力量、文字力量,并以此引領新一代的詩人沿著前輩的閃光足跡不斷前進。
也正因如此,高洪波先生盛贊《人生與詩》這部作品,可以“為詩壇正名,為詩界爭氣,為詩人、為那些真正優秀的詩人傳聲……傳諸后世,從而成為一種道德規范。”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文藝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要求。習近平同志也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并進一步指出:“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胡世宗先生著作中所敘述的詩人,正是沿著這條道路前行的詩人,他們心中有信仰,筆下有力量,在不同時代創作出了很多充滿正能量、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
在詩人李瑛眼里,詩歌,“總是美的,既要有教育意義,又要有美學價值”,概括了詩歌創作的社會意義。工人詩人曉凡認為,詩歌“無論怎樣都是深入生活,來源于生活”,直白地說出了詩歌產生的根源和它所面對的民眾。詩人梁上泉更是始終信仰“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人民生活是文藝創作的唯一源泉”這兩條原理。可以看出,詩人們用多年的創作經驗和體會印證了:凡是好的、有價值的、流傳深遠的詩歌,必定來源于人民,歌頌人民;來源于生活,贊美生活。
胡世宗先生還通過《人生與詩》這部著作告訴我們:好的詩歌,既要優美又要樸實;既要有意象又要為廣大民眾接受;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易于傳誦。而新時代的詩人,更要立足于為時代而歌,為祖國而歌,為人民而歌,才能創作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有強大感染力的、能激發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中華復興偉業的、充滿正能量的好詩歌、好作品。
在《人生與詩》這部著作中,胡世宗先生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篇幅,詳盡介紹了詩人們在詩歌創作過程中的歷史背景、創作思路及創作技巧,它是詩歌創作經驗、體會的結晶,為詩歌寫作初學者和創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學習和借鑒的樣板。
關于“如何寫好詩歌”,除了很多詩人提供了“多寫多練多積累”“詩人要深入生活”等成功范例,李瑛還認為,好的詩歌,應該“能在人民的心田生根開花”,強調了詩歌必須為人民所喜愛,要真誠,有激情,而不是無病呻吟的小資情調和賣弄技巧。
石祥在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時曾說過,寫詩歌“不怕慢,就怕站”。有了靈感,就要一鼓作氣地完成。
而對于作者如何解決詩歌創作中遇到的“瓶頸”,流沙河給出的建議是:“詩寫不出來,我就去寫文章;文章寫不下去,我就去讀書。”意在告訴大家,詩歌創作是一個持續提高的過程,容不得操之過急。要持續提高,切不可“硬做也能做出詩來,只是苦了讀者”。
劉征也對如何把握詩歌發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和見解。他說:“詩的現狀不能令人滿意,一個重要原因是詩歌離人民遠了,人民不買你的賬。”可以說是對詩歌界出現的“口水詩”等亂象進行了嚴肅的批判。這些經驗之談都對新一代的詩歌創作者走對路、少走彎路起到了導向和引領作用。
《人生與詩》中,還首次披露了詩人們的脾氣秉性等細節,如“艾青的睿智、臧克家的重感情、賀敬之的宏闊視野、李瑛的勤奮、張志民的率真質樸……”可以說《人生與詩》這部書,完全能夠成為了解中國現當代詩人的“速查辭典”,也為深入研究現當代中國詩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新的渠道,并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正如胡世宗先生所言,《人生與詩》這部著作,“……可從這樣一些有代表性的詩人們的生活道路和創作道理的記敘,窺見那個年代我國社會的面貌和人民生活情感的狀態,窺見我國文壇特別是詩界演變的足跡。”
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中國詩人們一定會創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謳歌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的優秀作品。屆時,或許胡世宗先生增補版的《人生與詩》又將再次與讀者見面,共同迎接和見證中國詩歌創作走向新的輝煌。
我們期待著那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