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暉
(廣東汕尾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汕尾 516600)
信息化技術日趨成熟,并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領域。為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管理水平、強化編目管理效率,編目館員應做到與時俱進,將現代技術有機融入圖書館管理中,以此幫助圖書館實現可持續發展。[1]編目館員應全面剖析編目邊緣化的發展趨勢,正確認識邊緣化,在此基礎上,積極轉變編目理念,升級轉型成為新一代編目館員,滿足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推動圖書館的管理革新。
編目工作是圖書館的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圖書館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圖書資源,為了提高圖書管理效率,部分圖書館會采取信息化技術手段處理和加工電子文獻,或者進行回溯處理館藏,極易增加編目館員的工作難度、降低工作效率。[2]鑒于此,各種編目形式應運而生,如聯機編目、編目外包等,這就導致圖書館編目工作逐漸呈現邊緣化特征。
全新的編目形式在實際應用中,不僅能提高編目效率,同時還能控制人力資源成本。同時,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也為圖書館編目工作創造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圖書館利用信息管理系統,有機整合冗雜、海量的文獻資源與元數據,并打造前置編目模式,更好地處理電子文獻。在當前編目工作的開展形勢下,大量的編目館員面臨失業的風險;因此,編目館員應順應時代發展,正確認識編目邊緣化,積極完成轉型,成為新一代的編目館員。
圖書館編目呈現邊緣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并不代表編目工作隨社會發展將被完全取代。在互聯網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3]為了有效整理、歸納、分析相關數據,圖書館應積極開展編目工作,通過有效編目,科學處理、加工復雜的網絡數據,以完美展現各類文獻資源。同時,高效的編目工作可為高質量資源營造網絡共享模式,強化高質量資源的使用效率。近年來,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編目工作突破了傳統以人力為主的工作模式,基本以計算機和系統軟件為核心開展編目工作,大大降低了編目館員的工作強度;或者基于互聯網技術,可利用供應商完成編目工作,不僅使編目工作突破了空間的約束,還提高了編目工作效率。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個企業為了夯實自身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社會應變水平,有機整合外部最理想的專業資源,以此構建出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這種理想專業資源,被稱為業務外包,也稱資源外置、資源外包。對于圖書館而言,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采取編目業務外包成為最常用的發展措施。編目業務外包即與書商以合同的形式進行編目業務洽談,將圖書編目數據業務全部交由書商完成。[4]當前信息化時代下,編目日益社會化,雖是必然趨勢,但也極易使圖書館編目館員產生職業無依附、無認同的挫敗感和失落。
美國臨床心理學專家弗魯頓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職業倦怠”理念。他認為個體長期處在工作重壓下,極易出現身心耗竭、疲勞的行為現象。近年來,這一現象在圖書館編目館員身上逐漸體現。一方面,圖書館作為廣大讀者查閱文獻的地方,因為人們缺乏對編目工作的深刻認識,導致編目館員被認為是清閑、人人能做的崗位,這就使編目館員的付出無法被大家認可,從而產生職業倦怠。另一方面,由于編目館員的地位較低,爭取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經常受到局限,導致編目館員在單一的工作環境中產生職業厭倦感與抵觸,感覺前景黯淡。[5]圖書館編目館員的這種職業倦怠,也是形成編目邊緣化的原因之一。
21世紀的到來,信息化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這對于長期處在傳統發展模式的圖書館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契機。各大圖書館不斷加強數字圖書建設力度,推動著采編職業隨之出現變化,產生了各種新興崗位,如元數據館員等,導致編目館員逐年銳減。各種搜索引擎的日趨完善,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充分便利的條件,而圖書館中檢索方式煩瑣的書目數據,逐漸成了讀者“嫌麻煩”的理由。這一形勢使得編目館員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方向與崗位價值。如果圖書館編目館員本身無法快速適應當前的內、外部環境,無法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難免會走向邊緣化。
