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順
習主席強調,“軍隊的一切工作都要緊盯實戰、緊貼實戰”。干部工作實戰化準備必須以習主席重要指示為遵循,聚焦能打勝仗準確把握職能定位和目標任務,緊跟重大軍事行動積極融入備戰打仗實踐,全力推動各項準備走深走實,為有效履行職能使命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緊盯指揮班子這個核心關鍵,在摸清隊伍、優化結構、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實現能力聚合、整體制勝。一是精準掌握做到底數清。選人用人必先知事識人。配強班子首先要摸清干部隊伍底數。要突出重點對象,緊盯軍師級領導班子和作戰旅團主官,采取逐級上報與專題調研、靜態分析與動態跟蹤、軍種評價與戰區評定相結合等方式,梳理掌握干部任職經歷、軍事素質、重大任務表現以及性格特征等情況。要緊貼實戰要求,突出信息化素養、聯合指揮素質、謀略思維水平和應急應變能力等與打仗能力緊密相關的核心要素,采取綜合分析、定性評價、跟蹤考察等辦法,掌握一批長于信息運用、善于謀劃決斷、精于聯合指揮的指揮人才。二是合理搭配實現結構優。配強指揮班子歷來是打贏關鍵。要選準配強主要指揮員,注重把好打仗素質關,優先把參過戰、執行過重大任務、經歷過考驗的干部用到主官崗位,大膽使用不怕死、打得好的干部,果斷調整指揮素質弱、戰斗作風差,臨陣退縮、指揮不力的干部。要科學配備班子,通盤考慮作戰地域、方向、兵種以及指揮員個性等因素,靈活構建以擔負主要任務軍種、作戰部隊為主,其他軍種指揮人員加強的指揮班子,實現結構優勢與領導優勢、要素優勢與決策優勢“雙轉化”,不斷增強班子整體功能。三是加強培養確保素質硬。未來聯合作戰,參戰力量更加多元、戰場態勢更加多變、研判決策更加復雜,對指揮班子群體和指揮員個體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要系統規劃接續培養,圍繞知識結構多元、軍政素質復合、聯合素養過硬等目標,對指揮人員能力構成進行系統設計,分級分類建立能力素質模型,牽引打仗能力不斷提升。要融入實踐多維鍛煉,依托專項行動、聯演聯訓等,組織各級指揮員練籌劃指揮、練戰法運用、練協同配合,在難局、危局、險局中磨礪意志品質,鍛煉應變能力,提高指揮才干。
結合重大軍事行動考核干部,是聚焦主戰核心職能的內在要求,把干部識別準、使用好,有利于樹立聚焦打仗選人用人的鮮明導向,激發干部投身練兵備戰的內在動力。一是科學構設考核內容。著眼實戰化、專業化、職業化特點,重點圍繞政治表現、打仗能力、履行職責以及備戰實績等內容進行針對性考察,看干部關鍵時候能否頂得上、過得硬。主要考察從政治高度、全局角度、軍事維度領會落實上級決策意圖、指示要求和本級決議決心的領悟執行能力,高效實施情報偵搜運用、準確定下決心、科學擺兵布陣的謀劃指揮能力,準確掌握戰場態勢、戰斗進程、打擊效能的戰場把控能力,對戰機的適時預判、對敵戰法的實時研判、對突發情況的臨機處置能力。二是靈活運用考核方式。重點把握“聽、看、查、評”四個環節。隨機聽,利用任務間隙與干部本人及其上級、同級、下級等知情度高的人員談話,多渠道、多側面聽取對干部的反映;跟蹤看,深入指揮、訓練、保障一線,直接參與任務全過程,查看干部在任務中發揮作用情況,掌握一手鮮活資料;適時查,利用部隊集結待命、隱蔽待機、任務轉換等時機,跟進查看干部執行任務的狀態,全面了解指揮員情況;綜合評,在個人自評、群眾測評、組織評價基礎上,視情征求監察考核組、導演評估組等部門意見,對參加任務指揮員表現作出綜合評定。三是著力提升考核效能。堅持考用一致,以考促建,深化考核結果運用,及時梳理考核情況,全程寫實紀實,逐人建立考核檔案,使之進入識別干部、選拔干部、任用干部全程,激勵各級指揮員把精力向打仗聚焦、能力向勝戰提升、魄力向敢戰培塑。對在重大任務中素質全面、貢獻突出的干部積極推薦、大膽使用,對特別優秀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規破格使用,對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干部納入后備干部庫重點培養,對不稱職的干部堅決調整,立起為戰選人鮮明導向。
