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佳妮
(山西師范大學 山西 臨汾 041000)
習近平總書記于十九大報告中宣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發展呼吁作為建設新時代的生力軍——新時代青年。如何培育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成為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積極吸取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青年責任的相關思想、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青年責任的闡述、繼承歷代共產黨領導人的相關思想,再加上自身的成長奮斗經歷,形成了關于新時代青年責任的系統論述,以此指導多方主體協同培育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并且要激發新時代青年自身的責任感,使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知情意行方面不斷增強和養成責任感,做合格的建設新時代的優秀生力軍。
新時代青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對時代的發展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新時代青年應該樹立理想,從國家方面來說,新時代青年要立志為實現中國夢和建設新時代而努力奮斗;從個人層面來說,新時代青年有責任發揮主觀能動性督促自己成長成才,立志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有了明確理想為基礎,青年才有目標、才有責任來加快理想的實現。
要培育具有強烈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是前提,練就過硬的本領是手段。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青年在實踐中成長、在基層成才。他強調:“本領不是天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2]有了過硬的本領,才能將口號變成實際行動,才能真正將責任感予以踐行。這就要求新時代青年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扎實理論基礎,從而為實踐提供正確的指導。新時代青年不僅是知識金字塔中的佼佼者,還要是行動的巨人。只有做有真正本領的新時代青年,才能讓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得以實現。
新時代青年要養成責任感,堅定的意志也很重要。新時代青年可以通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來堅定自己要養成責任感的意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3]這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尚道德的部分內容與培養青年的責任感息息相關,青年可以從中汲取營養,堅定意志,立志為責任感的養成不懈奮斗,不達目的不罷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呼喚擔當,民族振興是青年的責任。”“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在擔負時代使命中成長是新時代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我們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責任的系統論述來優化培育新時代青年責任感的路徑,新時代青年責任感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們要從多主體協同培育不斷養成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學校無疑是最重要的主體,學校教育要發揮主陣地作用,創新教育方式來增強青年責任教育的有效性。家庭、社會等主體也應參與進來,關注新時代青年的成長成才,重視培育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
新時代青年學生自身責任意識還不是很高,可塑性還比較強,而學校作為新時代青年日常學習的主要陣地,課堂作為實施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師作為教育的重要傳授者,均在新時代青年責任感培育的過程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為了培育具有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就必須發揮學校教育在青年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動青年責任感的養成。
1.豐富新時代青年責任感教育內容
新時代青年責任感包括家庭責任感、學校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生命責任感、政治責任感、網絡責任感六方面。學校教師應該及時更新知識庫,教授新時代青年最全面的責任感的內容,使新時代青年成為全面地、徹底地具有責任感的人。
教導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青年通過做家務等培育家庭責任感;教導青年通過自己所獲取的成就增強學校責任感;教導青年為建設和諧社會等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來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導青年無論遇到多大挫折不應放棄且有責任保護自己,增強生命責任感;教導青年有責任樹立政治意識培育政治責任感;教導青年遵守網絡規則,捍衛健康的網絡環境,培養其網絡責任感。
2.創新新時代青年責任感教育方式
教師要基于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專題教育和重抓實踐教育,通過雙向發力創新新時代青年責任感教育。
一方面,教師要開展關于青年責任的專題教育,打好青年責任教育的理論基礎。教師要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責任的相關論述并打造專題式金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教育方式來培育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此外,也可以利用榜樣激勵法、實踐教育法、虛擬教學法等新方式創新培育青年責任感。
另一方面,教師要開展關于青年責任的實踐教育,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青年責任的案例討論活動、開展助人志愿活動等,重視實踐教育,增加實踐活動的比例,重視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表現并配套學分和實際的獎懲機制,將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充分結合,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良好互動,使青年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強化青年的責任感,使青年的責任感真正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拓寬新時代青年責任感教育的途徑
(1)教師需提高自身的責任感
