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李惠

海南省技師學院作為海南省規模最大的一所集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競賽基地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性技工院校,先后被評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建設學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國際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實踐,成果顯著。2021年,人社部批準同意建設“中國(海南)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如何構建多層次、模塊化、高質量的技能課程體系、開發完整高效的培訓課程資源、引進優秀師資、深化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等問題成為海南省技師學院需要深入探討和實踐的課題。
一、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
(一)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50%。與此同時,國家“全面三孩”政策放開,健康照護、養老護理、家政服務、職業育嬰員、保育員等康養服務從業人員的缺口逐漸增大,加上我國康養產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這些因素導致中高端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康養產業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與行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不相匹配。因此,加快培養康養服務技能人才,提升康養行業整體服務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二)適應地域特色
海南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降水豐富,常年無冬,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22℃~27℃。島上植被豐茂,物種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50%,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高,空氣質量優,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海南“健康島”“生態島”的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每年都吸引著國內外大量游客。在建設自貿港大背景下,海南省積極創新旅游業態,呈現出“旅游+文化體育”“旅游+健康醫療”“旅游+養老養生”等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構建“一核兩極三區”的健康產業發展格局,海南發展康養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適應政策導向
2013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指導性文件,為國家康養產業的頂層設計制定了先行制度。2018年,海南建省建立經濟特區3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更加開放的新使命,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等頂級配置為海南增添了強勁動力,也為康養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支持院校增設一批家政服務相關專業。2020年,人社部等5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提出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實訓基地,在全國建成10個以上國家級(康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目標任務。伴隨海南省“多規合一”的實施、59國免簽政策的落地以及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實施意見》《海南省康養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等文件的發布、實施,海南康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完善。
二、建設目標
結合海南自貿港的發展實際,融入海南本土特色,建設一流的康養專業品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具有現代綜合服務理念和服務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健康與社會照護服務人才;打造海南康養培訓品牌,建設國家級、國際化、中高端康養人才培訓設施和體系,成為區域性康養培訓中心;高質量服務海南康養產業發展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三、建設思路
(一)堅持長短相結合,拓寬辦學思路
所謂堅持長短相結合,即堅持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兩線并行”,共同促進康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
一是多措并舉解決康養專業招生難問題。康養專業設置時間不長,家長、學生對其普遍認識不足,全日制招生難度大,應從校企合作辦學、擴大招生對象、優化培養方式等方向突破。面向初中以上畢業生、企業在崗職工,采取校企合作訂單班、校校聯合招生等方式開展招生工作。二是認真抓好職業培訓。定期舉辦康養專業社會化培訓,開發符合需求的康養培訓項目及資源,加強從業人員實際工作需要的課程學習以及技能培訓力度,大力開展康養服務人員崗前培訓、專業技能提升培訓等工作,彌補從業人員工作上的短板。
(二)建立合作聯盟,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應緊跟產業發展趨勢,積極建立政、行、校、企四方合作聯盟,成立專家委員會,定期舉辦論壇,就海南省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開展交流、研討,積極促進產教融合,發揮政府部門的政策優勢、相關協會的行業優勢、企業的項目優勢和院校的專業優勢,共同探索合作新模式,合力帶動專業發展。
一是加強校政合作,創造良好的辦學條件。通過與相關職能部門的互通,在項目資金、專業建設、師資引進、職業培訓、招生就業等方面尋求相應支持,指導、協調學院與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之間進行合作,促進專業發展與產業發展相適應。
二是加強校行合作,指導專業標準開發。通過與相關行業協會以及研究機構的合作,了解人才培養標準,組建行業專家團隊,加強學院專業標準開發,聘請行業專家到校講學,指導構建優質的教學體系以及課程體系。在基地設立研究院,建立海南園林康養與園藝療法研究中心,開設園林康養服務技能等課程。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助力人才培養。從產業發展、設施建設配備、業務運營、管理模式、康養項目研究開發等方面詳細了解康養企業發展情況,在職業培訓、共建實訓室、學生頂崗實習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與省內外高端、知名康養企業合作開設訂單班。企業全程參與教學,共同制定并反復論證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將教學過程融入企業生產實際,對接職業標準,滿足產業需求。與海南省康養行業的優秀企業共建產學實訓教學基地,在實訓教學中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提升學生實訓操作技能水平。
四是加強校際合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與省內外各大院校的溝通合作,充分調研了解其他院校康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學科設置、實訓室建設情況,為基地建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借助高校優勢資源,加強在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合作,開展康養相關專業“3+2”分段或連續培養試點項目,不斷拓寬康養專業學生的升學渠道。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康養名師團隊
康養專業作為海南省技師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一個新分支,從現有的師資來看,大部分教師為酒店管理方向的專任教師,康養專業的教師較少,因此,師資隊伍建設要堅持將“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一是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全面系統加強康養系列課程學習,并深入企業,加強崗位技能實踐。二是聘請相關行業專家到校講學,在康養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計與開發等方面給予相應指導。三是通過公開招聘,引進經驗豐富的企業一線人員到校兼職,打造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團隊,充實教師隊伍,完善康養專業師資結構。
(四)開展國際合作,引入國外先進培訓課程體系
乘著建設海南自貿港的東風,基地建設應站高望遠,創新發展思路,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將技工教育、技能培訓工作逐步向東南亞國家放開,積極探索“一帶一路”項目合作模式。一是對標國際上具有先進家政服務水平的國家,如菲律賓、日本等,在基地建設完成并發展成熟后,招收留學生或與菲律賓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合作。二是與東南亞的人力資源公司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引進菲律賓家政服務行業優秀師資和培訓課程體系,打造菲律賓家政服務業特色與海南家政服務業特色相結合的創新型家政服務人員培訓體系。
(五)引入大師工作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支持引進世賽健康與社會照護項目專家、技能大師到學院建立大師工作室,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向引進人才傾斜,從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引入大師工作室,不斷加強康養教研團隊建設,做好課題研究、師資培養、成果輻射等工作,創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打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優質平臺,引領專業深入發展。
(六)加強技能競賽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培、以賽促研”的理念,在扎實做好康養專業教學的基礎上,組織教師、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能競賽。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將世界技能大賽健康和社會照護項目的競賽標準轉化為職業教育培訓標準和課程,促進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康養服務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
(七)健全康養培訓體系,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基地建成后,充分利用基地優質的實訓條件及師資力量等資源優勢,發揮地方政府主體作用,協同各部門、行業、企業、機構等健全康養服務人員培訓體系。一是為省內外康復醫療、養老機構及校企合作單位開展職業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及技能鑒定與考核提供平臺。二是拓展職業技能鑒定類型,為同類院校康養專業及學生提供實訓場地和教學服務。三是申報健康和社會照護項目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通過世賽樹立品牌效應,發揮好基地的引領作用。
(作者單位:海南省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