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峰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衛生健康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法律意識對每個公民來說都至關重要,提升學生法律意識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部分,能夠對學生自身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提升其防范意識,做一個守法公民。高職院校要為學生營造法治氛圍,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高職院校要為學生營造法治教育環境,聯合家庭形成三位一體的法治教育體系。
絕大多數高職學生的法律知識薄弱,無法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識,不懂得如何應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法律知識儲備量不足已經成為高職學生的普遍常態。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學校方面沒有意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制定教育教學規劃的時候,將重點投放在專業課知識與其他基礎課程方面,較少為學生安排法律課程。同時,在安排法律課程的時候通常只是一些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對法律知識有細致深入的認識。對法律知識沒有全面認識與了解,難以應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其次,學生自身對法律知識沒有足夠的認識,很多學生都將精力與時間投放在專業課程方面,為日后有一份好的工作,對于法律課程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階段。在校方與學生都缺乏重視的情況下,難以培養學生具備豐富的法律知識,使得學生不具備法律應用能力。從高職院校當前課程設置情況來看,能夠掌握基本法律知識的學生并不多,更不用說對法律知識的應用了。近年來頻繁出現大學生法律糾紛事件,從中能夠了解學生對法律知識運用能力低下。很多學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識與法律意識,使自己身陷校園貸、電話詐騙等騙局中,不知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可見大學生缺乏敏感的法律意識,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不知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1]。
由于法律知識儲備不足,大部分高職學生法制觀念淡薄,沒有意識到法律與我們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法律,一旦遇到法律事件,學生大多會以事不關己的態度回避。在自身遇問題時,也難以從法律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不知如何以法律途徑解決問題。法律觀念淡薄的人也容易觸犯法律。從中能夠了解到當前高職學生缺乏法律信仰,對法律缺乏應有的敬畏心[2]。
相關部門要重視法制教育的作用,出臺指導高職院校法律意識培養的文件,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識,培養高職學生法律意識需要國家與社會的支持力量。相關教育部門要根據高職院校的特點,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滲透法律意識培養的相關知識,為提升高職學生法律意識奠定良好基礎。在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方面,政府承擔重要的責任。因此,要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依據,提升高職院校人才質量與素質。當前高職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中,需要提高對法律素質的重視,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確保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法律知識與法律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其次,要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做好法律知識普及,針對當前高職校園中很多學生對法律缺乏信任的情況,高職院校要加大力度讓學生認識到法制的性質與內容,加大法律知識普及力度,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廣大人民當家作主,彼此之間是平等的,法律服務與每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從而為提升大學生法律意識奠定良好基礎[3]。
高職院校提升學生法律意識能夠從兩部分入手。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法律理論知識教學,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法律意識培養為基礎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深化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可以為學生列舉社會中有代表性的法律事件,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與探究,引導學生以法律知識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深化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其次,可以開展各項普法實踐教學活動。例如,可以組織開展普法講座,邀請法律相關的從業者,如律師到校園中開展法律知識主題講座,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學會避免校園貸、校園霸凌、非法傳銷等違法活動,通過為學生講述大量的真實案例,讓學生了解各種校園黑惡勢力的特點,教會學生如何防范與應對這些校園黑惡勢力的方法。通過參與普法講座,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懂法、守法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法律應用能力。在懂法、守法的同時,懂得應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為其日后工作與生活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活動,通過法律知識競賽,提升學生的法律知識儲備量,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以讓學生以最新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展開演講比賽,從不同視角對法律知識進行認識與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識動態,強化學生的法治理念,使得學生能夠自覺遵守法律,捍衛自身的法律權益。可以通過模擬法庭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掌握法律知識的應用方式,感受真實的司法程序,加深學生對法律的理解與認識。同時,高職院校要重視開設法律課程,使法律課程成為一門公共基礎課,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并接受法律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法律意識,在教授課程的時候也要聯系社會實際情況,不能一味講解枯燥的法律知識。教師要多舉實例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就事進行分析,讓學生看到法律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實效性,能夠對于法律知識有更直觀地了解,從心底認識到法律的強大與權威,從而形成對法律的信仰[4]。
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及其法律意識水平與學校、家庭及社會的成長環境有直接關系。首先,社會環境對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對一部分人的思想道德產生了影響,這與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息息相關。高職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一些不良風氣影響,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觸犯法律。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真實的法律案例,提升學生的警惕意識,使得學生在社會環境中能夠辨別是非,遵紀守法,避免受到不法分子影響作出不法行為。其次,父母為孩子營造的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法律意識也有重要影響,需要堅持好的家庭法治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模仿對象,通過家庭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地認識法律知識的價值與作用,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法律意識提升。最后,在高校日常各項工作中,需要堅持依法治理的原則,學校中的各項工作都要與法律法規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結合在一起。通過這樣的方式確保學校各項工作與決定的科學性與實效性,促進高職院校穩健發展。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社會、家庭、學校需要共同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促進學生日后更好的發展[5]。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薄弱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要想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法律知識,能夠應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高職院校要意識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以多元化的培養方式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法律知識儲備量,通過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活動的方式深化學生對法律的認識與了解。在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努力下,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為其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