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王濤
“這個座椅真是不錯啊,我們現在拉家常不用走到中心廣場去了。”“小路‘升級’后,再也不會踩一腳泥了。”“新開辟的這個晚上散步游玩新去處,真是辦事辦到我們心坎里了!”金筑家園內,居民們點贊紛紛。
自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來,姑蘇區白洋灣街道金筑社區在小區紅蘊長廊設置民生需求征集箱,結合“社情民意聯系日”活動,向轄區居民征集民需,了解民聲,立足民想,實現民愿,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休閑坐椅“網”住居民幸福感
老舊小路“升級”換新顏
金筑家園31幢樓道口,幾位居民興奮地聊著新安裝的休閑座椅。金筑家園是典型的安置房小區,居民大都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保持著從前住院落時茶余飯后聚在一起聊天的習慣,為了閑話家常方便,老人們把家里不用的舊沙發、舊椅子搬到樓道口充當“臨時”座椅。社區網格員徐林珍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了問題,這些座椅幾乎都破舊不堪,影響小區整體環境美觀,同時存在火災安全隱患。
對此,社區與物業商討后決定在小區增設休閑長椅,既方便居民使用,又不影響居民出行、不破壞綠化。社區網格員通過對居民的走訪調查,選出了小區內居民平時較為集中聚集的21處點位安裝休閑長椅。
“社區給我們安裝了嶄新的休閑座椅,幸福感油然而生!”居民凌林珍每天下午都要到樓下的休閑長椅“打卡”,和鄰居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多處樓道口安裝的嶄新休閑座椅不僅成了小區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給居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便,也提升了動遷安置小區的生活質量。
入秋后的一天,金筑家園20幢的居民華仁英下班回家時發現,樓前簡陋的積步石便民小路“升級”成了道板磚鋪成的便民通道。
金筑家園20、21、22幢等居民樓雖然距離小區南大門只有十幾米,卻沒有道路直通大門,必須要從1幢和19幢中間繞道。原先的積步石小路是小區剛建成時,社區為方便居民出行,在綠化帶中鋪設了一條簡陋的便民小路,可少走3分鐘路程,因而成了大家出入小區的必經之路。
然而長年風吹日曬,加上年久失修,小路的道路基石逐漸破損開裂,一到下雨天泥濘不堪,行走時有時還會濺起下面的積水,居民們只能繞道而行。
社區聯合物業進行現場勘察,黨員志愿者和網格員也通過入戶調查、組織居民代表召開需求征集座談會等形式商討解決方案,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便民通道改造方案最終形成:拆除 20幢前通往南大門的小路,重新鋪設道板磚通道。在全體居民代表會議決議之后,便民通道經2天的升級改造施工,煥然新生。
“邊角料”空地變身健身場
民生問題只要產生,馬上解決
自從金筑家園北門口一塊約130平方米的健身場地建成,只要天氣合適,金才興每天傍晚都帶著小孫女去玩耍,居民們提及也贊不絕口。
健身場地和小公園也是居民們茶余飯后的主要休閑場所。小區內僅有的一塊位于中心廣場的健身場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承載不了居民們的休閑娛樂需求,因此,社區積極協調建設局、文化站等街道職能部門,希望在小區周圍尋找到“邊角地”、“插花地”等閑置土地資源,為居民再開辟一些新的健身場地。
通過實地考察小區周邊,產生了3個新方案,并組織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召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會,廣泛征求社區居民意見后,最終選定小區北門外側的閑置小廣場,通過安裝健身器材,可開辟出一塊健身場地,緩解小區休閑娛樂設施短缺的壓力。而隨著健身場地完工后,由大量居民來此健身娛樂過程中帶來的安全問題只要產生,也馬上解決。比如居民錢福興在姑蘇區首個“社情民意聯系日”上反映:“小區北廣場健身場地還沒有照明設備,晚上健身散步有很多小孩和老人,不安全。”照明問題道出了社區許多居民使用健身場地后的感受。金筑社區黨委迅速與蘇州市路燈管理處協調,在小區北廣場健身場地安裝了一批照明設施,之后按照夜間燈光照明開啟時間統一開啟廣場燈照。
此外,金筑社區網格長許冬琴與街道第二聯動工作站專職副站長在實地勘察后發現,北廣場健身場地原有的地磚也存在著安全隱患,還容易滋生雜草蚊蟲,影響周邊環境,造成衛生問題。對此,聯動工作站立即通過“民生小事”項目申請應急類民生小事專項經費,將北廣場地磚更換為塑膠場地,徹底解決場地設施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衛生問題。
“面對轄區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閑娛樂需求,金筑社區今后仍會不斷增強社區服務能力,協調各方資源力量,完善社區基礎休閑娛樂設施并定期開展維護,打造‘小區健身生活圈’,滿足社區居民日常健身需要,豐富居民體育文化生活。”金筑社區黨委書記陳迎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