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軍隊從來都處在打仗和準備打仗中。習主席指出,將來一旦有戰爭,能不能做到攻必克、守必固,戰無不勝,必須作為“軍隊的頭等大事”來抓,強調“軍事斗爭準備要牢牢抓在手上,須臾不可放松”。政治工作在軍事斗爭中歷來扮演的是最精彩、最生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建軍以來,我軍不管遇到多么強大的敵人都敢迎上去、多么危難的關頭都能挺過來,始終拖不垮、打不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正是通過革命的政治工作,給人民軍隊注入了魂、提起了氣、攥成了拳。當前,扎實做好軍事斗爭政治工作準備面臨新的情況和特點,必須堅持戰略與政略科學運籌,忠誠與血性一體熔鑄,首位與中心整合推進,平時與戰時無縫對接,傳承與開新同向發力,為開展軍事斗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百年變局、加劇大國博弈,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衰退形勢嚴峻,地緣政治斗爭、意識形態斗爭、全球治理體系之爭更趨激烈,國家安全進入高風險期。作為保底手段,軍隊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危機意識,做好隨時打仗的準備。如何推動戰斗隊思想緊起來、戰斗力標準立起來、實戰化理念樹起來、備戰打仗責任擔起來,是政治工作要著力回答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筑牢當兵打仗的思想根基。思想的銹蝕比槍炮的銹蝕更可怕。習主席深刻指出,部隊實戰化水平還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戰斗隊思想打得不牢。政治工作要著眼戰斗隊職能淡化、敵情觀念淡薄的根源,在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上狠下功夫。緊跟習主席思想明方向,深入學習習近平軍事戰略思想和習主席關于備戰打仗、斗爭精神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升從政治全局、戰略高度謀劃軍事斗爭的思維層次,增強軍事斗爭本領,掌握軍事斗爭規律方法,明辨軍事斗爭準備方向,凝聚抓好軍事斗爭共識。緊跟形勢任務明憂患,扎實開展職能使命和形勢戰備教育,從我國周邊海上安全威脅的嚴峻形勢中看到憂患,從身邊“和平積習”的現實危害中看到差距,從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的險惡用心中看到責任,切實做到謀戰思想不松、應戰狀態不減、備戰準備不緩。緊跟任務進程明職責,緊盯應對強敵背景,集中開展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和生死觀教育,通過思想引領、輿論引導、精神激勵、發動群眾等途徑,在思想深處播下備戰打仗的“種子”,為圓滿完成任務提供政治保證和精神力量。
立起一切為戰的鮮明導向。導向立在哪里,官兵心思就會投向哪里,各項工作就會聚向哪里。習主席強調,“我軍根本職能是打仗,戰斗力標準是軍隊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立起戰斗力標準、歸正聚焦打仗工作重心是政治工作的根本價值所在,必須樹立抓備戰打仗的導向,保障戰斗力標準在軍隊建設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中貫徹落實。正起工作導向,突出端正政績追求、校正指導思想偏差,著力糾治偏離中心、游離主業現象,著力糾治急功近利、出名掛號思想,著力擺脫自我設計、自我循環狀態,剝離非戰斗隊職責任務,把有限的精力全部用到打仗的“刀刃”上。正起用人導向,把勇于擔當、善謀打仗、精通指揮的人才用起來。正起獎懲導向,著眼“獎為戰”建立激發備戰打仗動力機制,堅決執行黨委關于中心工作“一票否決”制度,做到謀戰有功、務戰有位、怠戰有罰。正起輿論導向,加強典型示范引領,大力培養、挖掘和宣揚練兵備戰先進典型,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引導全社會尊崇軍人職業,形成打仗光榮、英雄受崇濃厚氛圍,持續激發官兵備戰打仗熱情。
壓實黨委領戰的主體責任。堅持黨對作戰的領導,是我軍克敵制勝、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法寶。抓備戰謀打贏,首先自身要過硬,關鍵是要加強黨委對備戰打仗的統一領導。強化領戰謀戰這個最大政治,瞄準強敵、聚焦實戰、常備不懈,堅持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健全突出主責主業的黨委工作考評體系,細化完善黨委科學決策、領軍打仗的制度規矩,嚴格落實黨委議訓議中心制度,統一黨委領導作戰和首長指揮作戰,把備戰打仗責任層層傳導下去、落到實處。強化務戰抓戰這個最大責任,發揮紀檢監察、審計和巡視利劍作用,對黨委抓備戰打仗主體責任不落實、領導備戰打仗能力弱、戰備訓練任務未完成、戰備狀態達不到規定要求、練兵備戰作風虛浮等問題,嚴肅督導問責,切實把各級黨委抓備戰打仗的責任擔當立起來。練強能戰勝戰這個最大本領,堅持強軍先強將、練兵先練官,緊貼領導備戰打仗實踐加強黨委核心能力建設,大興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之風,加快提升“四種素養”,努力提高“五種能力”,練就懂打仗、善謀略、會指揮的過硬本領。
