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軍長征過廣西有關地名問題考析

2021-11-25 14:18:41何成學
廣西地方志 2021年3期

何成學

(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 南寧 530021)

在涉及紅軍長征的相關地名中,多數是沒有變化的,但有相當一部分地名因種種原因發生了變化,有的名稱發生了變化,有的行政區域范圍和隸屬關系發生了變化,有的是因當事者和研究者不熟悉或口誤書寫錯,若研究中忽略這個問題,就會出差錯,有甚者以訛傳訛。因此,研究紅軍長征問題必須認真考證地名,正確書寫地名。筆者在此僅對中央紅軍長征過廣西的有關地名問題進行考析。對于紅軍長征過廣西地名問題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除了一些地方黨史工作者的網絡文章涉及了紅軍長征過全州的相關地名(如2018年蔣廷松的《紅軍三次過全州,究竟走過全州哪些鎮鄉?》,但只是介紹性表述)、紅軍長征經過靈川問題(比如靈川、全州地方黨史工作者2018年的《桂林市靈川縣中央紅軍經過的瑤鄉發現1934年神秘石碑》、2019年的《中央紅軍過桂北是五個縣嗎?現在算六個縣了!靈川瑤寨是個靚點》)外,史學界很少研究考析紅軍長征過廣西的地名問題。這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極大的研究空間。

一、紅軍長征過廣西的相關縣級地名問題考析

筆者主要考析紅六軍團西進和中央紅軍長征過廣西涉及的縣級地名問題。

(一)紅六軍團西征過廣西興安和資源的地名問題

中央紅軍在進行長征前,曾經派出紅七軍團、紅六軍團兩支紅軍隊伍北上和西進,為中央紅軍長征探路,拉開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序幕,為此筆者將紅六軍團西征過廣西興安和資源的地名問題納入考析之中。從廣西歷史地理來考察,資源縣曾分屬全州縣(時稱全縣)、興安縣。元置西延巡檢司,清置社水巡檢司。1935年析全縣(今全州縣)之西延全區,計延東、延中、延北、梅溪、瓜里、中峰、楓木、五排8鄉及萬德鄉之一村,興安縣屬之車田、潯源2鄉,共計10鄉建縣,以其地處資江之源而定名為資源縣。1952年8月,撤銷資源縣建制,五排區仍劃歸興安縣,延東、中峰、梅溪等區則劃歸全縣。1954年6月,復將延東、中峰、梅溪(包括瓜里)3區從全縣(全州縣)析出,五排苗族自治區從興安縣析出,恢復資源縣建制。

紅六軍團過廣西桂北的大致情況是:1934年9月2日,從湖南江華、道縣經蔣家嶺靠近永安關,進入廣西灌陽縣文市地域;9月3日,從灌陽文市向全縣(今全州)石塘地域前進;9月4日,從全縣鳳凰咀渡過湘江進入魯塘,阻擊敵軍;9月6日、7日,進入西延地域;9月8日,進入車田(時屬興安)地域;9月9日,紅六軍團主力進入湖南城步蓬洞地域,次日后衛部隊離開廣西進入湖南城步蓬洞地域。就此而言,紅六軍團西征經過當時興安縣車田地域,就現今行政區域來講,則沒有經過興安。然而不少的史書和資料,特別是網絡文章中,存在錯誤表述。如有的按當時漏了興安縣或多了資源縣,按現今則多了興安;還有的僅將西延一區就等同資源縣。比如“紅六軍團西征經過廣西的灌陽、全州、興安、資源四縣,歷時九天,行程200多公里,勝利完成了任務”[1]15。筆者認為,記載紅六軍團西征過廣西時,不能將興安縣與資源縣并列,因為當時資源還沒有設縣,按現今則沒有經過興安縣。

