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麗
(樂亭縣湯家河鎮史莊小學,河北唐山 063600)
隨著中小學教學理念轉變,開始對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但由于中小學外語教學銜接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學外語教學質量。因此,中小學外語教師教學中,應做好基礎教育管理工作,消除中、小學教育管理中條塊分割局面,營造良好英語教學環境,從而加快推動中小學外語教學工作實現有效銜接,為基礎英語教學工作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時代到來,全球經濟開始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國際間經濟貿易工作合作不斷增加,全球多個經濟體間聯系不斷增加。同時社會經濟發展也對教學事業發展以及教育觀念產生了影響,教學工作開展中更加傾向于培養適用于世界經濟發展以及可滿足本國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而外語作為促進國際間教學工作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保證不同組織與國家間順利合作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中小學階段,通過落實英語教學銜接工作,可幫助學生順利從小學階段英語教學過渡到中學階段,既可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又可為培養英語專業人才提供支持。
一方面,通過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保證小學到初中階段完成順利過渡,利于加快中學和小學英語銜接理論完善,并是其被逐漸應用到教學中,可推動英語銜接教學工作發展。并且將權威理論應用于實踐教學中,能夠更好的發揮理論在教學中指導作用,快速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并且解決英語教學銜接方面存在的問題,能夠加快推動小學生英語知識學習性中學階段過度。另一方面,以銜接理論為指導,可推動教學工作有效開展。在教學中,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分層次滲透,才能快速建立中小學銜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代化教學模式,這對強化整體教學工作水平,推動中小學英語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現階段,在開展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受教師、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等因素影響,導致中小學在過渡階段難以實現完全銜接,相關教學工作開展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教學水平。而導致出現銜接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中學和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側重點存在差異。小學英語教學關注對學生聽、說能力培養,單詞積累、短句和寫作能力方面較差,進入初中英語課堂后,出現較多學習薄弱環節。而初中階段內容較為復雜,對于剛進入初中階段學生而言,大量詞匯和長篇文章,會增加學生壓力,導致英語學習進度緩慢,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影響了教學工作銜接。
(2)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差異。小學英語以直觀教學方式為主,利用說教、游戲、表演等方式,可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知,學生具有較高積極性,并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而進入初中階段后,教學模式會以知識講授方式為主,課堂氛圍降低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整體而言,學生開始學生迅速從感性思維轉變為理性思維,難以適應,進而影響了中小學階段英語教學銜接工作開展。
(3)中小學英語教師缺乏交流。中學和小學英語教師,日常教學中溝通交流機會較少,缺乏對對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了解,這就導致中小學英語教學出現明顯脫節現象,使得部分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會產生嚴重不適,甚至對教師以及教學方法產生排斥。
大量相關研究調查發現,現階段,很多農村小學缺乏統一英語教科書,教師選用教材方面具有較強主觀性,不同小學間使用教材存在差異,整體而言,教材版本繁多,使得小學階段教學內容隨意性強,缺乏系統性,甚至教科書教學目標和內容缺乏統一性。同時受中學和小學兩個不同階段相互獨立影響,導致學生小學階段學習的部分內容,在進入初中后需要重復學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但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情緒。針對此類問題,應從教材方面進行考慮,由教育行政部門展開牽頭工作,在相關專家支持下,組織編寫適用于中小學階段的英語教材,加快教學目標和內容統一。此外,還需要考慮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將始終遵循學習循序漸進原則,提升中小學英語教材間銜接性,保證教材內容難度呈螺旋式上升,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更多內容,減少其厭煩等情緒,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如圖1)。

圖1 管理視角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開展措施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方法屬于被動技能培養方式。而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開始進行語言積累和拓展,并且需要將相關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但在過渡期間,小學生會面臨不適現象,難以快速適應初中階段教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應選擇和設計適合教學方法,在考慮小學生實際狀況前提下,制定符合教學目標,又適用于小學向中學過渡學生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逐漸實現內容形式方面由易到難過渡,使其快速適應中學階段教學方式。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可加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這就需要中小學英語教師從文化意識方面入手,對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進行完善和指導,可幫助其快速從小學階段學習學習過渡到中學階段,加快實現教學銜接。
中小學師生間保持良好關系,并進行有效溝通交流,以此加強學生對教師教學工作支持力度,同時提升教師對學生了解程度,推進各項教學工作開展。因此,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應注重溝通交流方式作用,并幫助師生建立良好關系,提升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性。在此期間,中小學應建立教學回訪制度,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師生間溝通,可將其英語教師對中學階段學生英語學習中困惑了解。中學和小學階段英語教師在教學期間,可采用集中培訓、相互聽課、一起備課方式,共同探討和交流,加強對中小學英語過渡期間教學方式研究。針對小學升入初中階段教學方式應用效果研究,從學生教學內容形式轉換過渡方面進行考慮,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并用積極態度和正確方式對學生表現以及學習效果等進行評價,采用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形成英語教學內容求知意識,提升其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體系對調整教學方針,促進學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可幫助學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更好的彌補自身弱項,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小學英語銜接工作開展中,應重視評價體系作用。教師評價學生時,既要關注學生語言行為表現,又要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式、情感態度等進行評估,評價方式以課堂觀察、日常溝通交流和調查問卷等形式為主,盡可能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以基礎知識為主,導致學生在進入中學階段后出現英語教學工作銜接不到位現象,使得進入中學階段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興趣降低。而為保證中小學階段基礎教育形成一個有機教學整體,應加強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開展研究,明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采用各種有效措施進行教學措施優化,以此提升中小學英語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