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紫微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雙排鍵傳入國內,以其自身豐富的音色和不拘一格的音樂風格引發(fā)了孩子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全方位提高了孩子們的音樂素養(yǎng)。雙排鍵電子琴(Electone)起源于管風琴,分為上下兩層鍵盤和一排大號的鍵盤,分別演奏手和腳。發(fā)展至今,隨著技術革新,它的音色更加逼真豐厚,囊括了上千種樂器的聲音,包括弦樂、銅管類、木管類、以及各種合成的電子音色。最新款的雙排鍵,還擁有超清晰音色,能夠還原樂器音色的特質,如電吉他的滑弦、琵琶的輪指、連音和顫音等木管類樂器的技巧,還使用了各種按鍵傳感器、音色編輯器、膝蓋拉桿、彎音踏板,還能在琴上調整音色數據,如觸前、觸后、混音等。
此類論文中,篇幅數較少,其中優(yōu)秀的有王璐的《雙排鍵電子琴在兒童音樂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文章提到自上世紀80年代日本雅馬哈振興會與中央、上海及天津幾所音樂學院共同創(chuàng)立了雅馬哈電子琴師資培訓班。由日本提供設備、教材和師資,對其進行輔導和培訓。這次的培訓對雙排鍵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起到了劃時代的意義,雙排鍵開始走進國人的視野,積極推動了雙排鍵在國內的發(fā)展。90年沈陽音樂學院設立了第一個雙排鍵電子管風琴演奏本科專業(yè),從此雙排鍵走向專業(yè)教育之路。雙排鍵迅速發(fā)展至今,全國各大音樂學院、藝術院校、師范類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的音樂學院都設立了雙排鍵電子管風琴專業(yè)。在社會非專業(yè)音樂領域,各地培訓機構也都開設了相應的課程,比較知名且有一定規(guī)模的課程體系以雅馬哈音樂中心及吟飛音樂中心為代表。此外雙排鍵作為伴奏樂器,參與各類大小型團體演出,走入了歌劇院,走入了大眾的日常生活當中。筆者最后提出雖然雙排鍵的推廣在近幾十年有突飛猛進的進步,但是普及度還有待加強。
谷梅在《淺談雙排鍵電子琴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中分析了兒童音樂教育的現狀,以雙排鍵在少兒音樂中的應用及未來發(fā)展前景為論述點:素質教育提倡個性的發(fā)展,旨在提高全民藝術素養(yǎng)。其次作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存在的問題:(一)形式過于單一?,F在很多培訓機構依然以“一對一”的形式授課,過程呆板缺乏趣味性,以演奏技術為主,忽略了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導致很多孩子在學習幾年后依然只是浮于表象機械的彈曲子,更深層次的音樂知識知之甚少;(二)應試現象嚴重。許多琴童家長還是抱著以考級為目標學習,只有少數家長是以孩子的喜好作為興趣愛好培養(yǎng),作者認為學習樂器應該以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才能而不是分數,不能以考級為衡量學習成果的標準;(三)教師的門檻參差不齊。為了保證機構利潤能夠大量招生,放低教師門檻,會導致我國國民音樂素質發(fā)展緩慢;(四)家長不夠充分重視。作者認為如果全權交由老師靠課堂時間輔導孩子是遠遠不夠的,家長在家不督促練琴,甚至上課旁聽時全程不參與只顧玩手機,對孩子的音樂學習之路只會有害無益。
李藤子的《雙排鍵電子琴簡介及其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簡要介紹了雙排鍵在國內的發(fā)展起源,和上文中王璐提出的論述大徑相同,但作者在此基礎上總結了現下各大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即師資的匱乏、專業(yè)課程安排的不合理問題。多數院校教授雙排鍵專業(yè)還是以鋼琴的教學為主,而雙排鍵其實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除了演奏基礎,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編曲能力,學校應該開設與專業(yè)相關的課程,如和聲編配、作曲、配器法等相關理論作為專業(yè)課程,才能真正把雙排鍵的“精髓”發(fā)揮出來,將來步入社會,相關專業(yè)者才具備真正的綜合素養(yǎng),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黃佳穎的《雙排鍵電子琴在我國的發(fā)展現狀》總結了電子鍵盤進入中國的發(fā)展時間短,改革開放時單排鍵的電子琴用低價和速成兩方面吸引大批興趣愛好者學習,在當時掀起了學習電子琴的熱潮。受上述兩方面的影響,當時的音樂教育著重技能培養(yǎng),對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導致電子鍵盤音樂沒有發(fā)展成型。直到80年代中后期,中央和上海音樂學院等教師統(tǒng)一接受了師資培訓后,雙排鍵電子琴才進入到高速發(fā)展階段。