戰場上的較量說到底是人才之間的較量,只有把人才建設抓在平時,戰時才能精準調配、快速補充,為作戰勝利提供堅強有力支撐。一是前瞻預置儲備。著眼執行不同類型任務需要,加強戰時干部應急補充研究演練,按照配套可行、落實到人的要求,建立完善指揮職務代理人、干部應急補充等預案體系。緊盯作戰需要,加大對數量緊缺、培養周期長、作戰急需的小語種、技術保障等人才預置儲備力度,區分專業類別逐級建立人才庫,保證進入臨戰狀態能快速補充、綿延有序。注重發揮指標調控作用,細化干部儲備率、專業對口率等指標,牽引各級抓好干部預置儲備。二是暢通補充渠道。堅持上下聯動,發揮戰區在需求、調配、預置、投送等環節的主導作用,按照自下而上提報需求、自上而下統籌補充的思路,構建與作戰任務相銜接的干部應急補充機制。堅持戰學共育,深化與軍隊院校人才培養合作,建立特殊緊缺人才支援保障機制。堅持軍地融合,充分發揮駐地科技、教育和人才資源集中優勢,從科研院所、地方高校、民航和武器裝備生產廠家等,有計劃遴選、征召高層次人才作為作戰后備力量,軍地多手并舉打通緊急征召綠色通道。三是科學實施補充。依托現有一體化指揮平臺,構建戰時干部動態管理數學模型,探索開發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對干部補充需求進行分析預測,為精確調控和科學補充提供依據,推動戰時干部調整補充由粗放型、經驗型向精確化、科學化轉型。適應軍事力量“模塊化編組、積木式組合”的運用特征,探索干部隊伍模塊化配置辦法,實現各個專業、各個層級干部按照特定作戰任務有序流動、科學組合。
戰時待遇保障是軍人待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實施戰時待遇保障事關軍心士氣、戰斗力提升。一是樹立為戰導向。堅持一切圍繞打贏,始終聚焦任務一線,跟進解決好牽扯官兵精力的家事、難事、急事,最大限度解除一線官兵后顧之憂,激發士氣斗志。堅持統籌全局、貫穿全程、覆蓋全員,積極主動做好經歷認定、戰績評定、立功受獎等事關切身利益的事項。突出幫一線、解急難,分級、分類、分項組織解難幫困,真正讓一線官兵能夠心無旁騖備戰打仗、義無反顧沖鋒陷陣。二是適應戰時體制。戰時戰場節奏轉換快,待遇保障必須把好關口、把準節奏,增強解難幫困的精確性和及時性。要注重理順解難幫困“前后臺”關系,將“收集困難”融入前臺指揮鏈,將“解決困難”融入后臺建設鏈,由上級機關負責監督執行,確保官兵困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分級負責、歸口辦理,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及時回應部隊關切、切實解決實際困難。三是注重軍民融合。統籌使用各方力量,依托省軍區系統、地方雙擁機構,建立溝通協調順暢、需求對接及時、平戰轉換高效的軍地協調機制,探索走開戰區搞統籌、部隊提需求、地方抓落實、常態搞對接的運行模式。加大軍地融合保障力度,重視發揮退役軍人專門機構獨特優勢,積極協調出臺軍人子女教育優待、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傷病殘軍人撫恤等政策規定,及時足額兌現有關待遇,切實解決部隊官兵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