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曉,蘇樅樅,任萬輝,張霄,周思寧,趙全
【摘要】 本文基于沈陽地區11個地面大氣觀測站的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分析了2018~2019年沈陽地區顆粒物濃度的總體變化特征;基于高分辨率(1 km)MODIS逐日氣溶膠光學厚度(AOD)產品(MCD19A2),分析了沈陽地區2018~2019年逐月、季節和年平均AOD時空分布特征。
【關鍵詞】 衛星遙感;氣溶膠光學厚度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6.035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henyang
GUO Si-xiao,SU Cong-cong,REN Wan-hui,ZHANG Xiao,ZHOU Si-ning,ZHAO Quan
(Sheny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Shenyang 11001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11 ground-based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Shenya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in Shenyang from 2018 to 2019;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1 km)MODIS daily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D)product(MCD19A2)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average AOD in Shenyang from 2018 to 2019.
Key word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AOD
目前沈陽地區大氣環境監測主要依賴地面大氣觀測站。沈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于1976年開始進行環境空氣監測,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始建于1996年,在1998年初步建成,包括5個監測子站和1個中心站的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1999年10月取代原手工隔日監測手段報出環境空氣監測數據。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善,目前,整個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由11個國控監測子站及16個市控監測子站組成,形成了較為科學完善的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網絡體系,承擔著整個沈陽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監測項目主要為PM10、PM2.5、SO2、NOX、CO、O3等。地面大氣觀測站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環境管理需求,強化立體化空氣質量監測能力為主要手段,以提升大氣環境監測預警的科學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
本文基于沈陽地區11個地面大氣觀測站的小時平均PM2.5和PM10質量濃度資料分析了2018~2019年沈陽地區顆粒物濃度的總體變化特征;基于高分辨率(1km)MODIS逐日氣溶膠光學厚度(AOD)產品(MCD19A2)分析了沈陽地區2018~2019年逐月、季節和年平均AOD時空分布特征。為下一步利用2020年實際監測數據完成2020年預報效果的評估做研究基礎。
1 地面顆粒物濃度變化特征
本部分主要基于沈陽地區11個地面大氣觀測站的小時平均PM2.5和PM10質量濃度資料分析了2018~2019年沈陽地區顆粒物濃度的總體變化特征。
圖1為2018~2019年沈陽11個大氣環境監測站點平均的顆粒物濃度日變化特征。總體來看,PM2.5和PM10變化趨勢一致,都在9:00左右出現一個峰值,分別為50 μg·m-3和80 μg·m-3;之后逐漸降低,15:00達到最低點(分別為30 μg·m-3和63 μg·m-3);之后又逐漸上升,午夜至凌晨保持在高濃度,這與邊界層高度的日變化有密切關系。
圖2和圖3分別為沈陽地區11個觀測站點2018~2019年平均的PM2.5和PM10質量濃度日變化特征。總的來看,各站點的日變化趨勢近似,但質量濃度值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渾南東路、文化路、新秀街等站點顆粒物濃度較高,而森林路顆粒物濃度最低,這與觀測站所處周邊環境和人類活動強度有關。
圖4和圖5分別為2018~2019年沈陽PM2.5和PM10月均質量濃度的變化情況。由圖可知,顆粒物濃度總體呈現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其中8月最低。PM10與PM2.5的月變化趨勢大致相似。
2 衛星遙感整層氣溶膠特征
本部分基于高分辨率(1 km)MODIS逐日氣溶膠光學厚度(AOD)產品(MCD19A2)分析了沈陽地區2018~2019年逐月、季節和年平均AOD時空分布特征。
圖6所示為2018和2019年沈陽地區平均AOD的空間分布。總體來看,沈陽地區AOD呈現北部低、中部和南部高的特征。2019年平均AOD比2018年有所增加,主要增長區在中部區域,新民和遼中增加相對顯著。
圖7所示為2018和2019年沈陽地區季節平均AOD的空間分布情況。由圖可見,整層AOD表現為春夏高、秋冬低,這與地面顆粒物質量濃度季節特征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混合層高度及物理含義的不同。顆粒物質量濃度測量的是代表處的顆粒物濃度,AOD則表示整層大氣中顆粒物含量,兩者在觀測方向上不同;此外,冬季溫度相對較低,混合層高度低,顆粒物主要集聚在低層,導致地面濃度較高,夏季混合層發展較高,顆粒物被抬升至較高高度,導致整層顆粒物含量高,AOD較高。春季,沈陽地區多受沙塵侵襲,導致AOD和顆粒物濃度均較高(見圖8、圖9中3月份AOD的分布)。從2018和2019年AOD的季節差異來看,2019年冬春季AOD比2018年有所增加,夏秋季基本相當,這與圖4、圖5結果一致。
圖8和圖9所示為2018和2019年月平均AOD的空間分布。從月平均來看,7月AOD最大,其次為5月和6月,3月AOD也較大。從年差異來看,3、5和12月增加較顯著,4和11月下降較顯著。
【參考文獻】
[1] 付琴,李靈.基于衛星遙感的大氣復合污染智慧監測方案[J].低碳世界,2021(7):3-4.
[2] 馮琨.大氣污染物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在重污染監測預警方面的應用[J].山西化工,2021(2):172-174.
[3] 黃紅蓮,提汝芳,張冬英,等.高分五號衛星偏振遙感陸地上空氣溶膠光學厚度[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20(4):454-461.
[4] 張立.基于北京市MODIS氣溶膠光學厚度構建PM2.5濃度估算模型的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20.
【作者簡介】
郭思曉,女,1985年出生,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