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春明
兵圣孫子是濱州引以為豪的世界級名片。博大精深、傳承千年的孫子智慧,造就了濱州“智者智城”的優秀文化基因,聚合起富強濱州建設全面起勢、整體成勢的磅礴之力。
《孫子兵法·計篇》提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廟算”是《孫子兵法》中至關重要的戰略決策手段,反映的是決策者洞察全局、“辨”微知著、明晰利害、統籌八方、慎重決策的過程,只有在“廟算”中審勢度勢、知勢乘勢,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通過橫向縱向的對標對表,濱州最大的“勢”就是稟賦優勢和比較優勢。在資源稟賦方面,濱州自然資源廣袤富饒,陸地面積9600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500 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78 萬畝,是中國東部地區土地資源最富集的區域之一。同時,高品質農牧漁產品和電力蒸汽、氫能、光伏風電等資源豐沛。2020年,渤海灣最大的凝析氣田項目渤中19-6 在濱州登陸,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將突破200 億元。濱州產業基礎厚實,鋁業、棉紡生產規模居全球第一,果糖和金屬板材生產規模、肉牛加工量、繩網市場份額均居全國第一,打造、形成了高端鋁業、精細化工、家紡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服務業五大新興產業,“十強”產業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在全國有標志性,有無可替代的規模優勢、技術基礎。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世界高端鋁業基地、世界高端化工產業基地、世界紡織家紡服裝產業基地三個世界級產業基地。濱州工業營收絕對量列全省“四強”,2020年,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五大新興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0234.8 億元、1102.4 億元。近五年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總量在全省位次逐年提升,“十三五”之初列全省第9 位,2016年列全省第8 位,2019年達到第5 位,2020年工業營業收入總量列全省第4 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資源稟賦優勢和產業比較優勢,都是高質量發展的底氣,也是提升競爭力的“王牌”,如果能夠放大、釋放出來,濱州的發展將不可限量。濱州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產業自信、發展自信,善于發現、充分挖掘、加快轉化自身優勢,進一步鞏固放大成為現實優勢,用“一手好牌”謀成“一個好局”。
《孫子兵法·計篇》提到:“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孫子主張“非利不動”和“知彼知己”,只有依據利害得失而制定策略、采取行動,才能處于不敗之地。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對于濱州而言,借勢在于謀勢,布局在于開局,起勢在于成事。首先是借精神之勢。針對制約濱州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提出了全市人民“上下同欲”的富強濱州建設(“富”即人民群眾富,人均社會保障水平、平均勞動工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沖刺全省第一方陣;“強”即綜合實力強,綜合經濟實力沖刺全省第二方陣,人均經濟指標沖刺全省第一方陣)。從“六問八策”到“七富七強”,富強濱州建設的意義,在于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每個家庭、每一個人,同時也煥發起全社會干事創業的工作熱情,激活濱州人“搶”的意識、“拼”的精神、“戰”的姿態,讓大家更加堅定“濱州人行,濱州人能,濱州人成”。其次是借戰略之勢。濱州作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經濟圈的重大戰略支點城市,“十四五”期間,轄內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預計總投資將達1000 億元。隨著“六高五鐵十專線十高速”加速匯聚,濱州港、黃驊港、套爾河港、小清河港“四港聯動”,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大格局加快構建,大高機場升級擴建民用機場,“鐵路、公路、港口、航空、城市公共交通”一體銜接的國家主干道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城市呼之欲出,將全面打通“貫穿南北中、聯通環渤海、銜接關內外”的戰略通道,有力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合理流動、高效集聚,城市能級和承載力全面提升。為此,謀劃確定了“十四五”期間“綜合實力、發展質效、城鄉融合、生態建設、社會文明、民生保障、效能變革”七個走在前列、“科創濱州、實業濱州、智慧濱州、品質濱州、開放濱州、生態濱州、人文濱州、平安濱州”八個全面開創的戰略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山東“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濱州當仁不讓。“七個走在前列、八個全面開創”,既是把握時代發展大勢、順應人民群眾期盼,又是對標對位“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濱州解決方案,更是開創現代化富強濱州新局面的聚焦點,只要敢想、敢干、敢成,就一定能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把后發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加快實現富強濱州的美好愿景。
《孫子兵法·勢篇》中提到:“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發引千鈞,勢至等也。
2020年以來,濱州用足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堅持改革“有解”思維,以改革應變局、育先機、開新局,強力推進“7+3”重點改革攻堅任務,建立“1+10+N”改革協同推進體系,努力實現從拼資源、拼規模向拼平臺、拼環境轉變,用平臺吸納、聚集各類創新要素,用良好的環境吸引投資者和人才,依托平臺和環境的支點作用造就“千仞滾石”的勢能。一方面,全面開啟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順應企業變革、教育改革、金融創新的發展趨勢,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快“一城兩院”(渤海科創城、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建設,推動科學家、實業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構建了“產學研金服用”科創體系和“五院十校N 基地”全域創新發展格局。另一方面,堅持“人才結構決定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引領人才結構”的共識共為,實施“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省內首創設立“濱州人才節”,建成投用人才公寓、青鳥驛站,積極構建“引育留用”人才服務生態,打造人才向往的“智者智城”。2020年,引進高端專家144 人,本科以上大學生1.2萬人,在2019年首次實現人才流入流出平衡的基礎上,實現人才“凈流入”。
濱州人用敢想的改革思維、敢干的改革擔當、敢成的改革自信,造勢任勢,謀勢用勢,富強濱州建設呈現全面起勢、整體成勢的良好態勢。2020年濱州全年GDP 增長3.7%,列全省第6 位,前移3個位次;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列全省第3 位,前移6 個位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2%,列全省第6 位,前移5 個位次,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孫子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我們堅信,智慧的濱州人民只要認準、用足既有優勢,挖掘、用好潛在優勢,創造、用活后發優勢,知其力用其勢,就一定能讓發展優勢的勢能轉化為動能、轉化為勝勢,早日實現富強濱州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