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人大代表權太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刊記者 楊昕晨
在連云港市中心,有一組被熱鬧車流與熙攘人群環繞的雕像。只見鐫刻著雷鋒同志銅像的柱子下,古樸綠的雕塑定格住了一幅生動畫面——一位戴著頭巾的婦女躬身在前,用力拉著坐滿老人兒童的平板車,車旁還有三位婦女分別幫忙推車、攙扶老人和孕婦、搬運行李。雕像前,行人游客時而駐足觀看,時而拍照留念,十分好奇她們的身份。
“她們都是‘雷鋒車’手。從一開始的三條扁擔到后來的平板車、三輪車、電動車、觀光旅游車,咱們這個車組漸漸成為了叫得響、深受乘客信賴的‘雷鋒車’,先后有六代500多人成為‘雷鋒車’手……”連云港市“雷鋒車”事跡陳列館內,一名身穿客運制服面帶笑容的女同志,將半個多世紀來的感人往事向參觀者娓娓道來。她就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第五代“雷鋒車”手,現任“雷鋒車”組組長、新浦汽車總站黨總支書記,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權太琦。
1963年,黨中央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后,學雷鋒的熱潮迅速傳遍全國各地。連云港市新浦汽車總站長途服務組的女職工們積極響應,深入學習雷鋒精神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踐行。她們考慮到,汽車站和火車站之間雖然距離只有一公里,但沒有公交車,游客經常為行李太多、太重犯難,轉車十分不便,于是在業余時間拿起三根小扁擔,為往返火車站與汽車站的“老弱病殘孕”游客免費提供便利。五十八年來,“雷鋒車”組的巾幗車手們恪守“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群眾一時難”的錚錚誓言,免費運送旅客32萬人次、義務運送行李36萬件、行程22萬公里,譜寫了一曲“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動人贊歌。
從立誓“要永遠做雷鋒那樣的人”的李保英,送病重旅客去醫院被贊為“好閨女”的張素蘭,到帶著針線包主動縫補游客破損行李包的馬保玲……一代又一代人深受雷鋒精神感召加入這個團隊,從此與“雷鋒車”組結下一生之緣。權太琦也是如此,聽著“雷鋒車”組精彩事跡長大的她,從小一直渴望能成為其中一員。
2002 年底,18 歲的權太琦終于如愿進入新浦汽車總站工作,成為“雷鋒車”組的一員。每天清晨5點多,她就來到崗位上,引導、理隊、檢票、發車、打掃。雖然如今已經成長為能統籌安排大小事務的車組組長,但權太琦也有過青澀“不敢開口”的時候。記得第一天上班時,她站在人來人往的車站廣場,想喊人來坐她們的“雷鋒車”,卻怎么也不好意思張口。終于鼓足勇氣開口了卻發現沒有人回應,“我當時都想跑到車旁邊躲起來,一開始確實比較害羞”,權太琦回憶道。好在有前輩的開導與鼓勵,“我師父對我說,我們是為人民服務,沒什么不好意思的。”經過幾次鍛煉,她逐漸上手了。同事眼中的她,視旅客如親人,噓寒問暖,扶老攜幼,導乘指路,沖鋒在前拉好“雷鋒車”。十幾年間,權太琦歷經了汽車站所有的一線崗位,幫助了很多乘客。2010年,權太琦在連云港市職工技能大賽檢票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被授予“首席員工”和“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但對她而言,榮譽不是第一位的,“熱忱幫助每一位乘客是我們‘雷鋒車’手的心中最重要的事,這樣的精神和傳統不能丟。”

歲月悠悠變遷,“雷鋒車”也由平板車變成了電動車、觀光車,但是“雷鋒車”組成員對雷鋒精神的傳承始終沒有變。隨著游客需求逐漸趨向多樣化,權太琦帶領“雷鋒車”組的職工們集思廣益,不斷展現新的服務亮點,成立了連云港火車站“雷鋒車”驛站,為來往乘客提供休息座位和免費茶水;開通“雷鋒車”流動售票車;開啟到南京、上海的“雷鋒車”號長途班車;開設“雷鋒車”服務熱線,實行24小時不間斷服務;免費提供“雷鋒車”便民服務卡等。愈來愈多服務舉措的創新,只為堅守一顆為民初心。
令人欣喜的是,經過幾代人的用心澆灌,這片土地上已盛開絢麗的精神文明之花,散發出格外沁人的芬芳。據介紹,從1997年開始,連云港市委宣傳部發出了向“雷鋒車”組學習的號召,至今已有30 多萬名志愿者走進社區、街頭、鄉村、學校,常年開展500 多項為民服務活動。雷鋒同志生前的戰友喬安山得知此事后,對連云港市學雷鋒的濃厚氛圍連連稱贊。但在權太琦眼里,她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很平凡的小事”,她們也堅信“堅持做好這些小事,就一定能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
2013年,權太琦初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她說,現在似乎還能感受到當選時激動而忐忑的心情,因為明白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我的職責就是要廣泛傾聽民意、反映民愿,努力在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把百姓的聲音帶到國家層面,切實為老百姓多做一些暖心貼心的事情,使大家關心的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正因為如此,權太琦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細心觀察、留心收集百姓所需民生所盼。2013 年第一次參加全國人代會,權太琦提出了關于解決“免票兒童”乘車造成超載問題的建議。原來,當年旅客攜帶“免票兒童”造成的超載問題,不時導致旅客與客運公司發生矛盾。經過調查,她發現國內很多城市的客運系統都存在這個問題。之后她多次走訪交管部門,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和旅客的意見,形成了一份詳實有效的建議,并得到了交通部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最終在各方努力下,客運系統通過建立免票兒童乘車提前申報制度逐漸解決了這個難題,這讓權太琦很有成就感。
曾經有段時間,車站周邊的“黃牛”黑車現象屢禁不止,不僅影響到游客的出行安全和車站運行的正常秩序,還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這一問題引起了權太琦的關注,在2019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她提出了關于加大對城市客運站周圍“黃牛”黑車問題治理的建議,呼吁主管部門成立專項整治協同小組,加大對黑車的整治力度。當前,不少城市客運站已形成常態化的聯動治理機制,而且如她所倡議的那樣,一些車站還加大了宣傳力度,以公眾號、車站顯示屏、宣傳欄、語音廣播等提示方式引導乘客通過正規渠道購票乘車。如此一來,“黃牛”黑車問題得到了很大改善,乘客的合法權益也得到了保障。