軍隊的根本職能是打仗,政治建軍的作用和威力也在服務保證打仗之中。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無論時代條件怎么變化,軍隊建設怎么發展,領導指揮體制怎么調整,政治建軍的特有優勢不能丟,政治建軍的根本要求不能松,政治建軍的重大責任不能忘。政治工作必須始終把備戰打仗作為根本著眼,強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走出自我設計、自我循環、自我檢驗的怪圈,按照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探索政治工作服務保證戰斗力建設的作用機理,把政治工作貫穿到戰斗力建設各個環節,融入到軍事斗爭準備全過程,鑄戰之魂、強戰之能、聚戰之勢。
從制勝的特有優勢看,要為堅持黨指揮槍提供堅強政治保證。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軍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黨的領導鑄就了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也鍛造了敵人最害怕的制勝優勢。未來戰爭打的是政治仗,接受的是政治考驗,聽黨指揮是根本保證。我軍作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要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必須堅定不移聽黨的話、跟黨走,必須做到黨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大力改進學風提升思想改造實效,把握新時代軍隊干部政治素質標準加強政治鍛造,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完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打好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主動仗、攻堅仗,確保軍魂永固、血脈永續、優勢永存。
從制勝的關鍵因素看,要為壓倒一切敵人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利器。習主席指出,“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這是勝戰號令,是實戰要求,也是強軍導向。在長期實踐中,我軍通過深入的政治工作,靠著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革命精神,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練兵先練膽,無論戰爭形態演進到哪個階段,一切勝利的捷報上都應閃耀著軍人血性的光芒,戰斗精神培育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視。要堅持從思想上入手,針對長期相對和平環境、戰爭形態演變、兵員成分結構深刻變化等實際,廣泛開展學習戰史、戰例、戰將、戰斗英雄活動,培育官兵戰斗精神和血性膽氣,強化從兵之初、官之初到退役的軍人職業精神塑造,主動立足難局險局危局中加強思想、心理、意志等各方面錘煉,為軍事斗爭鍛造真正的精神利刃。
從制勝的決定因素看,要為堪當強軍重任提供新型軍事人才。強軍之道,要在得人。人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政治工作必須為戰斗力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要突出軍事斗爭準備急需,緊盯信息化戰爭、軍隊轉型和建設發展需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實施人才強軍戰略;要著眼未來作戰需求加強超前預置,扭住提高信息能力加強學習培訓,依托重大演訓任務加強實踐錘煉,推動院校培養與部隊對接、部隊培養與實戰對接、平時培養與戰場對接,切實在關鍵人才培養上邁出實質性步伐;要圍繞打仗構建人才培養完整鏈條,抓緊推開軍隊院校培訓、部隊實踐鍛煉、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路子,形成共育打贏人才的強大合力,努力培養打造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軍事人才隊伍。
