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清華
【摘要】本文簡述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性,以建筑外窗部分為例,探討節能設計的有效應用,分別從玻璃設計、窗框處理、外窗密封等多個角度入手。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用建筑;節能設計;外窗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6.096
建筑能耗問題不斷加劇中,采取節能設計手段已經是必然趨勢。在眾多建筑節能設計工作中,外窗屬于比較重要的部分。從外窗著手,控制能耗量,利于提升總體節能效果。
1、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性
首先,節能設計為整體發展需求。經濟增長借力于能源基礎,需憑借能源獲得動力。而建筑行業在用能方面,需求量極多。早在九十年代末,我國能源消費量就接近14億噸的標準煤,其中,單就建筑領域,耗能占比超過1/4。而在當前經濟成長下,民眾整體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對建筑功能有更多要求,空調等設備逐漸增多,導致建筑能耗量的提升速度遠超過能源產生的上漲速度,特別在電力、熱能等方面,需求規模持續擴大。所以說,如果繼續建設高耗能的工程,勢必會制約整體經濟前進。
其次,節能設計利于減少大氣污染。在全球環境問題逐漸加劇中,人們隨之關注到顆粒物、部分氧化物等均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并且容易引起酸化、持續累積二氧化碳,繼而導致全球氣候出現改變。國內在能源使用上,煤炭消耗量占整體的75%左右。在城建推進中,建筑上的采暖及空調不斷增多,大氣污染愈發嚴重,煤炭類的污染問題,容易引發塵及酸雨等。并且我國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在世界排名中始終占據前幾位,而由建筑引起的此類污染達到國內總體的25%左右。倘若依舊采取常規設計方式,污染程度勢必會加重。
再次,節能設計利于優化熱環境。國內在室溫上的要求日漸突出,主要是由于部分省市四季溫度變化偏大。和同緯度地區比較。我國的東北地區,一月份均溫相對偏低14-19攝氏度,而黃河中下游溫差也達到10-14攝氏度左右,長江以南地區大約低8-10攝氏度,即使是東部沿海城市,也大約低5攝氏度。冬冷夏熱始終是國內氣候比較明顯的特點,為使體感溫度更為舒適,需調節室內溫度,而這均要能源輔助。通過節能設計,配以合理的能源開發,才能優化整體的熱環境。
最后,節能設計為建筑領域成長需求。國家在節能方面的標準持續提升中,使得構成建筑的門窗、空調等,均做出調整,出現大量節能型的材料及設計理念等。在整個趨勢的帶動下,諸多既有項目開展節能改造,因此,諸多相關公司,紛紛推出節能類的產品,促使整個行業出現大變革。從國內建筑節能落實效果較佳的案例來看,節能設計并非是負擔,反而應當視其為發展動力。
2、民用建筑的節能設計
本文以某地區居住建筑項目中,外窗節能設計為例,探討節能設計實際的有效運用。該地區四季明顯,降水豐富,雨熱同期,并帶有充足的光照。年均溫度在13.9-14.5攝氏度之間;年降水量有980-1100毫米左右;年均光照時間在2243-2391小時左右;無霜期長達二百余日;全年風向為偏北及東南兩類。另外,該地全年最冷月份,均溫也超過零攝氏度;最熱月份的均溫超過22攝氏度。按照當地相關節能設計要求,把建筑劃分成被動與主動兩類。前者不帶有集中式的空調及供暖設施的節能建筑;后者基于前者添加集中式空調及供暖。以主動建筑為例,其體形系數限值情況,如表1所示。
2.1 外窗設計原則
建筑外窗的節能程度,關系到其保溫隔熱效果及氣密度,此外還涉及到抗風水平、隔音降噪等。因而對其的設計,應當注重幾項要素。首先,外窗需符合室內采光及通風等要求,在注重節能程度的同時,也要兼顧基本的舒適度。其次,需合理運用現有相對成熟的工藝,以提升各類現代裝置的能源使用率,優化熱工性能及熱環境。最后,在達到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追求經濟實用、方便宣傳。
2.2 玻璃節能選擇
外窗為建筑項目在節能方面上的重要部分,而玻璃占據其大部分面積,如今國內可接觸到的玻璃類型較多。具體來說,單片透明的玻璃,屬于相對常見的品類之一,其突出優點是采光佳,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其遮擋光線的水平偏差,大部分太陽光均能射進室內,其中伴隨的熱能,可借助玻璃輻射控制。夏季室外溫度上升,由于隔熱效果有限,導致室溫隨之上升,冬季則正好相反。所以,倘若是單獨應用,并不推薦。單片著色的玻璃,也就是常說的吸熱玻璃,外觀有著差異化的色彩表現。其可以吸收可見光,以弱化陽光強度。此類玻璃的應用問題是吸收光線時,玻璃溫度會隨之提升,形成的熱能可以進入室內,同時,因為吸熱,會出現熱漲裂的情況。鍍膜玻璃,在正常玻璃外表,增添金屬及合金等薄膜,調整其光學性能,以達到特殊要求。其大體上能分成熱反射及低輻射等,兩者對紅外線及紫外線均有較好的反應,可用在玻璃帷幕及交通工具中。而后者由于其強度不高,通常會設計成中空狀態。
