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蕾 徐力維
這個深秋,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蘇州高新區對接大灣區又一次牽手。
10月18日,“‘新’有所屬,‘深’情無限”蘇州高新區對接大灣區創新發展推介會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與大灣區攜手并進、合作共贏,一起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隨后,總投資達522億元的68個項目分6批進行現場簽約,蘇州高新區—深圳科技金融創新中心、騰訊(蘇州)數字產業基地深圳智信智能裝備基地長三角創新中心等一批合作平臺揭牌落地。
盡展城市魅力釋放引才誠意
去年9月22日,蘇州高新區赴深圳開展產業金融協同發展合作會,總投資達509億元的46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今年4月,以“科才聚通安·創智贏未來”為主題的智匯蘇高新創新創業大賽,在深圳舉辦專場活動。5月,蘇州高新區獅山商務創新區赴深圳舉辦“科創+文創”高質量發展交流會,蘇州高新區考察團一行先后走進星河控股集團、鵬城實驗室、華為歐洲小鎮等地考察學習。這次推介會前,蘇州高新區黨政代表團趕到珠海、廣州、深圳考察學習。
蘇州高新區1990年起開發建設,1992年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開發建設30年來,以占蘇州2.5%的土地、創造出蘇州10%的經濟總量,實現了GDP40%和財政收入26%的年均增速,成為全國高新區的一面光輝旗幟。
蘇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要求蘇州高新區“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打造創新資源最集聚、創新生態最活躍、創新協同最高效的產業科創主陣地”。為加快實現目標定位,高新區將持續加強與深圳等先進地區交流合作,大力集聚優質產業、創新資源。
蘇州高新區誠邀各位企業家、金融大咖前來參觀考察、投資興業。高新區將以最優質的創新生態、最完備的產業鏈條、最高效的政務服務,與大家攜手并進、合作共贏,一起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格局的舉措。深圳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40多年來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蘇州地處長三角腹地,和深圳同樣具有對外開放的深厚基因。蘇州高新區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員,積極融入長三角,主動對接粵港澳,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打造創新資源最集聚、創新生態最活躍、創新協同最高效的產業科創主陣地。
深情推介 造就一次熾熱牽手
這場活動,是一場深情的推介,又成就了一場熾熱的千里牽手。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劉玉蘭表示,當前蘇州高新區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全力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希望長三角和大灣區能夠深化對接、優勢互補,開創協同合作、共贏發展的新局面,共同為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圳市金融商會將推動蘇州高新區與大灣區的聯動與可持續發展,以前瞻、精準、創新、可持續的理念為指導,共同把蘇州高新區“金融+產業”建設做扎實,借助深圳產業創新開拓的優勢,將深圳經驗引入到蘇州高新區,做好創新金融服務的宣傳員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護航者。
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板塊,蘇州高新區正全力打造“2+6+X”現代產業體系,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圈,為企業在高新區落戶發展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商業環境。比亞迪將謀求、探索與蘇州高新區的合作方式,用綠色的產業、創新的技術,助力綠色大交通產業的蓬勃發展。
“蘇州高新區與騰訊緣起深圳。”騰訊集團副總裁道峰感慨。去年9月22日,他在同樣的地點見證蘇州高新區與騰訊正式簽約,共建長三角區域首個數字產業基地——騰訊(蘇州)數字產業基地。如今,騰訊(蘇州)數字產業基地已開工建設。“蘇州高新區以包容、普惠、創新的營商環境,有效率、有溫度的服務為騰訊公司在蘇州的發展保駕護航。”他呼吁更多的企業落戶蘇州高新區,共同參與并推動蘇州高新區數字經濟發展。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不止是生活的天堂,還是制造業的天堂、創新者的天堂。”萬科集團創始人、深潛體育創始人王石深情回顧了萬科發展與蘇州高新區的深厚淵源。今年7月,蘇州深潛大運河中心揭牌落地蘇州高新區,讓王石對蘇州高新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說,高新區生態環境優美、城市更新領先、營商環境優質、發展前景廣闊,將組織深圳的企業家到高新區考察交流,加強兩地企業家的互動,共謀發展。
深情的推介,是為更加熾熱的牽手。活動中進行了項目簽約,產城融合項目、總部項目、院所平臺項目、科技人才項目、產業項目、基金項目等六大類68個項目簽約,簽約金額522億元。本次合作簽約的一批高質量項目具有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投資體量大、市場前景好等特色,必將為高新區提升創新能力、厚植發展動力提供重要支撐。高新區將做好服務和對接,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是蘇州高新區向大灣區發出的深情邀約。推介會上,蘇州高新區推出四個優勢,展現滿滿誠意。
綜合創新生態最優。全力打造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政策、金融體系,積極引入各類風投創投基金,設立100億元母基金和30億元S基金,蘇州金融小鎮集聚資金規模近1500億元;另一方面,加強科技載體建設,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培育體系,加快建設一批高品質人才公寓和國際創新社區,全區各類載體超800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全區風投創投基金規模達到3000億元,支持創新創業投入200億元,建設創新創業載體400萬平方米,籌集人才公寓超30000套)。
高端創新資源集聚。累計引進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清華大學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100家國字號院所平臺,“雙一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加快建設,太湖健康工程研究院啟動籌建,太湖科學城完成核心區域戰略規劃設計。全區累計集聚國家高企972家、上市企業22家,高層次人才3.9萬人。
開放發展走在前列。今年以來,中建國際、中檢集團蘇州產業基地、騰訊蘇州數字產業基地等央企、頭部民企項目,以及克諾爾、西門子、賽默飛等外資總部項目紛紛落戶,累計集聚央企40余家、外資企業近2000家,擁有各類外資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35家,日資企業645家,獲批全國唯一中日綠色產業創新合作示范區。在重大項目帶動下,全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超千億,醫療器械產業產值年均增幅超30%,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2.8%,量子信息、航空航天、區塊鏈等未來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獲批國家首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
營商環境全國一流。連續三年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升級版,1至9月份新增市場主體22473家、增長206.7%。此外,高新區擁有“真山真水新蘇州、人文美麗新天堂”美譽,生態優勢得天獨厚,“蘇繡”品牌馳名中外,教育水平蘇州領先、全省一流,擁有4家三級綜合醫院,獲批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新”有所屬,“深”情無限!蘇州高新區將以最優質的創新生態、最完備的產業鏈條、最高效的政務服務,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