(二)中央紅軍長征過廣西資源、靈川的地名問題

一般來說,按照當時的行政區劃而言,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廣西的灌陽、全縣、興安、龍勝4縣;如按當今行政區劃,則經過廣西的灌陽、全州、興安、資源、靈川、龍勝6縣(自治縣),主要是行政區域變化的因素所致。其中當時的全縣即今全州縣;資源縣在當時分屬全縣、興安縣地域。還有中央紅軍長征經過當時興安縣的才喜界鄉,在1961年行政區劃變更中,撤銷才喜鄉,才喜界以北劃歸龍勝各族自治縣,以南劃歸靈川縣,東面的竹林界仍屬興安縣,這樣中央紅軍長征過廣西就又多出了一個靈川縣。這一問題過去長期被忽略,近年來因“朱毛紅軍石壁詩”(亦即“朱毛過瑤山的紅詩”)問題而被發現。

關于中央紅軍長征經過資源縣的問題。1934年12月上旬,中央紅軍經過西延區的楓木、油榨坪(中峰)、大埠頭(資源鎮)等地,時屬全縣地域(今屬資源縣地域);經過五排區的車田、兩水等地,時屬興安地域(今屬資源縣地域)。如前所述,1935年析全縣(今全州縣)、興安縣屬部分地方建立資源縣,1952年8月撤銷資源縣建制,1954年6月恢復資源縣建制,而中央紅軍長征是1934年12月上旬經過現今資源縣地域(當時分屬全縣、興安縣)。顯然,中央紅軍長征是經過現今的資源縣,當時還沒有資源縣這一建制。然而不少的史書和資料,特別是網絡文章中,同樣存在表述錯誤問題。有的多列了資源縣,還有的僅將西延一區就等同資源縣。比如,“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廣西北部的灌陽、全縣(今全州縣)、興安、西延(今資源縣)、龍勝五個縣,前后十九天?!保?]2筆者認為,不能將“西延”與灌陽、全縣、興安、龍勝并列,因為西延不是一個縣,在當時屬于全縣地域;同時,也不能將“西延”注明為資源縣,西延只是資源縣的一部分,應注為“今資源縣域”;再者,中央紅軍長征途經資源縣地域時,不僅僅是當時全縣的西延區,還經過現今資源縣的其他地域。

關于中央紅軍長征過靈川縣的問題。朱毛紅軍離開桂北以后,受盡苦難的當地人民日夜思念這支人民軍隊,特別是瑤族同胞更滿懷深情,于1935年2月在興安、龍勝、靈川三縣交界的才喜界觀音頂巖的石壁上刻下了一首署名為“黃孟矮”的懷念詩(即“朱毛紅軍石壁詩”)。對于朱毛紅軍過瑤山的石壁詩,所題之處在財喜界,還是才喜界或柴石界,以及屬于何縣境內,都有多種說法。對于前者,百度電子地圖、高德電子地圖記載這個地方都是柴石界;廣西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區黨史研究室、桂林市委黨史研究室2001年合編《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第86頁持此詩石刻“在龍勝財喜界的觀音巖上”一說,說詩題在“財喜界”的文稿還有不少。但是也有資料說瑤胞黃孟矮的題詩處叫“才喜界”,如中共桂林地委1986年編著的《紅軍長征過廣西》記載為“才喜界”。鑒于《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出版時間在《紅軍長征過廣西》之后,一些學者認為這個地名叫“才喜界”的可能性大。也有學者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查閱了一些地方史志書籍的記載?!杜d安縣志》第三篇《軍事》記載:“三軍團在中洞留下一個師向大溶江、靈川方向警戒,主力分三路向龍勝縣前進:一路經竹林界、才喜界到達矮嶺,一路經烏石界、溫水江到達李江,一路經朦懂界、中村到達李江?!薄鹅`川縣志》第一篇《建置 政區》記載:“九屋鄉位于靈川縣西北部,西北與龍勝各族自治縣、興安縣接壤……西北部高山連綿,最高山峰才喜界海拔1287米,為東江、西江發源地。”《龍勝縣志·軍事編》記載:“12月5日,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二團從興安縣中洞出發,越過才喜界開入縣境,到達矮嶺、周家?!睆呐d安、靈川、龍勝三地的縣志來看,瑤胞黃孟矮的題詩處應為才喜界,財喜界與柴石界應該是筆誤。同時,才喜界原名才喜街,因為當年才喜界隘口是前往湖廣的通道,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但在民國初年,隨著龍勝至湖南的公路開通,才喜街日益蕭條,最后荒蕪成了才喜界。

