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穎
近期,《黑貓警長》《小蝌蚪找媽媽》《葫蘆娃兄弟》等百部國產動畫將通過4K修復技術進行“美容”,引發廣大網友紛紛點贊,“我的青春又回來了”。我們從4K修復技術的背后可以看見修復的不僅是人們對于童年的回憶,更多的是對中華文化創作的繼承與惦念。影視作品中的光影值得我們反復欣賞與細細珍藏。
4K(即分辨率4096*3112)修復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修復技術,工作量是2K(即分辨率2048*1556)修復的4倍。我國對于4K修復這一領域逐漸重視,但由于技術要求高、所耗成本高,自2006年至2021年1月期間,中國電影資料館僅完成15部電影的4K修復。而近百部國產動畫的修復將耗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成本。
4K修復的成本雖高,但對于影視作品修復后所蘊含的價值而言卻是難以度量的。運用4K技術修復的電影、動畫等是具有時代印記的優秀作品,這些優秀作品是由前輩在當時條件欠缺的環境中一幀幀創作而成,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影視動畫界的精華。利用4K技術進行修復,重現當年精彩,是對以往潛心創作的前輩的致敬。同時,將經典優秀作品再次上映,會帶給年輕人一場別樣享受,讓其感受到經典的魅力,是歷史與當代、經典與技術的魅力邂逅。
技術賦能下的人文價值是永恒的主題,4K修復主要包括物理清洗、“膠轉數”采集、數字修復等環節,最終所達到的效果是“高清”,但最終追求的又不是高清。需要看見的是,不能在修復過程中只在乎技術,而忽視影片本身的內核精神。4K修復的原則是“修舊如舊”,觀眾注重視覺效果的同時更為看重的是能否將背后的精神價值保留。而實現“既要恢復影像原貌,又不能把舊片修成新片”則需要修復師做到技術與藝術的“共舞”,留給觀眾新穎卻又熟悉的感覺。
探索4K修復技術也給我們當下的文化傳承提供一種新思路。如何將由于各種原因面臨瀕危境地的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4K技術可以是一個直接的途徑。通過對聲、畫的4K技術處理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影像、聲音,以真實記錄為今后的繼承做好充足準備。同樣地,4K技術可以運用于人類視之珍貴而又希冀幾近于真實保留的一切事物,這項技術對于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頗具價值。
實際上,無論是對于動畫、電影的修復,還是對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4K技術的運用都是一大優勢,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技術與藝術的邊界。這是一場技術與時間的賽跑,我們應向那些捕捉和修復光影的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