從制勝的內在機理看,要為打贏人民戰爭提供不竭力量源泉。戰爭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人民戰爭如果離開人民群眾,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就會失去進行戰爭的雄厚物質基礎。習主席明確指出,“不論形勢如何發展,人民戰爭這個法寶不能丟”。雖然戰爭的形態發生重大變化,傳統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面臨新情況新挑戰,但是人民戰爭的地位和作用并沒有降低。政治工作必須深入貫徹習主席“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大力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依靠相信動員人民群眾,密切軍民魚水情誼和和諧內部關系,推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完善重大軍事行動軍地聯合籌劃、聯動應對和支援保障的工作協調機制,為軍事斗爭積蓄強大的正義能量、戰爭潛力和整體威力。
從制勝的現實角度看,要為鏟除和平積弊提供良好政治生態。風氣正則務戰實。習主席指出,“和平積弊不除,備戰打仗無望”。政治工作要圍繞回答好“勝戰之問”“價值叩問”“本領拷問”,以整風精神糾治備戰打仗中的頑瘴痼疾,通過系統扎實的理論武裝、追根溯源的黨性剖析、以上率下的全面整改、管長促常的建章立制,推動形成一切為戰、聚力勝戰的濃厚氛圍。要強力糾治備戰打仗不正之風,把訓風演風考風監督執紀問責納入部隊作風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整體規劃,以零容忍的態度集中糾治危不施訓、險不練兵和訓練走過場、演習搞花架子、考核比武湊尖子、消極保安全、“二八現象”等傾向性問題,擠掉備戰打仗領域虛功水分,切實在強化責任擔當、樹牢打仗思想上實現新加強,在歸正工作重心、大抓練兵備戰上展現新氣象。
政治工作本身對戰斗力形成和發揮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善戰者,求之于勢。”推進軍事斗爭政治工作準備,必須全面把握世之大勢、國之大勢、軍之大勢,特別是把握世界科技革命、軍事革命新變化,把握國際戰略競爭、軍事斗爭新特點,把握信息化戰爭、智能化戰爭演變新趨勢,全面加強自身建設,改進自身作戰功能。
未來戰場全新演變呼吁政治工作加速轉型。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經濟社會深刻變革,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多樣多變,現代戰爭形態加速演進。在這個大背景下,政治工作必須加速轉型,找準自身“戰”位。從“幕后”向“前臺”轉型,樹牢“戰爭有我、戰場用我、首戰必我”的參戰意識,常態開展實戰化條件下的政治作戰演練、防間反特、戰場執法執紀、支前擁軍等課目演練,實現指揮協同與打擊行動同步,心戰兵戰密切配合,確保一有戰事能夠快速融入體系作戰整體框架。從“網下”向“網上”轉型,強化信息主導意識,緊緊圍繞信息化作戰要求統馭、籌劃、設計和創新政治工作建設,不斷強化“網絡陣地”意識,延伸網絡觸角,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為“生命線”加載“數據鏈”。從“被動”向“主動”轉型,積極適應時代背景、體制機制、使命任務、主體對象的深刻變化,進一步確立聚焦打仗、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實干精神等觀念理念,加快職能、作風和工作方式“三個轉變”,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學化水平。
未來戰場全面對抗亟需健全戰時政治工作體系。現代戰爭中,信息主導、體系對抗特征日益突出,政治工作要強化體系建設思想,通過對體系結構整體再造促進戰斗力躍升。健全完善戰時政治動員體系,落實人員編制,明確職責任務,理順領導關系,搞好工作統籌,確保政治動員體制順暢高效運轉。健全完善戰時政治法規體系,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細化完善遂行重大軍事行動和作戰任務獎勵、表彰和處分規范,嚴明軍紀軍規約束,培塑軍令如山意識。健全完善戰時政治工作預案,圍繞兵戰心戰融合、作戰要素集成、戰斗精神激勵、網絡輿論造勢等內容集智攻關,緊盯作戰對手、作戰地域實施動態調整、滾動修訂,拿出特情處置具體措施、任務跟進實時預案。健全完善戰時政治工作指揮體系,加強政治工作指揮信息化建設,構建政治工作指揮自動化系統平臺,搞好戰時動態數據庫建設,開展網上政工和數據傳輸,加大政治工作信息容量和科技含量,提高政治工作快速反應能力。
未來戰場全局聯動考驗政治工作融合能力。隨著現代戰爭形態的快速轉型及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戰法的逐步成熟,融合集成各種作戰力量、單元、要素,構筑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成為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必然選擇。政治工作作為體系戰爭模式下的重要參戰力量,必須主動滲透到戰場各系統,融入各要素、貫穿全過程。要著眼橫向銜接,實現與軍事、后勤、裝備等工作的互聯互通、一體推進。要立足縱向協調,加強上級與下級、機關與部隊、軍隊與地方的密切配合,使政治工作的統籌協調更加順暢、更加高效。要著眼軍地融合,構建軍地一體,現役軍人、預備役、民兵相組合的政治作戰力量,將專業人員分別納入整體作戰力量編組、調配、訓練和指揮規劃,實施一體化訓練保障和指揮。要樹立大政工理念,把部隊、社會、家庭銜接起來,把軍內軍外、網上網下結合起來,形成全方位、寬領域、軍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