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 / 劉凱華
中國京杭大運河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而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大運河文化帶簡而言之就是以京杭大運河流經區域為主線形成的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文化區域。大運河文化帶是我國以文化建設為主要方向的帶狀區域,它不同于一般的經濟區域設定,主要以文化內容發展為背景。具體到大運河文化帶的構成中,包括大運河遺址和沿岸城市等文化內容。除此之外,還包括無形的文化遺產形式,包括民間音樂、文學、戲曲等各種類型的文化內容。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和形成,主要目的就是加強保護和傳承運河文化,借助運河文化遺址,將與運河文明發展相關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作為研究和傳播對象,形成以運河文化產業作為載體的功能性區域。因而,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主要以大運河物質遺產作為“硬”資源,非物質遺產作為“軟”資源。主要包括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兩個方面。文化產業指的是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文化事業是指以運河文化為依托,建設各種文化項目,開展各種文化活動等。
聚焦到大運河文化的河北段,目前主要存在形式是以遺址為主。然后,借助大運河地理方面的貫通性將運河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起來,在現代社會發揮大運河文化的功能性特征,創造社會性價值。因而,當前大力建設并發展起來的運河文化帶,有助于展現運河線性遺產的文化特征,實現運河沿線河北城市的文化價值提升,發展運河文化帶的文化產生力和創造力。我國的京杭大運河因運輸需要而產生,運河也在古代物質、經濟、文化的流通和發展過程中發揮出了顯著的作用。如今,以京杭大運河遺址作為文化建設的載體,結合運河沿岸城市的地方文化元素,為京杭大運河河北帶的文化發展帶來一次前所未有的契機。
京杭大運河的河北段、杭州段和揚州段,由于地理、文化、經濟和政治原因,水工遺存較多。例如,北京的什剎海、紫竹院、積水潭、三教廟等古典園林和古代建筑都極為生動的對大運河文化進行了傳承。而杭州段作為使用時間最長的河段之一,由于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推動文化帶的建設和發展,打造出了世界級黃金旅游休閑產業帶;而揚州段作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最多的區段,也是大運河遺址利用率最高,利用程度最好的文化段;河北段兩頭分別與京津和魯豫多地相連,是大運河文化帶中最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區段,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五市,發揮了文化聯通的關鍵性作用。目前,廊坊香河運河文化公園已對外開放,其他運河生態景觀項目也在建設中,還打造了很多運河古鎮旅游項目。居于運河沿岸的滄州地區,泊頭、南皮、吳橋等都在大力開展文化產業,發展大運河文化旅游業。邯鄲市也以漳河文化為載體推出多個文化產業項目,邢臺市的古鎮項目也在有序的開展??梢?,運河文化帶所承載的是千年來的歷史文脈,運河作為經濟、文化流通的重要載體,也是南北音樂文化融合和變遷發展的重要通道。
京杭大運河河北段的民間音樂種類繁多,滲透在五個城市沿岸地區的文化形式中。不僅彰顯了大運河文化河北段音樂的深厚文化底蘊,對河北民間音樂的文化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有的直接起源于運河兩岸群眾的生產活動,如各種船工號子的產生,就極為生動的記錄了運河文化的特色。因而,京杭大運河流經的地方,都流傳著風格不同的運河號子。它們的產生因船工的勞動所需,隨著航運的發展被代代相傳下來,最后成為運河文化帶中不可或缺的音樂文化組成部分。京杭大運河貫穿中國南北,不僅是一條交通的河,也成為一條促進南北文化交流的河。這也使得各地區的民間音樂從南到北傳播發展,與京杭大運河河北段沿線城市地區的民間音樂進行融合發展,不斷的演變出新的音樂形式。例如,河北民歌《茉莉花》就是通過大運河一路從南北上,將這首母體在江南水鄉的民間小調傳到了河北。并且在大運河流經的山東、江蘇等地,也都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茉莉花》版本。而其原始的版本沿著京杭大運河的留想經過山東到達河北,與北方民間音樂交融后形成了南皮《茉莉花》,實現了“同宗流變”的創新。
京杭大運河作為悠悠歷史長河,留下了太多珍貴的音樂文化藝術需要保護和傳承。大運河河北段的沿岸城市過去是商賈繁華之地,而如今仍然可以大力開展文化產業,以民間音樂形式再現大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為彰顯大運河音樂文化的活字招牌。首先,要在京杭大運河河北段完成文化發展戰略規劃,為河北民間音樂發展提供環境支持。例如,在運河沿岸地區設立更多的音樂文化活動場所,在文化園或古鎮內舉辦民間音樂表演活動,讓民眾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豐富多彩的傳統音樂文化魅力,并逐漸增進了解運河沿岸民間音樂的藝術特色,熟悉民間音樂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并且,為了讓民間音樂跟上時代的發展和民眾的審美需求,民間音樂的內容、形式要有創新意識,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賦予運河民間音樂文化更為突出的文化價值。所以,各種民間音樂藝術形式之間可以相互融合,借力發展。如可以學習其他地區的民間音樂文化品牌建設,創造各種途徑增加大運河河北段民間音樂的舞臺宣傳和表演效果,讓大眾逐漸的喜歡民間音樂的表演形式。此外,大運河文化帶的民間音樂傳承開展,也要拓展創新思路,與地方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相互結合,推陳出新,讓這些古老的民間音樂文化重新煥發出生機。例如,運河文化帶河北段的民間器樂木板大鼓,可以協同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滄州吳橋雜技共同演出,將運河文化帶的民間音樂納入文化協同發展計劃之中,實現大運河文化帶的民間音樂文化發展整體部署,全面的推進大運河河北段沿線民間音樂的共同發展。
