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
胸腹部孤立性纖維性腫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s)屬于間質原性腫瘤,發病率低,但是近年來也一直呈遞增發病趨勢[1]。關于此類腫瘤疾病多為良性,腫瘤呈迅速生長特點,生長過程中壓迫臟器,尤其是腎臟、胃腸道,從而導致諸多并發癥[2]。為了明確腫瘤疾病的良惡性,需盡早診斷、治療[3]。CT 以及MRI均為常用影像學檢查手段,本文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胸腹部SFTs 患者就兩種影像檢查方法診斷胸腹部SFTs 疾病的具體效能作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5 例胸腹部SFTs 疾病患者,患者均有咳嗽、胸痛、咳痰等癥狀表現,并經病理確診。納入標準:①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患者意識清楚、可以有效配合;③患者病歷資料完整[4]。排除標準:①年齡<18 歲患者;②近期腹部手術患者;③妊娠、哺乳階段患者;④其他腫瘤疾病患者[5]。所有患者中男50 例,女35 例;年齡20~68 歲,平均年齡(53.30±11.11)歲;病程6 個月~6 年,平均病程(2.50±1.50)年。
1.2 診斷方法 CT 檢查:檢查使用飛利浦64 排CT 診斷儀,垂直掃描最低速度≤2.5 mm/s,最高速度≥50 mm/s、球管最大電流≥500 mA、最小電壓≤80 kV,層厚以及螺旋距分別為7 mm、1.0。輔助受檢者仰臥位,進行全腹部冠狀掃描。注射碘海醇對比劑(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570)流速3 ml/s、用量1.5 ml/kg,而后增強掃描。
MRI 檢查:檢查使用GE signaHDxt 1.5T MRI 儀,矩陣256×256,層厚以及層間距分別為8 mm、0.8 mm。T2 加權成像,TR 2500~400 ms,TE 90 ms。注射釓噴替酸葡甲胺對比劑(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088)30 ml、2 ml/s,而后進行增強掃描。
1.3 觀察指標 以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統計比較MRI、CT 診斷胸腹部SFTs 疾病的效能以及影像學特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RI、CT 診斷效能分析 病理診斷結果顯示,胸腹部SFTs 患者共檢出腫瘤110 枚,分布于肺內43 枚、胸膜32 枚、腹膜27 枚、后腹膜8 枚,良性腫瘤95 枚、惡性腫瘤15 枚,見表1。MRI 診斷胸腹部SFTs 患者肺內、胸膜、腹膜、后腹膜腫瘤數量分別為43、31、26、8 枚,良性腫瘤95 枚,惡性腫瘤13 枚;CT 診斷胸腹部SFTs 患者肺內、胸膜、腹膜、后腹膜腫瘤數量分別為33、30、18、8 枚,良性腫瘤87 枚、惡性腫瘤2 枚。MRI 診斷胸腹部SFTs 患者各病位腫瘤效能優于CT,且對良性腫瘤檢出率100.00%、惡性腫瘤檢出率86.67%均高于CT 的91.58%、13.3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病理診斷結果分析[枚(%)]

表2 MRI、CT 診斷效能分析[枚,枚(%)]
2.2 MRI、CT 診斷的影像學特征分析 胸腹部SFTs患者影像學特征方面,CT 檢查包膜相對完整,有肺內腫瘤塊影,邊緣光滑、密度均勻、無毛刺,強化影像后腫瘤輕度不均勻,胸膜腫瘤呈橢圓/卵圓形,腹膜病位邊緣輕度強化、密度均勻、包膜完整。MRI 檢查肺內腫瘤信號均勻、包膜完整且光滑,增強后延時性強化。
胸腹部SFTs 是相對少見的梭形細胞間葉腫瘤,可能來源于纖維母細胞,有血管外皮瘤樣結構表現,其中,80%左右患者為良性,20%左右為惡性[6]。需積極診斷、早期治療,以確保患者的安全性、健康狀況[7]。臨床工作中發現,此類疾病臨床表現無明顯特異性,優選影像學診斷手段[8]。CT 與MRI 均為常用影像學診斷方法,可以有效的反映胸腹部SFTs 患者的病位、形態[0]。其中,CT 檢查可以多平面、多角度成像,但是檢查表現不典型,可能導致漏診和誤診問題[10]。MRI能夠更為清晰的分辨病變結構、侵襲范圍,具有較高的特異度、準確度、靈敏度[11]。相關研究指出,CT、MRI 診斷胸腹部SFTs 影像學特點典型,診斷效能好,整體價值方面,MRI 價值更高[12]。
本文結果顯示:MRI 診斷胸腹部SFTs 患者各病位腫瘤效能優于CT,且對良性腫瘤檢出率100.00%、惡性腫瘤檢出率86.67%均高于CT 的91.58%、13.3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胸腹部SFTs 患者行CT、MRI 診斷均有價值,整體診斷效能比較,MRI 診斷的良性、惡性腫瘤準確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