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腦卒中發病率一直較高,癲癇是其常見繼發病,腦卒中后癲癇會加重患者的腦損傷程度,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生活質量,需積極進行治療。關于腦卒中后癲癇多采用抗癲癇藥物治療。拉莫三嗪是新型抗癲癇藥物,抗癲癇作用良好,但是單一用藥周期長,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康復,需聯合用藥治療[1]。整合臨床經驗,發現聯合拉莫三嗪可在不影響腦電基礎上促進癲癇發作控制。基于此,本文就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4 月110 例腦卒中后癲癇患者進行對比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腦卒中后癲癇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符合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按照1∶1 比例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各55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25 例;年齡36~80 歲,平均年齡(60.50±8.17)歲;卒中類型:腦梗死35 例,腦出血20 例;癲癇發作類型:部分發作20 例,全身發作30 例,混合性發作5 例。聯合組男32 例,女23 例;年齡38~81 歲,平均年齡(61.20±7.74)歲;卒中類型:腦梗死37 例,腦出血18 例;癲癇發作類型:部分發作22 例,全身發作29 例,混合性發作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治療用藥患者家屬知情同意;②治療方案經倫理委員會批準;③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癲癇病史患者;②腦卒中病情嚴重患者;③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患者;④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丙戊酸鈉(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873)治療。丙戊酸鈉起始劑量200 mg/次、3 次/d,用藥5 d 后未發生癲癇情況下維持用藥,再次發生癲癇情況下視患者病情增加物量,最大用藥劑量1600 mg/d,連續用藥1 年。
聯合組采用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三金集團湖南三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96)治療。丙戊酸鈉用藥同上組,拉莫三嗪起始劑量25 mg/次、1 次/d,連續用藥2 周后增加至50 mg/次、1 次/d,繼續連續用藥2 周。每間隔2 周增加1 次劑量,最大劑量100~200 mg,連續用藥1 年。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前后的癲癇發作頻率和癲癇發作持續時間。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作頻率降低≥75%;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作頻率降低50%~74%;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癲癇發作頻率降低<50%,未達到上述效果[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性比較[n,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癲癇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癲癇發作頻率及癲癇發作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癲癇發作頻率少于對照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癲癇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癲癇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腦血管疾病是繼發癲癇的主因,所以伴隨腦卒中一類腦血管疾病的多發性,導致腦卒中后癲癇發生率呈明顯遞增趨勢[3]。腦卒中后癲癇發病急驟、反復發作、病程長,加重了對患者的腦組織病理損害[4]。丙戊酸鈉是一線抗癲癇藥物,用藥后在抑制氨基丁酰轉化酶、丁醛酸脫氫酶再吸收作用的基礎上抑制神經元異常興奮、發揮抗癲癇作用[5]。但是,部分患者應用此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需輔助其他抗癲癇藥物提升疾病治療效果[6]。拉莫三嗪是新型抗癲癇藥物,屬葉酸拮抗劑,與其他抗癲癇藥物作用機制有所不同,可以有效的調節抑制膜電位、谷氨酸,在作用于電壓依耐性鈉離子通道的基礎上抑制癲癇病灶反復、谷氨酸、天冬氨酸釋放、降低興奮性突觸后電位,可以有效控制癲癇病情,減少疾病復發風險[7]。丙戊酸鈉、拉莫三嗪聯合治療腦卒中后癲癇,在協同作用機制的基礎上可延長藥物半衰期、穩定膜電位、擴大抗癲癇譜[8]。陳麗等[9]研究指出,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聯合治療老年腦卒中后繼發癲癇臨床療效好、安全性高,可降低癲癇發作頻率、減少癲癇發作持續時間,促進患者康復。
本文結果與溫璞[10]研究結果有一致性,治療后,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2.72%高于對照組的78.1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癲癇發作頻率(0.50±0.10)次/年少于對照組的(1.30±0.20)次/年,癲癇發作持續時間(2.10±0.20)min/次短于對照組的(3.30±0.30)min/次,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腦卒中后癲癇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可以縮短癲癇發作時間,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