郭鵬在《中國雙排鍵電子琴發(fā)展路徑》中提到一個新的論述點,即雙排鍵在國內普及率較低的原因,有四點:(一)雙排鍵電子琴設備昂貴;(二)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較快;(三)國內的制琴技術薄弱;(四)前三點導致國內學習氛圍不高,最終造成雙排鍵在國內覆蓋率不高的局面。但是,我認為造價昂貴的問題,現下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解決。作為啟蒙學習,15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購買1萬多日本雅馬哈ELB系列的入門琴或者吟飛、美得理國產琴,興趣愛好者根據自己的條件自行購買入門琴或者更高階的型號設備;專業(yè)人士建議購買ELS系列的專業(yè)型號,當然這類型號價格相對更昂貴。
少兒雙排鍵的教學方法概括來說可以利用節(jié)奏訓練、游戲、彈唱訓練、演奏技巧訓練以及綜合音樂訓練等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此類論文共8篇,其中優(yōu)秀的有謝芳的《兒童雙排鍵電子琴集體課教學方法研究》,文章指出一對多的授課形式對孩子的音樂啟蒙學習幫助頗豐。在此過程中,孩子不再一味接受一對一枯燥的學習,幾個孩子之間有合作,有競爭,從一定程度上還鍛煉了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筆者認為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礎的演奏技能,還要全面培養(yǎng)綜合音樂素養(yǎng),包括讀譜唱譜能力、節(jié)奏、樂理知識,視唱練耳能力,全方位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面對的是學前及低齡兒童,通過用不同樂器的音色演奏同一首曲子啟發(fā)孩子對不同音樂風格的感知能力;循序漸進的演奏樂曲讓孩子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演奏樂曲;針對性的節(jié)奏訓練讓感官感受與抽象理論相結合,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并且增設游戲環(huán)節(jié)幫助孩子提高讀譜的速度。集體課能夠使孩子們在雙排鍵的學習中有一個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利用人數多的優(yōu)勢,把乏味的學習結合各種有趣和刺激的游戲形式,提高孩子興趣的同時,孩子們對知識點記憶猶新。
張蓓蓓的《雙排鍵電子琴教學引入我國高校20余年發(fā)展所得》中提到了我國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即技術到位,但其他方面相對薄弱。在音樂教育這塊,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孩子很難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缺少獨立思考的精神。在教學方面大多是自編教材,缺乏完備的教材體系。演奏形式過于單調,沒有充分利用雙排鍵的優(yōu)勢,如在以往合唱團伴奏都以鋼琴、交響樂團為主的前提下做出改變,用雙排鍵替代前者,廣泛運用到可以在初、高中的合唱團及教學中。教師注重演奏技巧的培養(yǎng),忽略了音色制作、編曲的培養(yǎng)。
王璐在《雙排鍵電子琴在兒童音樂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中提出新的掛點,筆者認為在教學上,可增設合奏課程,讓學生同時完成一部作品,每個人同時播放自己負責的聲部,進行合奏,這樣一來可以增強學生的和聲感受。也可把在課堂上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然后在鍵盤上模擬真實樂器的聲響。教學模式一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形態(tài),由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己完成演奏并總結反思,老師進行點評即可,有利于調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插入親子互動環(huán)節(jié),側面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增強了親子感情。
馮捷在《淺析少兒雙排鍵音樂課程中的奧爾夫理念》中著重論述了可將奧爾夫音樂理念融入到雙排鍵教學,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以“人”為本的授課理念,激發(fā)了孩子對各種音樂風格的感知。以唱譜為實踐,在唱譜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旋律的熟悉,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發(fā)自內心的感受和理解,并把游戲融入到教學中,寓教于樂,在游戲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其次提出節(jié)奏及即興演奏的學習,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的重中之重。