對于才喜界到底屬于哪個縣的問題,除了上述興安、靈川、龍勝三縣(自治縣)縣志的記錄分別表述在各自所屬縣外,還有一些黨史書籍和文章資料也有不同說法。比如,中共廣西區委宣傳部等在2001年著的《紅軍長征突破湘江》一書中,認為是龍勝財喜界(才喜界);全州縣政協文史委在2006年編寫的《紅軍過全州》一書中,則認為是興安才喜界。為何會有多種說法呢?原來,才喜界是越城嶺山脈的一部分,地處興安、靈川、龍勝三縣(自治縣)交界之處,且尚有一部分屬資源縣。同時,在民國以前才喜界是連接興安——龍勝間的通道,而才喜界這個地域又如前所述,1961年發生了行政區劃變更,撤銷才喜鄉,才喜界以北劃歸龍勝各族自治縣,以南劃歸靈川縣,東面的竹林界仍屬興安縣。因此,這是導致有多種說法原由。同時也正由于1961年興安縣的行政區劃變更,使得中央紅軍長征是經過現今的靈川縣地域。

二、紅軍長征過廣西有關鄉鎮地名問題考析

(一)才喜鄉

1934年12月初,中央紅軍長征經過時屬興安縣的才喜界,不僅當地少數民族同胞因思念朱毛紅軍(中央紅軍)留下了著名的紅詩“石壁詩”,而且隨著才喜鄉隸屬關系的變化,使得原本紅軍長征未經過靈川縣境,變成了過境靈川,遺憾的是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的變更,長期以來沒有引起關注。從歷史地理學來看,才喜界在當時是屬于興安縣的才喜鄉地域,在1961年行政區劃變更中,撤銷了才喜鄉,在其所屬行政區域中,除了才喜界東面的竹林界仍屬興安縣外,才喜界以北劃歸了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以南則劃歸靈川縣藍田鄉(今靈川縣九屋鎮)。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朱毛紅軍過瑤山石壁詩所在的觀音巖正好位于現今靈川九屋鎮地域。正是才喜鄉這一行政區劃的變化,不僅使得才喜界在何縣境內存有多種說法而且還改變了過去關于紅軍長征過廣西的縣級地域數傳統觀點,即從中央紅軍長征過現今廣西灌陽、全州、興安、資源、龍勝5縣(自治縣),變成過當今廣西灌陽、全州、興安、資源、靈川、龍勝6縣(自治縣)。

(二)東山瑤族鄉與白嶺鄉、歸化鄉

1934年9月2日,中央紅軍長征前夕的先遣軍團(即紅六軍團)從湖南道縣與廣西全州縣、灌陽縣邊界的清水關進入廣西全州縣東山瑤族鄉地域①因今東山瑤族鄉在當時分屬廣西全縣、灌陽縣與湖南道縣、零陵縣四縣管轄,所以對清水關地域的表述有多種說法。。據當地居民介紹和專家考證,當年紅六軍團是從湖南道縣沙田一帶經清水關進入廣西全州馬山、斜水一帶。為此,筆者從行政區域變化的視角提出一個新觀點,即紅六軍團在當時湖南道縣白嶺鄉(今廣西全州縣東山瑤族鄉白嶺村)、廣西灌陽縣五區歸化鄉的斜水、馬山、北斗等村屯(今全州縣東山瑤族鄉的斜水村一帶)留下了足跡。據《全州縣志》大事記和建置的記載,東山瑤族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分別由廣西全縣(今全州縣)、灌陽縣與湖南道縣、零陵縣(今零陵區)四縣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便于管理,1951年將上述四縣交界處的瑤族地區調整建立全縣東山瑤族自治區(鄉鎮一級的建制),其中白嶺鄉(今東山瑤族鄉)就是1951年由湖南省道縣劃歸廣西全縣東山瑤族自治區[2]11(有的資料誤說“1953年5月通道縣的白嶺鄉劃歸廣西省全縣東山瑤族自治區管轄”①一篇網絡文章《懷化地區志(上卷)第一編建置第三章行政區劃》就持此說,這是一種明顯的誤說,全州縣同通道縣根本不相鄰,尤其是當時東山瑤族自治區位于全州縣東部,離通道縣更是南轅北轍。),歸化鄉的斜水、古木、馬山、雷公巖等15個村屯則從廣西灌陽劃歸全縣。其中歸化鄉在灌陽縣的史志資料中極少提及,只提及將文市區的斜水等15個村屯劃歸全縣東山區管理。但筆者據國民黨廣西省政府民政廳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編制的《灌陽縣全圖》中查閱到了“歸化鄉”,同時還有《全州縣志》第二十九卷《瑤族》所載文字的印證:“灌陽設歸化鄉,專管東山瑤和下路瑤(即今東山黃龍行政村之老村、吊水坪和雷公巖、古木、斜水行政村以及灌陽縣之水車鄉的江塘等瑤區),將雜居村內的漢人劃歸他鄉,實行分而治之?!保?]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東山對外聯系的鄉道主要有5條,其中第五條就是從清水經大友頭、大界下白嶺村,由分水通往道縣橋頭[2]31。