中空玻璃在降噪、隔熱、自重等方面,有著較好的表現,其性能超過常規的雙層玻璃。玻璃厚度通常在3-12毫米之間,而中空層的厚度則在6-16毫米左右,通過其形成的能量傳遞主要有輻射、對流及傳導。真空玻璃的玻璃縫隙間隔在0.1-0.2毫米之間,將中空層內設置為真空狀態,通常會帶有一片低輻射的玻璃。此類玻璃的原理結構如圖1所示。在實際設計時,建筑的部分朝向應考慮陽光輻射的情況,根據該地區的情況,北朝向的玻璃設計,相對注重保溫方面。低輻射玻璃和普通玻璃對比,傳熱系數更低小,比較符合東西兩個朝向的應用。但以經濟實用設計的角度來說,并不符合民用居住項目的外窗整體需求。而且真空玻璃成本也較高,綜合分析,對于外窗遮陽需求,中空玻璃總體得分更高。
2.3 窗框材料設計
在帶有各類性能的玻璃材料推廣運用中,再加上玻璃保溫效果的部分提升,與之搭配的窗框,在隔熱及保溫上的標準也更加突出。對于整個外窗來講,窗框的面積占比不大,但其在節能上的貢獻也不能忽略。木材屬于比較傳統的材質,以節能設計的視角來看,該材質的窗框,傳熱系數不高,隔熱保溫效果較佳。但因為會應用大量木料,既不符合環保要求,還容易發生變形,一旦遭遇火災,直接成為助燃材料,如今木材極少單獨應用在建筑中。斷熱橋鋁合金材質,其克服鋼窗的缺陷,但由于其金屬性質,熱量傳導速度快,即便搭配中空玻璃,外窗整體的傳熱系數也僅有4.5W(m2·K)上下。而斷熱橋形式的此類窗框有三個構件組成,內外側均是鋁合金材料,而中部則采用非金屬物質,用于連接兩部分金屬,借此優化傳熱率,便于加工,同時耐腐及抗壓效果較好。選擇在此類框架,搭配中空玻璃,可收獲較好的隔熱、降噪、保溫的效果,并省去部分制冷與采暖的成本,傳熱系數不會超過2.5W(m2·K),滿足節能的需求。
現有的塑料窗框,材質是U-PVC,抗風及保溫、防水等效果較佳。根據材質,能分成PVC及玻璃鋼兩類,前者實現重復、生產節能,性價比較好,但抗老化水平不高,一旦廢棄后,會污染環境。后者則使用復合材料,目前在諸多領域均有使用。復合窗框是借助塑料型材,把外側的兩層金屬材質結合起來,此結構克服鋁合金的缺陷以及推拉窗密封的問題。型材窗框在厚度相同的條件下,以斷面角度而言,腔體分格數量和隔熱保溫效果呈正相關。從造價方面來看,多空窗框制作難度高,資金投入量大。同時,并非全部型材均是多腔結構更佳,也許考慮材料本身的性能,節能設計中,應按照需求選擇。
2.4 外窗密封處理
現有密封處理會用到密封條或者密封膏。前者按照用途分成玻密封、門扇門套的密封以及毛條,其材質通常是PVC、三元乙丙等,后者極少會出現在民用居住項目的外窗上。外窗密封性在建筑整體節能效果上,有較大干擾。針對本文所述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需落實幾項舉措:首先,提升窗框尺寸的設定精度,保證現場安全精準;其次,縮小開啟縫尺寸,強化外窗密封效果;最后,使用的五金配件,要巧妙應用,確保配件品質。在窗戶開啟方式的設計中,開扇面積一致時,分格及窗縫越大,實際能耗更多,并且開扇形狀越貼合正方形,窗縫更短,能耗便相對變小。總之,對于開扇方式的設計,應當在滿足換氣頻率的前提下,盡可能縮小開啟的面積,并且嵌入的玻璃,需減少分格。
2.5 窗墻比例設計
外窗不同朝的窗墻比例,對室內能耗的干擾程度不一。朝南墻體,該比例偏高,制冷能耗多,采暖能耗少。考慮到采暖能耗量相對偏高,所以,朝南外窗能適當擴大,使得在冬季時,能有更多陽光進入室內,實現降低冬季采暖需求。而北面朝向,主要功能是采光及通風,并且朝北外窗沒有過多陽光射入,冬季會出現熱量損失,因此,節能設計中,在達到采光與通風需要的基礎上,盡量縮小其面積。剩下東西兩個朝向,設計中,重點分析制冷能耗的問題,其面積和能耗為同向變動,因此,也應采取小窗結構。
2.6 外窗其他設計
本文列舉地區全年溫度條件屬于夏熱冬冷,控制窗戶傳熱系數,可在冬季有較大感受。對于夏季在制冷空調上的能耗處理,可借助提高窗戶遮陽效果實現。假設直接降低窗戶遮陽系數,達到控制光線射入的目的,雖然可保證夏季的節能需要,但會導致冬季在采暖方面的能耗,不利于保持全年的舒適度。對此,可選擇活動式的遮陽處理。另外,在自然能源上的充分使用,也是現代節能設計的重要一項。以通風為例,適度通風可優化人體感受。內部氣體流動會對室溫、朝向、濕度等有明顯影響。在夏季,可借助通風,帶走室內熱量,降低制冷能耗。在冬季,通過控制室內外氣體流動,避免熱損失。因而,節能設計中,朝北窗戶開扇面積可適當縮小。同時,室內氣體流動路線也影響通風成效,因而應格外重視進出風口的設計。假設風口偏高,采取高進高出、高進低出的形式,無法在人體所處高度區間形成氣體流動,通風效果不佳。反之,采取低進低出、低進高出,便可收獲較好的通風效果。
結語:
上文結合某地區的情況,分析建筑外窗的設計問題。總結來看,外窗的傳熱系數、氣密讀、玻璃及窗框材質等,均會影響到室內的能耗量。因此,節能設計中,需對比各類結構形式、材料性能等,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優化設計,更容易達到節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繼雄.節能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有效應用[J].房地產世界,2021(13):42-43.
[2]何欣,楊峰俊.節能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19(10):48-49.
[3]盧醒秋.低碳經濟下民用建筑節能設計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