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晉萍
【摘要】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小兒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將我院60例ICU小兒氣管插管患兒,雙盲隨機法分二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躁動程度、家長滿意度、ICU住院時間、非計劃性拔管率。結果:實驗組躁動程度低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ICU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非計劃性拔管率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ICU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效果確切,可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緩解躁動,提升滿意度。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預防;ICU;小兒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效果
氣道插管是 ICU患兒機械通氣的基礎救治技術,主要用于臨床治療呼吸衰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非計劃拔管是 ICU患兒氣管插管時發生的一種緊急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拔管或醫護人員非計劃拔管造成的,影響了患兒的呼吸、循環,甚至危及患兒的生命[1]。所以應重視氣管插管患兒的護理,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非計劃拔管非常重要。本研究探析了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小兒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60例ICU患兒,雙盲隨機法分二組。每組例數30。
其中實驗組年齡4-12歲,平均(8.34±2.12)歲,男19:女11。對照組年齡3-14歲,平均(8.21±2.34)歲,男17:女13。兩組一般資料統計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集束化護理。 (1)選擇合適的導管固定方法: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固定方法。常見的固定方法有:普通醫用膠帶固定、絲帶固定、氣管插管固定、3 M帶蝶形固定。在臨床上,3 M膠帶固定法可廣泛應用于臨床。為彌補膠帶固定方面的不足,通常采用綁扎固定法。護士確保每一班都能及時清理患兒臉部的油漬、汗液及口鼻分泌物。如果固定松動,應及時更換,檢查導管的刻度,加強檢查,將交接班中發現的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另外,要定期監測安全氣囊的壓力,檢查安全氣囊是否泄漏。(2)常規護理操作時防止管道滑脫:各類護理、治療、治療、檢查時,管道應有專人妥善保護,氣管插管、呼吸機管離開前要牢固固定。另外,呼吸機導管與氣管插管連接后要保持一定的活動度,避免患兒頭部劇烈搖晃時拔管。(3)合理使用鎮靜劑:長期留置躁動導管,可以按照醫囑使用,減輕患兒的不適,減輕呼吸肌的負擔,有利于治療。(4)適當、有效的身體約束:對于清醒時的患兒,若躁動不安,可約束腕部,但確保約束帶柔軟,或者在約束帶下面墊上一層柔軟的毛巾,避免皮膚損傷。情緒暴躁和哭鬧嚴重的患兒選擇特殊的多層約束帶,避免對病人皮膚造成傷害。應控制束帶的松緊程度,以一個手指能放進去的寬松程度為準,避免約束帶收緊對病人產生刺激。每2小時松開約束帶一次。對昏迷的病人,胸部及頭部應簡單用胸帶固定,以免意外拔管。(5)增強責任感,定期進行相關知識培訓:人工氣道者應密切監測意識和生命體征,仔細監測呼吸機和血氧飽和度,準備急救藥品和插管等搶救物資,發現不正常情況迅速匯報處理。(6)心理護理教育:對意識清楚,特別是不配合的患兒,要加強護患溝通,經常與孩子交流,以親切的肢體語言獲得患兒的信任,從而了解他們的想法,滿足他們的需要。還可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減輕他們的恐懼和焦慮,減少插管帶來的煩躁和不適。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躁動程度(0-10分,越低越好)、家長滿意度、ICU住院時間、非計劃性拔管率。
1.4統計學處理
SPSS25.0軟件中, 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躁動程度
護理前兩組躁動程度比較,P>0.05,護理后兩組均顯著降低,而其中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家長滿意度
實驗組的家長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實驗組的家長滿意度是95.45±3.25分,而對照組的家長滿意度是82.45±2.60分。
2.3ICU住院時間
實驗組ICU住院時間7.26±1.21d短于對照組10.25±1.26d,P<0.05。
2.4非計劃性拔管率
實驗組非計劃性拔管率1(3.33)低于對照組7(23.33)(P<0.05)。
3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通氣氣管插管在危重病人治療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非計劃氣管拔管是指因非人為因素非計劃拔管的行為。非計劃拔管的危害增加了再次插管的可能性和醫院感染的機率[2]。非計劃拔管會引起嚴重后果,如通氣不足、缺氧、呼吸困難、氣道損傷、大出血、窒息等,甚至會增加死亡率,引起醫患糾紛。
多項臨床試驗表明,引起 ICU患兒非計劃拔管的主要原因為鎮靜作用差、約束作用差、操作不當等,為了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拔管事故的發生,我科對 ICU患兒進行鎮靜、合理約束、妥善固定、心理護理等的集束化護理。通過強化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機械通氣、氣管插管護理能力,提高對非計劃拔管的識別和處理,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3-4]。另外,要客觀地評價康復兒童的身心狀況,根據不同兒童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心理疏導教育措施,加強與醫務人員的配合。通過合理鎮靜鎮痛,能明顯減輕患兒的不適和疼痛,同時還能減少其躁動,減少意外拔管的發生。通過心理干預、強化管束、軀體約束、合理使用鎮靜藥、音樂療法等綜合護理干預,均獲得滿意效果,上述措施可減少煩躁、焦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意外拔管的發生率[5-6]。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躁動程度低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ICU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非計劃性拔管率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非計劃拔管可引起氣管插管局部損傷,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甚至加重病情危及發生,護理人員應重視其嚴重后果。必須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盡量減少非計劃拔管率,保證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病人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ICU患兒實施集束化護理效果確切,可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減少醫療費用和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兒心理壓力和提高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羅德生,李龍倜,楊寶義,汪蓉,王慧.4R危機管理理論在預防綜合ICU患者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1):83-85.
[2]曾靈玲.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小兒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名醫,2020(02):157.
[3]莊麗娜,周世彬.預見性護理在ICU氣管插管患者預防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03):345-346.
[4]朱怡.HFMEA在預防ICU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1):163+175.
[5]劉鶯鶯.強化護理干預在預防ICU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06):896-898.
[6]張丹丹,王啟梅.綜合性護理降低重癥監護病房小兒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的效果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08):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