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明
欄目編輯:杜 航
一個地方或單位的主要領導因貪腐問題“落馬”,往往“拔出蘿卜帶出泥”,牽出若干名涉案下屬。對于一個地方或單位來說,攤上一個正直的“一把手”是多么重要。孔子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特別是對年輕干部來說,和什么樣的群體為伍,跟一個什么樣的“師父”,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他今后走一條什么樣的路。
在“淤泥”之中堅守底線,要有睿智的辨別力。很多年輕干部之所以不假思索“有樣學樣”,一是對某些行為是否妥當,甚至是否構成違紀違法缺乏理性的認識;二是對這些行為將導致什么后果沒有充分的認識,分辨不出別人的“言傳身教”正確與否,便步入歧途,乃至同流合污,一損俱損。據《中國紀檢監察》報道,四川省廣安鑫鴻文化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宋小林多年前入職廣安市前鋒區建設局,驗收工程收到第一個紅包500 元時,一度忐忑不安,看到同來的驗收人員都非常自然地收下紅包后,他還回到單位和同事討論這個紅包能不能收。結果同事們都不以為意,認為這是正常事,根本沒人管。從此,宋小林懷著“大家都收,我也跟著收”的從眾心理,對于老板主動送上的禮金來者不拒,一步步走向腐敗的不歸路。如果當初宋小林能認識到這種紅包收不得,那么即使身邊人繼續收,他起碼可以獨善其身,不受其害。可惜,很多干部就是因為像這樣對法紀規定學習不夠,對事物的發展趨勢認識不夠,心懷僥幸,無原則跟風,最終惹火燒身,悔之晚矣。
在“淤泥”之中堅守底線,要有堅強的定力。面對憑空而降唾手可得的好處、花花綠綠五光十色的誘惑,尤其是對涉世不深、經濟基礎薄弱、渴望出人頭地的年輕干部更是誘惑極大。這個時候,“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定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定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從人生價值的思索中來,需要從艱辛生活的歷練中來,需要從前車之鑒的教訓中來。想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何在,你就會對物質方面的欲望看得淡些;經歷了生活的種種磨礪,你就會把“身外之物”擺在相對次要的位置;看過了別人因為心太大而導演的人生慘劇,你就會知道唯有“走正道”才是真正的出路。權力面前,陷阱不斷,只有不斷增強定力,才能一路過關闖隘,實現人生旅途的精彩。
在“淤泥”之中堅守底線,還要有監督約束的外力。光靠個人修為,時間久了,有的人難免在“淤泥”中沉淪,或者被越積越厚的“淤泥”埋葬。對“淤泥”這樣的環境,需要正義的力量來干預。加強公權力的監督與約束,讓某些“一把手”不能一手遮天、為所欲為,這樣才能解除廣大干部的后顧之憂,尤其是讓那些有良知、有底線的干部能夠安心做事,不必患得患失。“清淤”需要制度的力量,也需要每一個向往凈土的人共同努力。健康的政治生態是每個人的福氣,真正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該作出怎樣的選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對個體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但是,只要自己內心強大,勇于堅守,即使一時遭遇不良“環境”,也可以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人人皆環境,即使某些人制造的“環境”欠佳,也沒必要跟風盲從,遏制私心雜念,堅持做好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潔凈的“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