教師需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斷推動課程改革,將國家和青年自身充分融合,讓青年認識到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青年一代努力奮斗。
首先,教師需以身作則,發揮言傳與身教的雙重作用。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青年學生的自身責任意識還不是很高,可塑性還比較強,這要求教師要起好模范帶頭作用,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師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給青年學生傳授相關知識,還要與學生共同實踐,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責任能力。
其次,教師需認真整合課程資源,不斷推動課程改革。教育部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一些不用心的、過時的、沒有知識能力素養培養的“水課”,打造一些有深度、有難度的“金課”。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教師要不斷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這要求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自己的知識,要圍繞青年學生,從青年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講授的內容要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有利條件,認真整合教育資源,讓青年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責任行為能力。
(2)培養青年責任感
青年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不斷培養青年,讓青年參與到課堂管理中,從而使青年在實踐鍛煉中逐步形成自身責任感。
第一,師生要共同維護好課堂秩序。良好的課堂秩序是教學活動的前提。首先,師生要共同設置課堂規則,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在課堂上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能做。其次,設置相應的獎懲機制,對于在課堂上表現優異的小組和個人,實行表揚和加分,反之扣分。最后,要注意的是規則一旦形成,每個人都要遵守這個規則,在遵守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責任感。
第二,創新課程考核機制。目前各校課程考核主要采取三七制,考核方式比較固定,導致學生大多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要創新課程考核機制,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課程實施方案,加大力度實施社會服務考評辦法。以各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程為例,可以根據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狀況來打分。評價涉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項目、實踐中的表現、實踐報告和心得體會這四個方面。同時要注意設立監督小組,促使學生認真完成實踐任務。還應注意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環節,保持評價結果的公正性。
第三,創新班級管理模式。目前青年的主體意識開始顯現,要創新班級管理模式,讓學生參與到管理生活中。首先,確立班級管理人員。由學生自己選出他們心目中的管理者,實行任期制,到期重新選舉或者實行輪流負責制,讓每個學生都能當一次管理者。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培養其班級管理的責任感。其次,師生共同設置班級管理規則,并自覺遵守。最后,要注重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成員要集思廣益,完成班徽、班級宣傳標語的設計,同時班級墻上可粘貼班級合影、班級口號及個人理想目標等,激勵青年,為青年責任感的培養奠定基礎。
培育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不僅需要學校教育發揮主陣地作用,還需要更多主體參與進來,形成聯動機制,為更好地培育新時代青年責任感協同發力。作為新時代青年責任感教育的重要場所——家庭和作為新時代青年最終要參與的重要場所——社會,二者應該突出各自的教育特色,采取合適的舉措落實新時代青年責任感教育。
1.發揮家庭育人基礎作用,落實青年責任感培育
家庭作為青年責任感培育的重要場所,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傳授者,要重視對青年的責任感教育,改變教育方式,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為青年責任感的培育和養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更有利于青年在家庭這個重要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地養成責任感。
一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責任教育觀念,重視孩子的成長成才,不應以成績論成敗。家長要更重視孩子的三觀培養,尤其是責任感的養成,讓孩子理解責任感對于一個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家長要言傳身教,發揮家長的榜樣示范作用,切實踐行家庭責任感,將孝順父母、關愛子女等責任感做到位,為孩子樹立榜樣,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指導青年在實踐中鍛煉和強化責任感。
2.發揮社會育人重要作用,夯實青年責任感培育
社會是培養新時代青年責任感的重要場所。社會可以拓寬青年參與有關青年責任的社會實踐的領域。如利用三下鄉和西部志愿者服務等項目讓新時代青年深入到實踐中去,從而在實踐中增強青年的責任感;也可以與社區建立相關聯系,讓青年利用空閑時間投身社區文化建設,有責任為建設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而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同時為社區的孤寡老人送去溫暖,更好地增強青年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也可與紅色革命地區和志愿者機構建立聯系,讓青年多參與有關青年責任的實踐活動,不斷強化青年的社會責任感。
負責任、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青年的發展不僅關乎青年個體的成長成才,還關乎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我們應高度重視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教育問題。青年責任感的培養包含著生命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學校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政治責任感和網絡責任感等方面的培育。在培育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一個聯動機制,推動新時代青年責任感培育的進程,使青年最終成為建設新時代的有責任感的優質后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