(三)界首鎮與上、下界首

1934年11月下旬、12月初,中央軍委第一、二縱隊和紅三軍團以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都經過界首地域(此時的界首分屬興安縣、全縣),還在界首地域展開有名的湘江戰役之光華鋪阻擊戰(亦即界首阻擊戰)。界首鎮是古零陵縣城所在地,是桂北古鎮之一,古代為湘桂二省的交界之地,自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灌陽縣、全州(今全州縣)從湖南劃歸廣西后,界首就成為興安、全州兩縣交界之地。界首在民國時期分為上、下界首,其中上界首屬于興安,下界首屬于全縣(今全州縣)。1950年5月將全縣所轄的新田、福里(今百里)、下界首3村(街)劃歸興安縣[2]11,與原屬興安縣的上界首成立界首鎮[2]34。

(四)金坑鄉與九屋鎮

1934年12月初,中央紅軍一部經過當時興安縣金坑鄉地域,今分屬龍勝江底鄉、靈川九屋鎮。當時的金坑鄉下轄江柳、大新、老書、田寨、祿埠、珠玻、皮帽7個村[3]33。1961年冬,兩金公社的江口、銀礦、珠玻、皮帽大隊劃歸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公社,老書和新文大隊(今靈川九屋新寨村、老寨村一帶)的7個自然村劃歸靈川縣九屋公社[3]19。靈川九屋公社又相繼改為九屋鄉、九屋鎮。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正因為興安縣的才喜、新寨等地在1961年劃歸靈川縣,才使得紅軍長征經過了今廣西靈川縣境。

(五)其他鄉鎮

大埠頭(今屬資源鎮):1934年9月6日至7日,紅六軍團主力進抵全縣西延區大埠頭。12月3日,紅一軍團第一師控制大埠頭地域。大埠頭建圩于元末,紅軍長征途經時隸屬全縣(今全州縣)西延區。自1935年7月始建資源縣以來,一直為縣治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稱謂多次演變,如延東區、城關鎮、紅衛鎮、城關公社等,1982年改稱大合鎮(以大埠街、合浦街各取一字得名),2005年撤銷延東鄉、大合鎮,設立資源鎮,以原延東鄉、大合鎮的轄區為資源鎮的行政區域。由此可見,紅軍長征途經的大埠頭并不等同于今資源鎮,僅為資源鎮行政區域的一部分。

車田鄉:1934年9月7日,紅六軍團前鋒西進興安縣車田鄉,8日主力到達車田。12月5日,紅一軍團第十五師和紅九軍團一部進至車田地域。1935年析全縣(今全州縣)之西延區和興安縣越城區的車田、潯源2鄉,建立資源縣。由此可見,紅六軍團經過了當時廣西興安縣的車田鄉(今屬資源縣車田鄉)。按現今行政區域來說,則是經過了今資源縣車田鄉,而沒有經過興安縣。然而不少的史書和資料特別是網絡文章存在錯誤表述,有的按當時政區漏了興安縣,卻多了資源縣,按現今政區則多了興安縣。