郭棟靚的《雙排鍵電子琴教學的關鍵點及其教學模式探討》提出雙排架有別于其他樂器不僅在雙層鍵盤,還有一層大號的腳鍵盤,因此演奏方式與技巧是重中之重,并總結五點練習方法;在教學模式上,分為小組課模式與一對一授課相結合的模式,小組課以講述和聲、配器等相關理論知識,一對一則因材施教,結合理論知識,加深對作品理解的基礎上解決技術部分的難題。這種結合模式我認為是學好雙排鍵這一樂器較合理的方式。但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深層次的理論理解可能會有點難度,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從易到難逐步梳理為日后的專業(yè)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筆者在最后也提出了學習雙排鍵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同時掌握編曲、配器、鍵盤和聲、閱讀總譜、甚至作曲能力。
張黎明在《雙排鍵電子琴教學研究》中提到除教授鍵盤樂器的演奏技巧還必須關注不同樂器的音色,因此要對學生進行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培訓,包括學習各種不同樂器的觸鍵法。授課形式也是小課與大課結合,每節(jié)課5-10人左右為宜,人數過多難以保證教學質量,人數過少,無法體現教學優(yōu)勢。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縮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雙排鍵作為一門新型樂器傳入我國不到40年。就樂器的發(fā)展來看,一件樂器的成熟與普及需要歲月的積淀,大眾對這件樂器的逐步認可,需要大量對此樂器感興趣的從業(yè)者、教育者堅持不懈的推進。通過對雙排鍵在國內發(fā)展現狀分析,我認為這一樂器普及度不高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一)設備造價昂貴,搬運不便。本人在帶領學生參加比賽、演出時發(fā)現,鋼琴這類體型較大的樂器都是主辦方準備,其他小樂器參賽選手的樂器又方便攜帶,但是雙排鍵要求參賽者自備,搬運過程就比較繁瑣;且專門的雙排鍵專業(yè)方向的比賽不多,遠遠低于綜合類樂器的比賽,然很多綜合類比賽并未開設雙排鍵項目,從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雙排鍵電子琴的推廣與宣傳,導致國內雙排鍵學習的氛圍不高,人們對這一樂器的認知普遍也不高;(二)1.從教學上看,師資力量薄弱是很重要一環(huán)。由于雙排鍵引進國內不久各類高校對雙排鍵專業(yè)重視技能培養(yǎng),對于編曲、和聲等理論知識的課程設置僅限于“通才教育”層面,而要想掌握雙排鍵各項綜合能力僅基于淺層的了解是不夠的,這樣一來,僅會演奏方向的學生進入社會以后競爭力低于不僅會演奏還能獨立編曲制作的學生;其次現在社會上很多雙排鍵教師都是由鋼琴老師進行速成師資培訓就上崗教學,師資的匱乏、參差不齊也是雙排鍵難發(fā)展的原因;2.雙排鍵還尚未有一套成熟的教學體系,已有教材也是比較零散沒有系統(tǒng)的將它們串在一起,這就比較考驗教師的能力,而恰恰目前國內教師大多也是由鋼琴或者其他鍵盤專業(yè)轉成雙排鍵專業(yè)不久,所以對雙排鍵的教學方法大多也是借鑒于鋼琴教學。
目前,國內現在對雙排鍵教材的編撰力度非常大也很活躍,如玖月教育、吟飛藝術中心、美得理等國內教育機構都相繼研發(fā)了本品牌的教材,玖月教育開創(chuàng)了玖月琴房。吟飛、美得理也相繼研發(fā)了自己品牌的教材、音色曲庫,這幾家都很積極的在線下推廣自己的品牌,其授課模式大徑相同。雖然國內市場對于雙排鍵的推廣很活躍,但從長遠來看,這條路依然漫長。在教學上,要運用雙排鍵電子琴強大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因此,雙排鍵教師要具備綜合素質,既要有專業(yè)演奏技術,還需要和聲、配器、音樂制作、音色編輯等綜合專業(yè)知識為支撐,還須得了解各個時期的音樂風格特征,融會貫通。最后,解決上述問題離不開我們不斷努力堅持不懈的改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修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加大宣傳力度,發(fā)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文化,當雙排鍵學習者就像其他熱門樂器一樣普遍時,這一“冷門”樂器也就“熱起來了”。當然,“冷門”從另一個維度來說也意味著競爭力強,相信雙排鍵定會擁有更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