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慧 陳佳瑤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每個地方重陽節的習俗都有一些區別,尤其在蘇州,人們還要爬山登高、吃重陽糕等等。
這個重陽節里,姑蘇區雙塔街道百步街社區的居民們就體驗一番老蘇州的重陽,同時也感受蘇州特有的秋天。
重陽節,從一塊重陽糕開始
“這是糯米和紅糖豆沙等混合的夾心糕,上面有些是薄荷醬有些是玫瑰醬,再加上必不可少的青紅絲、松仁、芝麻,最后再點綴些白糖。重陽節里,蘇州人少不了這塊花花綠綠的重陽糕,吃口絕對都是香甜軟糯。”老蘇州漆蘇元眼中的重陽糕,是記憶里的一種甜。九月九這一天,人們吃米粉五色糕,叫作“重陽糕”。蔡云在《吳歈》中說:“蒸出棗糕滿店香,依然風雨古重陽。織工一飲登高酒,篝火鳴機夜作忙。”重陽節最主要的時令食品,就是這重陽糕。蘇州人用米粉蒸糕,大多是棗泥、豆沙餡,或加以栗子,亦有用肉者。以前店鋪或考究的人家還在糕上插上紅、黃、綠三色小旗,表示登“高”消了災,有小旗子意味著有風吹來,這就是表示登高,因為只有身在高處才能明顯感覺迎面有風呼呼吹來。除了消災之說,重陽糕還有祝愿兒女“百事俱高”的美好含義。小孩尤其喜歡,后來代以三色制糕。“糕”,也隱含著“高”意思。
飲菊花酒,品味苦中帶甘秋滋味
待到秋風勁,遍飲菊花酒。人們欣賞菊的君子氣節,也將其做成回味悠長的菊花酒,重陽之日必飲上幾杯,以清濁養性、延年益壽。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居民方菊英緩緩倒上一杯菊花酒,品嘗這個秋天帶來的甘甜。菊花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后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遍插茱萸,祝福家人身體安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做茱萸節。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于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居民李惠華做起了茱萸香囊,“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的效果。”插茱萸古俗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竹匾曬秋,曬出生活小幸福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人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這種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走在蘇州的小街小巷,你可以看到蘇州人家曬著的辣椒、蘿卜干,今天老蘇州沈學敏在獨有的竹曬簟中曬著紅紅的小辣椒,“你看我這個簟用了多少年了,雖然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想買什么都有,但是這種老底子天然晾曬的方法我還是蠻喜歡的。 ”
爬山登高,體驗秋高氣爽好時節
登高是重陽節最突出的風俗,故又名登高節,也是源遠流長。蘇州文人雅士都喜歡重陽節登高,明代蘇州著名書畫大師唐寅、祝枝山、文征明等都要去虎丘山登高飲酒。現代蘇州作家周瘦鵑、范煙橋、程小青等人每年重陽節幾乎都相約去靈巖山登高懷古。重陽節登高有辟邪氣之說,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彌漫。為避免接觸不正之氣,須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氣。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非常適合登高遠望。蘇州的天平山、穹窿山等都是登高欣賞美景的好去處。
今天,蘇州傳統的重陽習俗依舊延續著,而現在重陽節也被定為老年節,人們除了登高賞菊吃重陽糕外,紛紛尊老敬老,給老人以溫暖,全社會都來敬老愛老,給傳統的重陽佳節也增添了新的含義。重陽已至,秋意正濃。在這美好的秋日里,不妨抽出一點時間,好好孝敬一下父母長輩,與他們共賞金黃秋菊與美麗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