潯源鄉(今兩水、河口一帶):1934年9月8日紅六軍團西征、12月8日中央紅軍經過時屬興安縣潯源鄉地域。民國二十四年(1935)7月,析全縣西延區8鄉和萬德鄉的1村,以及興安縣車田、潯源2鄉,設置資源縣。當時興安縣潯源鄉的行政區域范圍,大致在今資源縣兩水苗族鄉、河口瑤族鄉一帶。

兩河區立田(今新圩鎮立田):1934年11月至12月間,中央紅軍在灌陽進行了新圩阻擊戰,紅三十四師曾在時屬全縣兩河區的立田一帶活動。當時紅三十四師余部已陷入敵軍重圍,無法脫險,為擴大紅軍在群眾中的影響,紅軍在全縣立田村祠堂,將一批槍支彈藥送給立田村群眾,鼓勵群眾起來作斗爭。后來當地群眾用這一批槍支彈藥進行過抗日斗爭和解放斗爭,為此稱為“模范村”。1934年11月中央紅軍經過立田時,其行政區域為全縣兩河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便于管理,1951年10月將灌陽縣文市區的斜水、上馬山、北斗街等15個自然村劃歸全縣東山區管轄;同年冬,全縣的立田、潮水廟、竹嶺腳等13個自然村劃歸灌陽縣新圩區管轄[2]12,新圩區后來又相繼更名為新圩鄉、新圩鎮。

三、紅軍長征過廣西的其他地名問題考析

(一)關于“貓兒山”誤寫成“苗兒山”的問題

不少資料將有名的大桂林旅游圈景點“貓兒山”誤寫成“苗兒山”,是有其歷史原因的。筆者早在30年前整理《興安縣志》時,查閱了大量的歷史地圖和文史書籍,發現在中央紅軍過廣西前均記為貓兒山,在此之后的一些地圖和文史書籍資料卻將之誤記為苗兒山。筆者認為這與中央紅軍過廣西時所制定的民族團結具體政策有關。因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歷代反動統治者采取民族歧視政策,在民族稱謂上通常書寫上“犭”旁。中國共產黨向來主張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所以當中央紅軍經過桂北少數民族地區時,非常注意開展民族工作。但因停留的時間短且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下,誤以為貓兒山之“貓”字是對苗族同胞的蔑稱,故號召將“貓兒山”改為“苗兒山”。筆者的這一推論有可靠可信的文獻資料作印證:

第一,中央紅軍總政治部在廣西灌陽下發了具有針對性的《關于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3日,桂北地區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所要通過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其中灌陽是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廣西的第一站,在灌陽境內有著不少的瑤族、苗族同胞聚居,為此,當時的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高度重視做好廣西少數民族的工作。在向廣西進軍的途中,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就以總政治部的名義發布了長征以來第一個少數民族工作文件《關于爭取少數民族的指示》。進入廣西后,中央紅軍總政治部于11月29日在灌陽縣文市鎮玉溪村又發布了具有針對性的《關于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這是中央紅軍在廣西地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團結政策的一篇重要文獻。指示要求紅軍在瑤民和苗民中宣傳黨和紅軍的基本主張,同時還提出了“對苗瑤民的十三條口號”[4]82、84。

第二,當時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機關報《紅星》曾在1935年5月22日第17期第2版上刊發了《糾正沿用“犭”旁書寫少數民族名一律改用“亻”旁》一文。文中指出:“‘犭’這一狗旁,過去我們也常常沿用起來,加在猺、狪、猓猓等字上,這同樣是少數民族所不愿意的,也應糾正,一律改用人旁,如‘傜、侗、倮倮’等”[4]164。

