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軍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進一步健全國家教材管理制度。2017年,國務院專門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由國務院副總理親自掛帥指揮,負責指導、組織、統籌、協調全國及地方教材工作。
今年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了《技工院校教材管理工作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這是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精神,落實《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要求的有力體現。
《實施細則》的出臺是技工教育領域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國家事權、強化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的重要舉措
一是落實中央對教材工作的新部署。《實施細則》積極響應黨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明確技工院校教材必須體現黨和國家意志,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辦好技工院校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全流程梳理和規范技工院校教材規劃、編寫、審核、出版與發行、選用與使用、服務與保障、評價與監督等管理工作。
二是完善技工院校教材管理的新體制。《實施細則》提出在國家教材委員會的指導和統籌下,技工院校教材實行人社部、省(區、市)人社部門、技工院校三級管理,進一步明確了各級人社部門和技工院校的管理職責,強調了黨對教材工作的領導地位和主體責任。提出要制定技工院校公共課設置方案和課程標準、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一體化課程規范,建設全國技工教育規劃教材,并支持有關部門、行業組織積極參與技工院校教材規劃、編寫指導及審核評價。
三是順應技工院校教材建設的新形勢。《實施細則》充分肯定了教材對教育過程起到的關鍵性基礎作用,明確了技工教育教材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綜合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地位。順應新時代、新形勢對教材質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提高了教材編寫單位、教材主編、編寫人員的資質條件,進一步明確了教材在思想性、時代性、科學性、適宜性、規范性、合法性等方面必須遵循的要求。
《實施細則》既保證了技工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一致性,又充分體現了技工教育獨有的辦學特色
一是充分考慮技工教育培育工匠精神這一時代訴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技能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入工匠精神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因此,技工教育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和學生的內涵發展,將工匠精神貫穿于專業學習的全過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施細則》明確提出教材編寫要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倡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要全面培養學生職業素質,適應技能人才培養需要,對接生產實踐,滿足企業崗位工作需要。
二是充分考慮技工院校技能培訓這一社會職能。技工院校除了開展全日制學生日常教學工作以外,還承擔著大量社會勞動者、企業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特別是2019年國家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以來,技工院校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重點群體提供了高質量、多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成為承擔技能培訓任務的主力軍。為了進一步加強培訓過程管理,提高培訓質量,《實施細則》明確了職業培訓所使用教材統一納入技工院校教材范疇,并規定技工院校開展職業培訓使用的教材原則上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全國職業培訓規劃教材目錄》和《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教材目錄》中選用。
三是充分考慮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這一基本辦學制度。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多年實踐的成功探索,是推動技工院校高質量發展,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培養滿足企業崗位需求、適應社會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各地技工院校已經與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考慮到技工院校教學實際,《實施細則》提出國家重點支持全國規劃教材建設以及服務國家戰略教材和緊缺、薄弱領域需求的教材建設。鼓勵社會資金支持教材建設。在教材建設中,要注重發揮行業企業的作用,更好地對接產業發展和崗位要求。教材編寫團隊應包含一線教師(專業課優先為一體化教師)、行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等,編寫過程中應通過多種方式征求各方面,特別是一線師生和企業意見,編寫完成后,應送一線任課教師和行業企業專業人員進行審讀、試用。教材選用委員會成員應包括專業教師、行業企業專家。在全國和省級技工教育規劃教材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技工院校可按有關要求補充編寫反映本校技能人才培養特色的專業教學材料。
(作者系杭州技師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