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及“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在天水市委的統一部署下,天水市婦聯把鄉村振興“村花”電商人才培育作為推動農村電商經濟發展的基礎工程,在全市婦聯系統深入實施“百千萬村花”網紅培養工程,分層分級組織開展短視頻制作和網絡直播技能培訓。
今年8月,天水市婦聯聯合人社局、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全市鄉村振興“村花”電商人才骨干培訓班,按照“一鎮一名骨干”的要求,培訓鄉村振興“村花”直播骨干人才100多名,結合培訓和實操情況,優中選優,組建了天水市“村花”直播團,積聚鄉村振興人才力量,發展農村“網紅”經濟。
近年來,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電商經濟發展,把農村電商經濟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今年,主要領導就培育“村花”直播團隊、積聚鄉村振興人才、引領鄉村發展等工作做出了專門批示。天水市婦聯第一時間迅速行動,聯合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和鄉村振興局等相關部門,印發了《天水市鄉村振興電商人才“村花”培育工作方案》。

8月22日,“村花”電商人才骨干培訓班順利開班,歷時5天的現場培訓,既有理論講解,又有實訓、實操,120名農村骨干婦女在這里學到了新知識,解鎖了新技能。“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首先要推進人的現代化和農民的職業化。教會‘村花掌握直播技能是舉辦這次培訓班的目標,培育一支集網絡直播帶貨、政策法律宣傳、矛盾糾紛調解、文化旅游推介、文明鄉風倡導為一體的鄉村振興‘村花電商人才隊伍,引導農村婦女積極參與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倡導和基層社會治理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天水市婦聯主席肖江總結道。
培訓班上,群眾好評如潮。武山縣的王芳說:“以前我在網上直播推銷自家產的蜂蜜,因為摸不到門路,直播時觀看的人很少,更別說賣出蜂蜜了。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縣婦聯推薦我參加這次‘村花電商人才培訓班。通過培訓,我學會了怎么搭建直播場景、怎么制作短視頻,獲得了直播新技能,現在的我對直播信心滿滿。”
“我以前不知道直播是什么,當看見村里的年輕人通過直播賣出了東西,我很羨慕。通過這次培訓,我掌握了直播的基本操作,回去后,我不僅要把自家種的核桃賣出去,還要把自己學會的技能都教給周圍的姐妹們,幫助她們一起賣核桃。”清水縣的魏蓮香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所有人:各位‘村花們,今天我們以天水‘村花直播團創建文明城市為主題,做一場直播,并將精彩的瞬間剪輯成短視頻,號召大家一起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是天水市“村花”直播團微信群管理員為“村花”們安排的新任務。
雅路人麻鞋總經理郭娟說:“以前我做直播,都是在推廣做麻鞋,現在我被市婦聯聘請為‘村花直播團成員,剛開始不理解‘村花的含義,覺得有些土,經過學習我才認識到此‘村花非彼‘村花。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鄉村文明之花的含義,我們是引領鄉村發展、倡導文明新風尚的領頭雁。‘村花既是榮譽又是責任,我們擔負著引導廣大農村婦女和家庭全面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任。在今后的直播中,我更要講好麻鞋的故事和我們天水的故事,帶動更多的婦女增收致富。”
“村花”直播團組建后,天水市婦聯建立起“村花”量化考核和激勵制度,分類組建“村花”直播帶貨團、“村花”政策宣傳團、“村花”文化旅游推介團、“村花”矛盾調解團等特色團隊,引導“村花”干事創業、弘揚社會正能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推動者,也是受益者,婦女更是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骨干隊伍。天水市婦聯以互聯網為媒介、“短視頻+直播”為運營手段,通過培育鄉村振興“村花”網紅達人,挖掘和宣傳天水市特色產品和文化旅游等資源,打造“短視頻+直播+村花”的“網紅”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建設農村電商“網紅”城市。

“@所有人:花牛蘋果是我們天水的特色產品,也是通過認證的‘甘味農特產品。花牛蘋果即將上市,為推廣天水、打響花牛蘋果品牌,市婦聯將會組織大家進行直播帶貨,請大家提前熟悉花牛蘋果的相關資料。”這條發在 “村花”直播團微信群的群公告激發了大家的熱情,“村花”們你一言我一句地討論起來……
“我天天在手機上直播,把天水的傳統剪紙技藝展示給大家看。通過這次培訓,我了解了武山的隴繡、張家川的掐絲畫、麥積的珠繡,還有巾幗職業培訓學校教的毛線鉤編。市婦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培訓中能認識很多巧手藝人,學到很多知識。現在,我們‘村花們抱團發展,致力于展示天水巧手非遺文創產品。”秦安縣非遺傳承人安梅霞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此外,天水市婦聯還建成了天水巾幗農特產品展館,創建了“村花”直播培訓孵化基地,打造了“村花”直播間。下一步,天水市婦聯將聯合人社部門,按照“一村一名‘村花”的要求,全面開展“村花”電商基礎人才培訓,為更多農村婦女賦能,積聚女性人才力量。同時,天水市婦聯將結合全市產業實際情況,定期發布直播話題,引導“村花”電商人才,借助網絡直播新平臺、電商經濟新業態,充分發揮婦女的獨特作用,推動婦女全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