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改革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關鍵。本文試圖分析中國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院校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指導原則,具體而言,這些原則應具有模塊化、個體化、協作性和超文本化的特點。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轉變
引言: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在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促進國民經濟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多年來,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嚴重影響,高職英語教學一直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實施單向靜態方法交際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化學習。因此,高職英語教育的現狀和教學質量令人擔憂。隨著經濟一體化,即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頻繁的交流與合作,對不同領域的外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為了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外語人才的迫切和高素質的需求,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
1.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原則
根據當前流行的英語教學改革,教育部于制定了“高等職業院校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這是我國高校公共英語教學的第二份教學指導文件,第一份是“普通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為了適應新環境的要求,教育部組織專家進行了文件修改,與以往文獻不同,基本要求指出,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因此,學生可以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商務英語的材料,并在跨文化環境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同時,也為今后英語交際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對“基本要求”主題的分析,可以看出,這篇有影響力的文獻指導了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原則,即模塊化、個性化、協作性和超文本化原則[1]。
2.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幾點轉變
2.1模塊化
基本要求生動地提出“要高度重視語言學習規律,正確處理好聽、說、讀、寫、譯的關系,確保語言技能的協調發展”。“同時,根據學生在入學時英語水平的差異,對A級和B級的教學要求進行指導和測試”,很難通過開設課程或編寫教材來實現這一目標,從而要求我們進行模塊化教學。模塊化教學是一部關于能力和素質的教育專著。為實現素質與能力發展的教學目標,模塊化教學注重知識與能力在教學中的結合,注重知識與學習行為的對立,注重同步整合教學,使相關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相互滲透。根據模塊化教學,高職英語教材可以分為英語閱讀和寫作教材,然后根據難度將教材分為幾個模塊。對于每一本教科書,大致可以按單元劃分為模塊,在課文主題下組織子模塊。因此,所有的材料,如學習,聽,說,讀和寫。同一主題作為一個整體,主題詞匯和語言表達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復,最終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記憶和記憶,培養他們綜合的聽、說、讀、寫技能,在每個單元中,根據語境、語言技能和輸出的要求,將其劃分為下三個子模塊,最終達到語言實用知識、真實情境和實際能力使用的統一[2]。
將模塊化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模塊化教學具有相當大的優勢: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傳統教學以知識為導向,以知識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模塊教學突出了能力導向的重要意義,強調了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傳統教學大多把知識放在第一位,技能放在第二位,既有知識又有技能教學語境。相比之下,模塊式教學只是一條主線,理論課和實踐課沒有嚴格的區別;第三,在教學方法上,傳統的教學側重于知識的教學,相對來說,它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相反,模塊化教學以能力和質量為主,教學方法多樣化、豐富,如案例教學、討論教學、情境教學、協同教學等。尤其是,所有的教學方法都符合認知和情感承諾的規律。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應在“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采用模塊化教學,既能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本、又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課程設計[3]。
2.2個體化
基本要求中常提到分級教學,如“鑒于高職院校與成人學院學生英語水平的巨大差異,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分為A級、B級”,A級是標準要求,B級是過渡性要求,入學時英語水平高的學生應達到A級水平,錄取低的學生應至少滿足B級的要求,隨著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應達到A級要求。這些都是建構理論基礎上的個性化學習實踐。在當前擴招形勢下,由于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能力的多樣化、學習策略的多樣化、學習動機的差異以及教師隊伍的普遍缺乏,對學生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個體學習能力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語言學習中心”或“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甚至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實現自主學習,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同時,網絡突破了傳統的分配空間和時間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無限開放的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在校園內學習,了解學習時間[4]。
結束語: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存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育問題層出不窮。在國內外對應用型英語人才的高素質、高需求的背景下,對英語教學改革原則的研究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我國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有助于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規律,有效地推動高職英語學科建設的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英語教育質量,突出其能力特點,提高學生的就業素質,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用能力和自主能力。
參考文獻:
[1] 鮑青. "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研究——基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視角[J]. 人文之友,2020(21):199-200. DOI:10.3969/j.issn.2096-4684.2020.21.161.
[2] 王娟娟,尹積棟,張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J]. 中外交流,2018(42):42-43.
[3] 馮巖巖. "新文科"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科技資訊,2020,18(1):128,130.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20.01.128.
[4] 苗青. 高職公共英語融入課程思政的探討 ——以"Thank You,Volunteers!"為例[J]. 現代職業教育,2021(23):118-119.
作者簡介:高翔(1975.7-),男,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學歷,單位:正德職業技術學院,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