權太琦不僅情系百姓民生實事,還心系家鄉建設要事。一直以來,她都非常關注連云港市高鐵、公路、機場建設等問題。2015 年全國人代會上,來自連云港的人大代表向李克強總理建議建設連徐高鐵,得到總理的高度重視,并提前列入規劃。之后,權太琦積極推動高鐵提速。2016 年,她通過見面和電話等形式,向時任鐵路運輸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同志反映有關情況,提出人民群眾迫切希望將連徐高鐵的時速從原定的250 公里提升至350 公里,這樣就可以與京滬線等實現兼容,縮短的時間也會給城市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經過積極溝通協調,連徐高鐵最終確定時速為350公里,并于當年開工建設。
在242省道朝陽互通工程建設過程中,權太琦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據了解,此項工程是242省道全線唯一沒有建成的節點,屬于典型的卡脖子工程,交通車輛在此處必須繞行,增加了228國道以及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2016 年,項目決定交由權太琦所在的市交通控股集團具體實施。由于242 省道朝陽互通主線橋及部分匝道橋上跨隴海鐵路,根據鐵路部門相關管理規定,涉及鐵路范圍內的相關工程,涉鐵部分必須實行代建。可是,代建工作卻遲遲沒有落實。為解決這一問題,權太琦代表多次與上海鐵路局進行對接商談,最終在她的努力推動下,2016年10月完成涉鐵代建范圍劃定工作,2017年6月鐵路施工單位進場。
一次次扎實的調研、一次次詳實的溝通、一項項務實的建議,凝聚了權太琦代表為民服務的懇切初心,彰顯了她深受雷鋒精神熏陶鑄就的堅定信念。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權太琦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在她看來,這不僅是個人的榮譽,也是“雷鋒車”組的集體榮譽。自2007 年光榮入黨以來,權太琦始終不忘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權太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份初心。她和“雷鋒車”組成員堅守崗位,為做好車站通風消毒、免費辦理退票、24 小時熱線咨詢以及返程準備等工作不懈努力。突襲的疫情給交通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因此權太琦在2020 年全國人代會上積極建言,希望國家加強政策扶持,相關部門協調減輕客運企業的稅費壓力,保障客運行業恢復正常運轉。
這幾年,權太琦和“雷鋒車”組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在她的帶領下,新浦汽車站成立了“雷鋒車·港城紅”志愿服務隊和黨員先鋒隊,“雷鋒車”手和志愿者紛紛走進學校、社區、敬老院、困難家庭開展志愿幫扶活動,還推出了“新時代的雷鋒車”——高校直通車、定制班車、返程包車等。當然,權太琦也一直將弘揚“雷鋒車”精神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她在全國人代會江蘇團審議時,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雷鋒車”精神代代相傳的感人事跡。如今,由權太琦牽頭成立的宣講團陸續開展“雷鋒車”精神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等系列活動,還制作推出“雷鋒車”事跡微視頻、微電影,開設“雷鋒車”精神大講堂等創新講述形式,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作為新浦汽車總站黨總支書記、“雷鋒車”組黨支部書記,權太琦堅持以“雷鋒車”精神建強支部、建站育人、助推發展,積極組織支部成員和“雷鋒車”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支部在組織生活開展方式多樣化方面下足功夫,舉辦了以“加油雷鋒車·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并將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受教育”深化到“群眾得實惠”上。
在權太琦的眾多稱呼中,讓她感到最暖心的是“權姐”二字。喊出這聲稱呼的是一群年輕的姑娘,新浦汽車總站的第六代“雷鋒車”手。對她們來說,權太琦是“雷鋒車”精神傳承的接力者,更是她們職業生涯中的指路人。“權姐經常對我們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給旅客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讓旅客‘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第六代“雷鋒車”手張宇說,為了踐行“旅客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的服務理念,權太琦提出了“五學”,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她解釋道:“‘五學’就是學技能、學禮儀、學法律、學英語、學啞語,權姐帶著我們一起苦練本領。”此外,業務培訓、現場演練、技能競賽等活動也在權太琦的帶領下有序開展,不斷提升著“雷鋒車”組的服務水平,激發出年輕一代“雷鋒車”手的蓬勃活力。這些活動成為了“雷鋒車”手們難忘的回憶,“我們從中看到了權姐身上那種不怕吃苦、學習新知的鉆研精神,這深深地感染、激勵著我們。”張宇說。
如今,第六代“雷鋒車”手已經上崗,“寧愿自己千般苦,不讓群眾一時難”的“雷鋒車”精神接力棒將繼續往下傳遞。談及對新一代車手的期望,權太琦代表說,“希望她們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實現‘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這個最大的人生價值。”放眼望去,“雷鋒車”上那一抹抹鮮亮動人的“巾幗紅”正在以從容而又堅毅的姿態鏗鏘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