第三,當年的一些紅軍指戰員在此后撰寫有關親歷長征的文章中,體現了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影響。其中不少從貓兒山經過的紅軍指戰員就將“貓兒山”表述為“苗山”。如陳明、周碧泉等在1936年前后寫作的有關長征文章中就表述為苗山,其中陳明在《放火者》一文中寫道:“越過有名的高山——老山界后,進入苗山苗民區域?!保?]132成仿吾在1977年出版的《長征回憶錄》中寫道:“這個大山在地圖上叫越城嶺。我們聽說要爬一個三十里高的苗山,開始沒有把它放在眼里?!保?]25童小鵬在《禁忌的一天》一文中寫道:“大概是貴州和廣西邊境吧,在那里正是少數民族——苗區的當中。”[5]278

(二)紅軍長征經歷者撰寫的回憶文章所涉諸多地名問題

中央紅軍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后,一些紅軍開始撰寫有關長征方面的文章,到1936年10月底,收到的稿子有200多篇,約50萬字,后來在八路軍政治部工作的丁玲等參與編輯《紅軍長征記》,幾經修改后于1942年在延安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再版的《紅軍長征記》(上、下冊),主要收錄了董必武《出發前》、李富春《夜行軍》、舒同《遵義追擊》、楊成武《突破天險的臘子口》、耿飚《由臨武至道州》、陸定一《老山界》《榜羅鎮》、蕭華《南渡烏江》、周碧泉《長征中走在最后頭的一個師》、黃鎮《長征中的紅五軍團》等100篇回憶錄。筆者閱讀后,發現存在一些地名問題,其中有關廣西的地名問題主要有:

彭加倫在《苗子的神話》一文中寫道:“今天隊伍沒有動,在此休息,此地是廣西全州的文市?!保?]104這里的文市應當是廣西灌陽縣文市鎮,“全州”應為“灌陽”。郭滴人在《廣西瑤民》一文中寫道:“從湘南轉入廣西的灌陽興安了?!保?]120這里的灌陽、興安為廣西所轄的兩個縣,“廣西的灌陽興安”表述易引起歧義,即會讓不知情的人認為興安是灌陽縣中的地域。陳明在《放火者》一文中寫道:“長征的鐵流,沖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漢水與湘水之間),勝利的渡過湘水后,繼續向西北運動,進入越城嶺山脈,越過有名的高山——老山界后,進入苗山苗民區域?!保?]131-132周碧泉在《長征中走在最后頭的一個師》一文中寫道:“在緊張與饑餓的一天兩夜爬過了天然危險的老山界……辛辛苦苦過苗山?!保?]237從大范圍來講,第一、二、三道封鎖線是在桃江(贛江支流)與瀟水之間,其中第三道封鎖線又是處在粵漢鐵路沿湘粵邊湖南境內良田到宜章之間,第四道封鎖線則是在瀟水與湘水之間。顯然這里的“漢水與湘水之間”的表述有誤。同時,“老山界后,進入苗山苗民區域”的表述也有誤,這里的“苗山”應為“貓兒山”(華南第一高峰),這一帶也并不是苗民區,主要民族有瑤族、漢族、侗族、苗族、壯族等。陸定一在《長征大事記》中寫道:“二十七日,陰,三軍團因鄭家園至灌陽無路,改經永安關、雷口關至車頭新家橋地域?!保?]313這里的“車頭新家橋”應為“水車賓家橋”。“三十日,陰,五軍團主力到文市河西之五家灣?!保?]316這里的“文市河”“五家灣”應分別為“灌江”“伍家灣”,同時伍家灣不是灌陽文市地域,而是屬于灌陽水車地域?!埃?935年)12月2日,紅三軍團第五師由路江圩扼阻界首方向可能來追之敵?!保?]317這里的路江應為洛江,即廣西全州縣咸水鎮的洛江村。

