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雙慶
摘要:隨著我國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環境污染問題愈加嚴重,且受到了社會多個領域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為進一步提升環保工作質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體系,擴大不同環節對環境影響評價的正面影響,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建議政府在現實中應用各法律發揮體系,助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持續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
1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第一,應明確生態城市建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政府相關部門在整個城市生態系統建設過程中發揮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具體內容作為基礎,保證在城市生態建設過程中作出全局性指導。此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實現了我國生態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工作這2個方面的平衡,對項目建設也有著一定的實踐和指導意義,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城市建設中的開展是可行的,為整個社會帶來了正能量。第二,要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總體水平。當前,我國政府政績與經濟效益等因素,對環境規劃都會造成各種程度的影響,所以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實現我國對經濟發展體系全方位的評價作業,其主要內容包含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水體、噪聲和大氣污染等現象,需要引發社會大眾的重視與監督。第三,推動有關規章制度的有效落實和執行。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檢查、分析以及測評作業都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具體工作內容,并在具體工作中應實現其與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并加快處理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從而更好的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問題。
2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
2.1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隨著我國工業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利益共享者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益。但與此同時,部分企業由于前期設計中對廢物處理環節投入過少,很多管理者并不了解所開設工廠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會出現何種污染物,致使大量排污設備難以發揮實質性的價值作用,企業相關設備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在對建設環評項目進行綜合分析時可知,環境影響評價要在企業開設之前開展,了解所用原材料的固體廢棄物生產環節,確保大量廢棄物在排放過程中有清潔設備對其進行處理。通過建立有效的環評項目,可對出現污染物的生產環節逐步優化,從而奠定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國內的環保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主要沿著預防工作方向和治理工作方向,但由于分析管理體系缺失,預防工作的效用并不高,只能在污染發生之后才對其進行處理和治理,但前期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卻是難以逆轉的。目前,國家在環境影響評價前期已經投入大量資金,不僅有利于改善環境,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因此,建設項目環評對環保工作具有較大的價值意義。為進一步確保原材料選擇環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節省一定的基本成本支出,做好非固體廢棄物的二次加工使用,需要對各種類別的煤炭以及森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
2.2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主要分為3個階段,即規劃建設前期的考察分析、對已建成工廠企業的環保工作現狀以及對治理后的入駐項目進行長期跟蹤檢查。不同的階段對于環評工作的要求不同,因此,必須按照標準一一實施檢查,對最后的檢查結果進行抽樣分析與調查,最終形成報告,將報告公示在監管職能部門單位的官網上。目前,各個省份已經充分學習了多樣性的環境保護方法,而針對大型企業做好不定期檢查工作,可確保企業能夠有更高的警惕性,在各個區域有效地落實相應的檢查管理工作要求。①從源頭根治環境污染。一般的環保檢查工作是通過對已經污染的區域周邊情況進行合理勘查,快速找出污染周邊環境的污染源頭,對污染源頭進行有效整治,對建設設計中的一些存有漏洞的企業提出對應的整改方案,并監督其落實情況。部分企業為了治理周邊的環境污染,不得不停止生產運作,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環評工作的開展突破固有理念的局限性,其治理方式上具有創新效果,可進一步擴大規劃環評工作范圍,在規劃開始運作階段前期就積極地參與其中,對入駐項目明確準入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可利用科學的工藝對排污口做好綜合完善和處理,將該區域的污染物扼殺在源頭,從而擺脫了污染治理困難的局面。地球上的大氣和水體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得到恢復,目前只能通過排放整改的方式減輕對其帶來的污染。若此期間污染物仍長期排放,治理工作很難看到實效,容易導致環保工作者喪失工作熱情與積極性,環境出現急劇惡化。而規劃環評工作和項目環評可以減少環保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為國家節省資金。②提升資源的再使用率。在實際的企業運作中,為進一步確保企業燃燒生產的高效性,常常會使用煤炭資源進行著火點引火,但煤炭在燃燒時會向大氣排放過多的污染性氣體,甚至未被充分燃燒的煤炭資源產生的CO會威脅人們的安全。通過開展高效的規劃環評工作,有利于進一步對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量工作進行針對性整改,確保燃料資源的燃燒充分性,減少各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升燃料的利用效率。規劃環評工作可間接或者直接地控制規劃區域的環境問題,對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資金投入進行精確計算,選擇最優的環保治理技術;根據不同地區的成本差異進行綜合分析,其屬于該階段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對目標區域的自然環境容載量做好計算后,可將其作為規劃園區污染物排放的具體控制指標,限定項目建設污染物排放量,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自然界資源失衡情況,確保能源資源開采的科學性與合理性。③助推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期發展。規劃環評工作是環保戰略轉變的主要工作內容,也是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背景下的一項新型手段。目前,發展低碳經濟以及改善溫室效應成為環保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只有合理地統籌規劃以及安排才能夠實現最優的環保策略改變,進一步做好規劃環評條例的修訂工作,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劃分以及區域流域的建設,實現良好的土地開發利用,對專項規劃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3環境影響評價的制約因素
①行政管理體制問題。由于中國現行的行政體制仍有待完善,我國環保執法工作常常面臨困境,生態環境部門與其他部門存在相互交叉的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不通暢、資源信息共享不到位,這對生態環境部門有效地履行職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環保政策的執行存在較大阻力。②環評層次問題。國內的項目環評工作發展歷史較長,但規劃環評工作依舊處于初始階段,其中,環評政策并沒有將該項工作以法律的形式進行確認。即使《環境影響評價法》在起草過程中曾考慮對政策環評進行文件說明,但由于客觀原因的存在,最終無果。只有從決策的源頭控制整個環境問題,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整體環評層次,才能確保整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經濟體制發展的大背景下發揮更大的效用,真正實現源頭上控制項目環評工作。③環評立法問題。國家出臺的《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是主要的環保法律法規,即使國內有一整套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法律條款,但依舊存在一些普遍性漏洞。例如,《環境影響評價法》要求完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實際中規劃發展內容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具體規定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滯后,致使部分建設項目即使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其建成投產后對于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時難以改變,同時沒有較強的預測以及預防功能。
4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環境保護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作用,相繼出臺規定,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進規劃園區建設。為進一步提升環境規劃影響評價的效用,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制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負面清單,限定“兩高”項目的入駐,抓住高質量發展的新契機,構建良好的環保經濟協調發展服務平臺。由于我國的規劃環評工作依舊處于初始階段,部分法律條款尚未完善,因此,國內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設計層次需要進一步提升,從而發揮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中價值與作用。
參考文獻
[1]葛志校.探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4}(12):100-101.
[2]楊新民.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4}(18):52.
[3]王兆權.特高壓電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及風險防范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
[4]傅浩.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