隨著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和完善,運河沿岸城市根據自身的運河遺址和城市文化發展需求,都謀劃和建設了很多商業、產業項目。比如,滄州的小南門商業區,香河縣的鄉村旅游等,以及各種大運河沿岸的古鎮文化、生態觀光等項目。除了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段,天津段、安徽段都建設了大型的運河文化主題公園,江蘇還設立了運河文化旅游發展基金,旨在用資本打造運河綜合城市群。顯然,運河文化帶上的城市都在挖掘本地的運河文化資源,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產業項目,尤其是在揚州召開的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來自大運河沿線的6個省19座城市的300多件文物,讓群眾領略到了大運河各個時期的文化特點。這也為大運河文化帶上各個城市形成產業合作區提供了可參考的成功案例。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京杭大運河河北段的文化產業相對于南方河段沿線城市要落后很多。尤其是文化產業鏈發展形態缺乏完整的鏈條,所以河北段的文化主管部門要做好大運河文化產業創業的戰略規劃,立足大運河的跨區域特征,建立省內大運河文化帶城市文化協作機構,打破城市間的地域、行政管理障礙,完善大運河文化帶各個城市間的文化產業制度,統一法規建設,加強各個城市文化產業之間的合作,建設以運河為基礎的整體的文化合作區域。在此背景下,民間音樂可以作為整個文化產業合作區域重要的內容,進行豐富的文化產業探索,從而帶動河北民間音樂的文化發展,為大運河河北段沿線城市的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京杭大運河河北段沿線城市民間音樂的傳承,對于運河文化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在當今時代要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和發展,就必須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民間音樂資源庫的構建工作。不僅可以挖掘京杭大運河沿岸民間音樂文化的價值,同時還能喚醒民眾對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意識,為河北民間音樂的創新發展提供持久的保障。為了支持運河文化帶合作區域的建設,促進整個運河帶音樂文化的交流,建立以文化帶為載體的民間音樂資源庫,為文化帶的民間音樂產業化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因此,相關文化部門要積極搜集、整理運河沿線各縣市的民間音樂類型,為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段的建設提供最有價值的民間音樂文化資料,還能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程中,沿線所有城市的文化溝通和交流效果。
另外,大運河河北段民間音樂資源庫的建立也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音樂文化研究和民族音樂創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源。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段的民間音樂發展,遵循運河航運所帶來的的文化交流規則。南方的民間音樂融入了北方音樂元素,在北方大地發生藝術嬗變,形成具有北方音樂風格的民間音樂內容。尤其是民間音樂在演變的過程中,鮮明地展示了各地區民眾對于音樂旋律、調式等方面的審美特點。因而,民間音樂資源庫的建設可以讓運河河北段民間音樂文化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得以存儲和傳播,打造一個特色化的互聯網民間音樂文化資源庫,豐富大運河河北段民間音樂文化建設的內容,也為河北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段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播和傳承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培養能夠使民間音樂的文化精髓得以傳承,也能讓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使民間音樂永葆璀璨的藝術色彩。也能使民間音樂“活”起來,借助運河文化帶建設,展現出新的藝術風采。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承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指民間音樂的表演者,而是要進行民間音樂文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所以,民間音樂傳承人的培養和傳承,要有對運河文化發展方向的預判能力,能夠緊跟群眾審美需求不斷做出創新,發揮現代音樂文化的影響力。所以,實現民間音樂人才培養一體化,使民間音樂傳承人對專業知識技巧有較深的把握,而且也具備進行大運河民間音樂文化研究的能力,能夠尋找到真正能夠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民間音樂文化發展的可行性路線。此外,京杭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段民間音樂一體化人才的培養,還需要積極與高校進行聯手,共同研究音樂人才的培養方案,共同致力于大運河音樂文化傳承工作。由于大運河河北段沿線城市的高校較多,大運河文化帶產業建設要集合高校的人才力量,參與到運河文化帶的建設中來。以民間音樂為媒介,音樂人才可以進行更豐富的民間音樂創作與演出,還可以結合運河沿岸城市文化特征進行器樂、民歌、曲藝等新節目的編創,使其成為各個城市運河文化的標簽。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大運河音樂文化節等各種大型民間音樂文化活動,從中篩選優異人才,吸收成為大運河音樂文化發展的主力軍。
總而言之,京杭大運河為河北段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尤其在當前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發展中,彰顯出了河北段運河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民間音樂作為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段中的重要文化內容,以特殊的形式記錄了大運河文化深厚的底蘊,以及在文化流通等層面做出的卓越貢獻。因而,對于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段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播和傳承研究,能夠從更深刻的層面反映大運河音樂文化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也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對大運河文化帶中的民間音樂進行更深度的探尋,使珍貴的民間音樂文化得到有力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