(三)一些文獻資料和回憶資料中的相關地名問題

一是紅一軍團司令部1936年編制的“紅軍第一軍團長征中經過的地點里程及名山、著水、關隘、封鎖線一覽表”中有關湘江地域的地名有兩處錯誤:“(1934年)11月25日蔣家嶺—永安關—巷口”;“11月26日巷口—文市”;[8]425“(1934年)11月26日廣西渡瀟水(文市)”[8]441。據《紅軍長征過廣西路線圖》和1933年《灌陽縣全圖》考證,上述“巷口”“瀟水”應分別是巨巖(今灌陽文市鎮桂巖)、灌江之誤。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紅軍長征過廣西》一書對這兩處地名均作了考證,但不準確,比如將巨巖(今灌陽縣文市鎮桂巖)誤認為是巖口。據1933年《灌陽縣全圖》得知,巖口不是文市地域,而是水車鄉地域,巨巖與巖口相距很遠,而且紅一軍團是從文市地域通過灌陽境的,沒有經過水車地域。同時還將灌江說成是湘江上游[4]210、211,從地理學講,灌江不是湘江上游,而是湘江上游的支流。

二是蔣耀德(時為紅色干部團衛生隊長)《紅色干部團長征過越城嶺山區》一文有三處地名錯誤?!翱邕^湘江后,部隊以急行軍速度向西行,夜渡齊腰深的漢水,跑步向西延山脈越嶺前進?!竭^老山界后大約十多天的時間,我干部團進入廣西境內?!保?]107、108文中的“漢水”“越嶺”“廣西”實際上分別是華江、越城嶺、湖南之誤。一方面,從中央縱隊(紅色干部團隸屬中央縱隊)行軍路線和1933年《興安縣全圖》綜合考證,漢水為興安華江之誤、越嶺為越城嶺之誤。另一方面,中央紅軍長征過廣西的日程大致是1934年11月26日由湖南南部進入廣西,30日(中央縱隊)渡過湘江,12月4日(中央縱隊)越老山界,12月13日紅軍最后一支隊伍(收容部隊)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的西南部地域。顯然,上文中的“廣西”應是湖南之誤。

三是一些原始資料中誤寫地名。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革命前輩因對異地的地名不熟悉而寫錯或回憶有誤。如把灌江、湘江、洛江、華江、巖口[10]33、水車、玉溪、伍家灣、賓家橋、興安、貓兒山等分別誤寫為瀟水、漓水、路江(或羅江)、觀江(或漢水)、巷口(或桂巖)、車頭、王溪、五江灣、新家橋、興化、苗山等。如“紅軍在全州以南、興化以北的一百二十公里的寬正面上……急行軍”“在高峰眺望山下,煙波浩渺,觀江浴日”“苗山老山界”等。二是敵方的資料中誤寫地名。比如表述湘江戰役光華鋪阻擊戰:“一小部在興安北之伏華鋪、唐家園一帶。”[11]177這里的伏華鋪、唐家園分別是光華鋪、唐家司之誤。“其先頭萬余,已由麻子渡、屏山等處渡過漓水”[11]182,“由界首等處渡過漓水,向西北竄逃”[12],這里的漓水應是湘江之誤。因此,在引用此類資料時,如果不對其地名進行考訂,就會出現以訛傳訛的現象。

(四)一些專家學者不嚴謹造成的地名錯誤

由于一些作者不嚴謹,在文章中表述不當,造成誤解乃至事實性錯誤。還有為了地方利益,主觀違背歷史事實的地名表述。

一是有關戰斗名稱的概念不清。比如《湘江戰役前后中央紅軍兵力損失及其原因淺探》一文中寫道:“據考察,中央紅軍的直接損失主要包括:新圩阻擊戰2000余人,界首阻擊戰4000余人,覺山鋪阻擊戰2000多人,光華鋪阻擊戰近1000人,總后衛部隊4000余人,總計13000余人。”[13]這里的界首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是同一場戰斗,即光華鋪阻擊戰又稱界首阻擊戰,界首是鄉鎮地名,光華鋪是村屯地名。

