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甘肅 蘭州 730207)
當下,國內高職院校普遍推行“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新模式對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所起的作用極大。一般來講,高職院校會將頂崗實習安排在大學第三年,讓學生在不同地區的對口企業中進行實習。這些學生將會在至少半年之內是處于學校教育管理邊緣區域。這必然使學生預備黨員的考察與校外頂崗實習在時間上沖突,造成管理較為被動、間接。而學生預備黨員考察是黨員發展流程中最為關鍵性的環節,直接決定了黨員發展的質量;因此,探索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的教育管理路徑,就成了高職院校黨組織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學生預備黨員頂崗實習單位,有的是學校聯系的,有的是學生自己或家長聯系的,因此較為分散。受整個就業市場環境和學生擇業心態的影響,學生頻繁更換工作單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就為高職學校基層黨組織的考察增加了難度,使之很難對頂崗實習期的預備黨員進行統一的教育和管理。除此之外,由于高職院校“校企結合”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相關的學生預備黨員頂崗實習期教育和量化考評機制還不完善,并且學校領導層面對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關注度較高,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管理成效。
相較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管理層普遍存在對黨建工作重視度不夠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尚無黨組織部門,黨務干部的配備上存在“雙肩挑”的問題,即多數黨務干部由黨員身份的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等兼任。這使黨務干部隊伍呈現出不穩定的狀態,并且由于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職稱晉級方面也享受不到相應的傾斜政策,很多黨務干部想方設法地轉到教學科研崗位,使原本人才資源不足的黨務崗位更加捉襟見肘,更加不利于本就很難進行的頂崗實習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黨務干部由于身兼數職,客觀上不可能對黨務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由于缺乏相關的黨務工作經驗,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效果難盡人意。
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選擇的頂崗實習企業均為中小型民營企業,這類企業在黨組織建設方面稍有欠缺,使得預備黨員在頂崗實習期的教育管理很難實現。即便是有完善的黨組織,由于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的黨組織關系還在學校,因此實習單位普遍認為應當由學校管理,這也就使得學生預備黨員的教育和考核作用難以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預備黨員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復雜的社會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更容易出現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面對工作中不公平的待遇和物質主義等不良價值觀的誘惑,很容易政治立場搖擺不定,這就為教育和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高職院校管理層對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教育和管理的重視程度對該項工作的順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無論是學校黨務教師,還是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抑或是學生預備黨員,他們都希望學校領導層能夠加強對頂崗期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科學合理地統籌這項工作的各個環節。如果學校管理層能夠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制定出相對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就可以使該項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反之,則會造成管理混亂,不利于該項工作的開展。
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對象是學生預備黨員,他們在實習單位的組織形式如何,將對這項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預備黨員的組織形式相對集中,那么高職院校黨組織在進行教育管理方面就更容易一些,頂崗實習學生的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和學校黨組織負責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就會更多,這對于實習過程中學生預備黨員的管理工作無疑是非常有利的。[1]如果學生預備黨員的組織形式相對分散,也就是說在同一家單位的學生預備黨員很少,或是他們各自的工作地點很分散,那么高職院校黨組織在進行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就會比較麻煩。這是因為,高職院校的黨務工作者多為兼職,精力有限,客觀上不可能對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思想動向完全把握。
高職院校從事黨務工作者自身素質能力的高低和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都對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的最終教育管理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黨務工作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管理水平若都處在較高的層次上,那么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生預備黨員在實習期間產生的問題;若處于較低的層次上,那么就很難處理好各種問題,最終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產生不良的影響。[2]
企業管理層對頂崗實習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工作能否順利進展以及學生預備黨員崗位能力的切實的提升。企業管理層如果對此比較重視,能夠按照科學規范的制度培養、考查學生,那么就會使學生預備黨員更好地完成單位分派的任務,從而深化校企合作;如果不太重視,管理中就會出現敷衍了事的情況,會使學生預備黨員很難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對相關的管理工作不予配合,從而阻礙校企合作的后續開展。
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培養教育模式,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于實踐,該目標能否實現,主要在于頂崗實習學生能否很好地配合,而學生的行動往往受其對頂崗實習模式的認知限制。[3]多數學生預備黨員對學校開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比較期盼,但由于并沒有很好地理解認知這個模式,且由于社會經驗較少,當他們開始頂崗實習工作時,就會發現與預想相差很大;因此在實習過程中較為散漫,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有的甚至認為學校方面不作為,加之社會環境的復雜與人際關系的緊張等,造成了頂崗實習學生預備黨員出現對立的情緒和政治立場的搖擺不定,從而使教育管理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高職院校要做好學生預備黨員的頂崗實習期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起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首先,建立起科學完善的管理臺賬,對實習起始時間、實習單位及組織關系等進行登記備案,全面把握預備黨員在實習期的動向,安排專門黨務人員負責實習期間的跟蹤考察和反饋,將實習單位黨組織的意見納入學生預備黨員的考核當中,或是要求學生預備黨員定期向學校黨組織進行思想匯報,并將思想匯報作為轉正和年度考評的依據[4];其次,制定出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使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樣才能夠使真正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與到黨組織的各項活動當中去;最后,建立嚴格的督促方案,定期對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及時發現他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引導解決,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多數是由專業課教師、輔導員或領導兼任,這就存在工作量大和精力不夠等問題;因此,要想提升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教育和管理的水平,就要重視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的建設,不斷優化人員結構。首先,要通過組織講座和專門的業務知識培訓來不斷提高黨務工作者的職業化水平,并且要逐步實現黨務工作的專人專管;其次,切實加強黨務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在職稱晉升和薪酬方面,要適當向黨務工作者傾斜,以確保黨務工作者隊伍的穩定性,從而更好地實現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服務質量的提升。
校企聯合考察機制,是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高職院校的黨組織與企業黨組織根據共同擬定的監督考核方案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一種考察機制。首先,高職院校黨組織在學生預備黨員頂崗實習前期,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如實地告知實習單位,且通過定期溝通全面掌握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日常表現和思想動態,以便進行教育和管理。其次,有黨組織的實習單位應當積極開展各項黨組織活動,并鼓勵學生參與;沒有黨組織的實習單位可由領導層指派的黨員負責人與高職院校的黨務工作者溝通聯系,對學生工作和思想情況進行培養和考察,并將結果納入黨員入黨考察意見之中,以確保高職院校黨組織對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因為實習單位較為分散,且實習時間也不盡相同,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學校黨組織可以利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溝通渠道便捷性和即時性的特點,安排專門黨務負責人員與學生預備黨員共同建立基于微信群、QQ群或是Skype語音視頻等載體的“無障礙溝通平臺”。[5]首先,高職院校負責人既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來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日常工作情況,又可以在平臺上發布一些黨建信息、時事政策或是話題討論,邀請學生預備黨員積極參與,從而更好地對他們的思想信念進行引導。其次,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與學校黨組織聯系人互動,講述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心理或情感方面的困惑尋求解決的方法,以便平穩度過實習期。
加強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是“校企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提升預備黨員素質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黨組織只有建立起科學完善的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加強學校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的建設,積極推動建立校企聯合考察機制,以及利用網絡建立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才能實現頂崗實習期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有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