圖書館應與時俱進,以時代發展實際需求為核心,根據用戶要求,科學調整編目工作方向。作為一名合格的編目館員,應深刻認識到編目邊緣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無法進行逆轉,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應從思想層面上做好充足準備,抱著終身學習的工作態度,扎實掌握現代化編目技術,為轉型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精神文化的日益變化,人們對圖書館資源的要求逐漸變高,不僅要求便捷的資源搜索功能,同時還要求保障資源質量。[6]鑒于此,編目館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應轉變編目理念,從全面、系統的角度科學規劃、精心設計文獻資源,避免將其簡單地整理到系統中,而是應做到名稱規范、主體+關聯揭示等編目要求。只有積極轉變傳統思想,從思想層面提高對編目邊緣化認識,以為轉型做好準備,提高工作能力。
近年來,編目外包模式在各大圖書館中得到了普及與應用。但是,編目館員不能因編目外包就忽視了編目工作質量。編目館員應在編目外包的基礎上,認真完善校對審核工作。一方面,編目館員應針對外包數據,進行全面校對審核,避免數據與圖書館實際文獻出現偏差。[7]另一方面,編目館員應認真校審MARC數據。對外包數據加強審核,是因為數據庫建設時,通常采取回溯的方式處理文獻資源。這一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此時編目館員如果尚未采取校審工作,極易使數據存在紕漏,降低數據庫質量。
圖書館是為廣大讀者提供文獻資源、豐富精神文化的重要場所,圖書館應重點關注編目工作。首先,圖書館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加大編目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提高編目館員的圖書館管理地位,肯定編目館員的工作重要性,充分尊重編目館員的工作奉獻,為編目館員營造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其次,圖書館應以國家相關指導政策為基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認真聽取編目館員的意見。只有為編目館員提供公平、公正、人性化的工作環境,才能從根本意義上提高編目館員的職位認同感,幫助編目館員更好地完成轉型。[8]最后,圖書館應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針對編目館員的工作實際完善績效考評制度,調動編目館員的主觀能動性,使編目館員可以感受編目崗位的成就感。
圖書館在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時,應給予編目館員人文關懷,滿足其合理要求,尊重其性格特征、調動其工作熱情,提高職業素養等。第一,圖書館管理層應與編目館員進行融洽的互動、溝通,使編目館員感受到上層領導的關懷。第二,圖書館應營造公平、公正、民主的工作氛圍,認識到編目館員工作的重要性,并通過人文關懷,緩解編目館員的工作壓力。第三,圖書館全面分析編目工作出現的問題,不能盲目否定編目館員的工作,要充分信任編目館員的工作能力。第四,圖書館應保障編目館員的民主參與管理權利,為編目館員提供參與圖書館管理的機會,并聽取編目館員提出的合理建議,實現編目事業良性發展。[9]第五,圖書館可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編目崗位輪崗”,讓全體員工體會編目工作的艱辛,使編目館員熟悉其他崗位職能,更新編目館員的知識體系。崗位輪崗模式,是助力編目工作創新、提高編目館員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使編目館員在輪崗過程中,緩解職業倦怠、減少職業厭煩的重要手段。
隨著信息化技術與編目工作的有機融合,編目館員要想更好地完成轉型,就應積極學習信息技術,扎實掌握信息理論知識,靈活應用計算機設備與軟件。圖書館應加強重視編目館員職業素養建設工作,并采取相應的建設措施。第一,圖書館可組織編目館員定期開展教育培訓,邀請編目數字化領域專家進入圖書館,培訓現代編目技術及先進的編目理念。編目館員要掌握應用信息化技術完成相應的編目工作的技能,并積極轉變傳統的編目理念,創新編目工作模式。第二,基于編目外包形式的普及,編目館員應完成職能轉型。編目館員要對數據嚴格把關,認真做好“質量監管”,提高外包數據質量。同時,編目館員可利用自身優勢,擔任廣大讀者的“咨詢服務員”,充分發揮公共目錄聯機系統、OPAC系統的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加便利的資源查閱服務。[10]第三,編目館員可到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資質培訓,并考取“執證編目員”資格,提升業務水平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
社會發展對圖書編目館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編目館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信息技術管理技能,同時還要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通過積極轉型升級,順應圖書館編目邊緣化的發展形勢。編目館員應不斷推陳出新,從現代化角度全面探究編目工作創新途徑,升華自身職業素養,夯實自身崗位競爭力。相信經過廣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定會使圖書館編目工作質量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