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宏,張君,周長民,王冬妍
【摘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現有放射性核素監管體系現狀的分析,同時對比分析我國與國外標準有關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值,旨在為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限量標準中放射性核素種類、限制濃度值、食品類別進行評述并提供修改建議。
【關鍵詞】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核素;限制濃度;檢驗方法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6.030
Research on Limit Standards of Radionuclides in Food
ZHANG Hong-hong,ZHANG Jun,ZHOU Chang-min,WANG Dong-yan
(Shenyang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Shenyang 110122,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of my countrys current radionuclide regulatory system was analyzesand in this article.At the same time,the limit values of radionuclides in foods related to Chinese and foreign standards were aslo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types of radionuclides,limit concentration values,and food types in the radionuclide limit standards in food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revisions.
Key words: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Radionuclide;Limit concentratio;Testing method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擴大及核能的迅速發展,放射性污染的問題愈發明顯,同時對環境輻射監測的重要性也愈發重要。環境輻射污染是隱性污染,一旦產生將會對周邊居民造成惡劣影響。另外,放射源周邊的生物或傳播媒介若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可通過食物鏈由低級向高級傳遞并在傳遞過程中不斷富集,進而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在國際社會對核能不斷發展與利用的趨勢下,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放射性核素監測監管體系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我國現有放射性核素監管體系現狀的分析及我國與國外標準有關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限量值的對比分析,旨在為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限量標準的修訂進行評述并提供建議。
1 我國放射性核素監測監管體系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從管理層面對核安全問題進行了調整,該法是針對放射性物質進行污染防治的綱領性文件,對國家其他行政部門、地方政府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對放射性工作的許可證則仍按照《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的規定進行,該條例由衛生、公安部門審查管理。各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條例制定了一些主要制度,以便于進行科學合理的日常管理。
在技術方面的法律大多仍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1994年原衛生部發布實施了我國食品放射衛生標準GB 14882—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此標準給出了糧食、薯類、蔬菜及水果、肉魚蝦類及鮮奶五類食品中3H、89Sr、90Sr、137Cs、131I、147Pm、239Pu七種人工放射性核素及210Po、226Ra、228Ra、天然釷、天然鈾五種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限制濃度值[2]。
對應的檢測方法為:GB 14883.1—1994~GB 14883.10—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質檢驗》,此系列國家標準給出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檢測方法。其后又制定了WS/T 234—2002《食品中放射性檢驗镅-241測定》。隨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核技術的發展,GB 14882—1994顯然已滯后于時代發展,修訂此標準勢在必行。
2 我國與國外標準有關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限量值的情況對比
我國目前監管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技術標準為GB 14882—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歐盟使用的技術法規為歐盟委員會法規(Euratom)2016/52《規定食品和飼料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最大允許限量》,兩者放射性核素種類及檢測食品種類對比分析情況見表1,人工放射性核素限制濃度值見表2,天然放射性核素限制濃度值見表3,歐盟含放射性污染食品的最大允許含量見表4。
3 我國有關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限量標準的修訂建議
3.1 放射性核素種類
為保障人民健康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GB 14882—1994中已有較好基礎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限制值應該保留。我國GB 14882—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制定濃度限值的人工放射性核有3H、89Sr、90Sr、131I、137Cs、147Pm、239Pu七種,其后制定了WS/T 234—2002《食品中放射性檢驗镅-241測定》,整合此標準建議增加241Am。同時,從修訂標準的實用性和相對穩定性考慮,對于已制定行動水平的134Cs和應用較多的60Co也應當予以考慮。另外,依據GB 14882—1994配套的GB 14883.1~14883.10—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質檢驗》[4]系列檢驗方法情況,建議增加钚-240(240Pu)、鐳-228(228Ra),刪除鐳-223(223Ra);依據飲用水檢驗標準,可增加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物質的檢驗。
3.2 限量標準所涉及的食品種類
我國GB 14882—1994《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中涉及食品種類為糧食、薯類、蔬菜及水果、肉魚蝦類和鮮奶五類。食品中放射性核素通用行動水平中食品分類為嬰兒食品和一般消費食品,歐盟(Euratom)2016/52中食品分類為嬰兒食品、奶類、液體食品、小食品和除小食品外的食品,另外我國基本標準中規定了飲用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通用行動水平,綜合考慮以上標準中有關食品分類情況,建議增加嬰兒食品及生活飲用水,同時對于利用核技術進行輻照加工的輻照食品也應當予以考慮。
3.3 限制濃度值的制定
我國GB 14882—1994中采用的參考劑量選用了公眾年個人劑量1 mSv,此標準是為食品檢驗而制定的控制限值,屬推定極限。隨著1996年國際基本安全標準和2002年我國基本安全標準的發布,劑量約束的概念被引入,即某一實踐造成的放射性劑量不應全部占滿整個劑量值[5]。放射性核素限制濃度值的制定是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高食品安全而制定的一個管理限值,可用劑量約束來代替劑量限值從而使指標更為合理。
【參考文獻】
[1] 張艷嬌,李媛媛.淺談我國輻射環境監測的現狀和發展[J].環境科學導刊,2018(S1):172-174.
[2] 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GB 14882—1994[S].
[3]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 18871—2002[S].
[4] 食品中放射性物質檢驗:GB 14883.1~14883.10—1994[S].
[5] 武權,劉慶芬,張曉東,等.我國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與限制標準[J].癌變·畸變·突變,2012(6):470-473.
【作者簡介】
張宏宏,女,1987年出生,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食品檢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