二是表述的事實性錯誤。如《試論湘江戰役》一文寫道:“第三軍團第34師師長陳樹湘同志指揮部隊在灌陽文市、水車一線阻擊國民黨中央軍時,傷重被俘?!保?4]這里的“第三軍團第34師師長陳樹湘”應為第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師長;“在灌陽文市、水車一線”應為湖南江華、道縣一帶,即先是在廣西灌陽、全州一帶迂回,后突圍進入湖南江華、道縣一帶;“阻擊國民黨中央軍”應為國民黨地方民團,因為湘江戰役結束后,陳樹湘率余部先是在全州、灌陽一帶同桂軍和廣西民團作戰,突圍進入湘南后是與江華、道縣的保安團作戰,他是在指揮與江華縣保安團戰斗時腹部中彈,藏匿于駟馬橋附近的洪東廟療傷,后被道縣保安團搜捕抓獲。

三是主觀臆斷地名含義。比如網絡文章《廣西全州縣致力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游教育基地》一文說聶榮臻元帥后來題詞“覺山阻擊戰犧牲的紅軍先烈永垂不朽”,指出“原來這里是叫‘腳山鋪’,但聶榮臻元帥故意將‘腳’字寫成諧音‘覺’字,是指紅軍經過這一戰覺醒了”[15]?!?分鐘帶你穿越全州:用“鮮血書寫”的歷史到“脫貧致富”的今天》一文寫道:“1988年聶榮臻元帥題詞:覺山阻擊戰犧牲的紅軍先烈永垂不朽。將原地名腳山改為覺山,是為了紀念這一戰后紅軍開始從左傾錯誤中的覺醒。”[16]

筆者認為以上對“腳山鋪”“覺山鋪”的解釋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首先,1934年國民黨廣西省政府民政廳編制的《民國二十二年度廣西各縣概況》所附《全縣全圖》中,明確標注為“覺山”,而不是“腳山”。其次,參加覺山鋪阻擊戰的諸多老紅軍指戰員在其有關紅軍長征的回憶文章中,也明確表述為“覺山”。時任紅一軍團紅一師師長李聚奎在《長征中的紅一師》中寫道:“我師撤離瀟水西岸,晝夜兼程趕到了全州附近的覺山地區?!保?7]時任紅一軍團紅一師政治部主任譚政在《最后的一道封鎖線》一文中寫道:“頭一天戰斗,敵以全力向覺山猛攻,陣地被奪去?!保?8]時任紅一軍團紅二師第四團政委楊成武在《血戰湘江》一文中寫道:“按照師部的命令,我團趕到了覺山?!保?9]再次,敵方的電報、大事記、報道都明確寫明為“覺山”。1934年11月30日19時何鍵(追剿軍總司令)電:“本日午前,在覺山附近與偽三軍團(一軍團)激戰竟日?!薄笆辉氯铡孳娞諒V、張亮基、李覺各部,擊偽一、三、九軍團于覺山、珠蘭鋪、白沙鋪,苦戰竟日,斬獲甚多?!保?]561、705“贛匪竄到全、興間之路板鋪、覺山、麻子渡、咸水、石塘一帶?!保?0]由此可見,當時的原名是“覺山”而不是“腳山”,“將原地名腳山改為覺山是為了紀念”之類的說法是主觀臆斷。

此外,有些地方和專家出于某種目的,對紅軍長征經過的重要地點進行張冠李戴式的錯位宣傳,比如毛澤東從湖南道縣進入廣西灌陽的具體地點。當年毛澤東和中央軍委二縱隊(中央黨政機關干部等)是隨紅三軍團從湘桂邊界的雷口關進入廣西灌陽水車鎮同德、賓家橋(亦稱丁家橋)一帶;朱德和中央軍委一縱隊(紅軍總部等)是隨紅一軍團從湘桂邊界的永安關進入廣西灌陽文市鎮桂巖、玉溪一帶。但當地卻張冠李戴地在文市桂巖修建紀念設施進行錯位宣傳,毛澤東經過的水車地域卻被遺忘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午夜毛片福利|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毛片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免费看美女毛片|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嫩草在线视频|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538国产视频| 欧美a在线|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先锋资源|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999精品视频在线|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性精品| 国产精品xxx| 色香蕉影院|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97久久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毛片在线播放a|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a免费|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小视频| 国产精品主播|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一本综合久久|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91蝌蚪窝| 色成人综合| 色综合成人|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久草热视频在线|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在线99视频| 99精品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