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草地貪夜蛾又名秋粘蟲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確認由緬甸入侵我國,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監測的十大害蟲之一。它具有遷飛習性、擴散能力強、暴食危害性和防控難度大的特點,若防控措施不到位對玉米可造成20%至極70%的減產,因此我們要全力遏制草地貪夜蛾暴發成災,找出安全有效防治措施。
關鍵詞:草地貪夜蛾;防控;策略;
1.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特性
1.1形態特征
成蟲:草地貪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全變態昆蟲,翅膀伸展時兩翅之間的寬度為 32-40 mm,前翅深棕色,翅中部各一黃色不規則環狀紋,其后為腎狀紋;后翅灰白色,邊緣有窄褐色帶。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頂角向內有一三角形白斑,環狀紋后側各一淺色帶自翅外緣至中室,腎狀紋內側各一白色楔形紋。雌蛾前翅環狀紋、腎狀紋隱約可見,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等雜色。
燈下蟲體特點:前翅翅基有一月牙形黑色斑紋,前胸部有一撮黑色鱗毛,后翅及翅脈顏色為白色。
幼蟲:一般有6個齡期,體表長度在1-45mm之間,體表顏色略有不同,有淺黃、淺綠、褐色等,最直觀的辨別特征為末端腹節背面有4個呈正方形排列的黑點,三齡后頭部可見倒Y形紋。
卵:雌蛾一生可多次交配產卵,在溫暖的條件下,可產6~10塊卵,每卵塊含卵粒一百至三百不等,卵粒堆積成塊狀半球形,初產時為淺綠或白色,孵化前漸變為棕色。卵粒直徑約為4mm,高約3mm,卵塊聚集在植物葉子上面,卵塊表面有雌蟲腹部灰色絨毛狀的分泌物覆蓋形成的帶狀保護層,以卵的狀態存在時間一般為2-3天。 ? ?蛹:此階段體表有光澤,呈紅棕色,長度為14-18mm,寬度約為4.5mm。在夏季,蛹的狀態會維持8-9天,冬季期間可達20-30天。幼蟲于土壤深處化蛹,深度為2-8厘米。
1.2成蟲生物學習性
晝伏夜出:夜間進行遷飛、交配和產卵等活動。特別是在氣溫較暖,空氣潮濕的夜晚活動最為頻繁。白天隱藏在植物落葉下面或葉片基部的葉窩處 。
遷飛性:成蟲室內吊飛平均速度 4km/h,如果是在300-600m的高空,可以借助風的力量進行長途定向飛行,每晚可飛行100 km,產卵前遷飛可達500 km 。
趨光性:對500-600nm長波趨性強,高空燈誘測效果好, 黑光燈誘蟲量低 。
成蟲壽命:成蟲壽命一般為一至三周,平均約為10天,一般在前4-5天產下大部分的卵,但羽化的當晚一般不會產卵。
1.3幼蟲生物學習性
晝伏夜出更喜愛在夜間取食為害。 轉移擴散性,1個卵塊孵化的幼蟲在1小時可擴散至5m半徑范圍內,低齡幼蟲吐絲借助風擴散轉移到周邊植株上為害。3齡以上幼蟲鉆蛀莖基部、心葉、莖稈、雌雄穗內為害。 高齡暴食性,5~6齡幼蟲占總取食量占93.5%;假死性,受驚動后卷縮成“C”型 ;自相殘殺,4~5齡幼蟲,5齡最高,殘殺低齡和其他種類幼蟲。
2.加強監測
草地貪夜蛾寄主廣泛,即可為害糧食作物,也可為害蔬菜、花卉等植物,因此監測范圍要廣,以玉米、水稻種植區為主,同時對其它植物種植區也要加密調查與監測。進入6月份害蟲隨季風遷入性加大,依據其趨光性、趨性誘性的特點,可布設高空測報燈、黑光燈、誘捕器等監測設備,開展系統監測。
3.草地貪夜蛾綜合防治策略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策略。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生態調控、理化 誘控、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技術;通過采取、群防群治、統防統治、聯防聯控方式;實現高效、經濟、環保、減量防控目標,最終達到可持續控制長遠目標有效控制草地貪夜蛾的危害。
3.1農業防治
耕翻滅蛹:在草貪可越冬地區,可通過耕翻措施,把蟲蛹直接殺死,或翻到土壤表層使其凍死、被鳥類吃掉等,減少越冬基數。
抗蟲品種:充分利用作物的抗蟲性,選擇合適當地栽培,又對草貪有一定抗性的品種種植,減輕危害,轉基因技術另述。
調整播期:在對草貪發生規律掌握的基礎上,可能通過調整 播期,錯開落卵高峰,減輕或避開其為害。
種子處理:通過選擇內吸性殺蟲劑處理玉米等種子,可以是 包衣或拌種,用以防治苗期草地貪夜蛾的為害
物理誘殺技術:在成蟲發生期,應用殺蟲燈殺,按照50畝地一盞燈配置誘殺成蟲,同時可搭配性誘劑誘殺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生物防治技術
天敵釋放和利用技術:可用于草地貪夜蛾防治的天敵有:黑卵蜂、赤眼蜂、繭蜂等寄生性天敵,蠋蝽、益蝽、小花蝽等 捕食性天敵。人工釋放要掌握好時機,在造成危害前建立起 天敵種群,以提高防效。
3.3藥劑防治技術
草地貪夜蛾防治要在早期進行施藥防控,在初孵至 3 齡期前用藥。由于草地貪夜蛾的幼蟲喜歡夜間活動,所以應該選擇清晨或夜晚進行施藥,避免藥劑光解損失,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對局部高密蟲源地塊,要采取點殺點治,對于集中連片發生地塊,要開展集中統防統治,同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輪換用藥、交替用藥延緩抗藥性產生。
選擇藥劑時,部分對蟲卵殺滅效果較好的藥劑可提前在卵初孵期噴施,藥劑可選用300億孢子的球孢白僵菌可濕性粉劑45-60克/畝,或100億孢子的球孢白僵菌油懸浮劑80-100克/畝(飛防),3%甲維?虱螨脲懸浮劑40毫升/畝,也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進行防治,可以采用生物農藥與低毒化學農藥混合、殺卵效果好的藥劑與殺幼蟲好的藥劑混合的方法,噴霧(尤其是植保無人機低容量噴霧)防治時,需要添加助劑,以提高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草地貪夜蛾的發生規律及防控[J]. 高楊蘇,李衛民,裴艷,周小江,楊佑安. ?黑龍江糧食. 2020(10)
[2]我國最早發現為害地草地貪夜蛾的入侵時間及其蟲源分布[J]. 陳輝,楊學禮,諶愛東,李永川,王德海,劉杰,胡高. ?應用昆蟲學報. 2020(06)
[3]草地貪夜蛾的天敵昆蟲資源及國內研究進展[J]. 張雅娟. ?農技服務. 2020(12)
[4]我國草地貪夜蛾應急化學防控風險評估及對策[J]. 潘興魯,董豐收,芮昌輝,崔麗,吳小虎,徐軍,劉新剛,鄭永權. ?植物保護. 2020(06)
[5]2019年我國草地貪夜蛾擴散為害規律觀測[J]. 姜玉英,劉杰,謝茂昌,李亞紅,楊俊杰,張曼麗,邱坤. ?植物保護.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