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彥
俗話說:“誰懂得了呼吸誰就懂得了歌唱”。歌唱呼吸理論早在17、18 世紀就比較系統了,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及胸腹式呼吸法,然而當時并沒有評判出那個方法更優秀,那個方法最適合于歌唱。直到19 世紀,在德國曼德爾和英國馬肯其醫生的大力推薦下,循環呼吸法才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目前,循環呼吸法已經普遍使用,并得到了世界人們的廣泛認可。
《小河淌水》是一首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的經典民歌,由尹宜公創作。該歌曲音域寬、音區高,表達了姑娘的活潑和純真,先后由彭麗媛、譚晶等多名歌唱家演唱,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名歌曲之一。
本文以《小河淌水》為例,從胸腹式呼吸法、歌唱中的呼、歌唱中的吸、歌唱時的呼與吸訓練四個方面解讀胸腹式呼吸法在歌唱中的運用,下面將分別逐一論述。
當歌者在歌唱時較為常見的呼吸法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循環式呼吸法及胸腹式呼吸法四種。目前,歌者歌唱時胸腹式呼吸法被人們認為是最科學的呼吸方法。
胸式呼吸法是歌者在歌唱時通過胸部將氣體吸入和呼出的呼吸方法,即歌者吸氣時吸入到肺部,之后通過胸部附近的胸骨和肋骨進行呼氣的方法。此方法的缺點是不能調動腹肌,吸入的氣體過少,使演唱容易出現運氣不足、呼吸不暢的現象,目前運用此方法歌唱的歌者越發減少,不是歌唱最佳的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法是歌者歌唱時將氣體吸入到腹部的呼吸方法,在吸氣時歌者控制腹部肌肉,并盡量使胸部擴大,膈肌下沉,吸氣明顯增多,是較好的呼吸方法。此方法的不足之處是歌者在演唱高音時較為費力,不是最佳的呼吸方法。
循環呼吸法,顧名思義是歌者在演唱時將呼吸氣息達到循環效果的呼吸方法。循環呼吸法起初運用于嗩吶演奏長音,之后也運用于歌唱的長音。當歌者在歌唱時要保持歌唱氣息不斷的同時運用鼻子將氣體進行呼吸,連續不斷達到循環呼吸的效果。循環呼吸法的優點是可以在演唱時演唱特別長的樂句,是胸腹式呼吸法的必要補充,可以與胸腹式呼吸法共用,是一種科學的呼吸方法。但目前歌者掌握此方法的較少,沒有得到很廣的普及。
胸腹式呼吸法是歌者在歌唱時運用胸部、腹部肌肉共同作用進行氣息的吸入和呼出的呼吸方法。當吸氣時可以通過嘴和鼻子同時將氣體吸入,這離不開歌唱者歌唱時將橫膈膜放下來,直至丹田位置,通過調動胸部、腹部肌肉將氣體吸入。當呼氣時歌者要將吸入的氣體通過橫膈膜的控制將氣體緩緩呼出,不要浪費氣息,而是有控制地在歌唱時適當消耗氣息。目前,胸腹式呼吸法常用“快吸慢呼”或者“慢呼慢吸”的方法。“快吸慢呼”是歌唱者在歌唱時吸氣要快,呼吸時要有控制地進行呼吸,在目前歌唱中運用較廣。“慢呼慢吸”是吸氣和呼吸都要慢速進行,一般主要使用在較為緩慢的曲子中。胸腹式呼吸法目前在歌者備受青睞的最為科學的呼吸方法,也是目前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歡的呼吸方法。
想要清楚歌唱中的吸氣,必須要明白歌唱呼吸與自然呼吸的異同,而且要知道正確的歌唱吸氣及錯誤的歌唱吸氣,下面將詳細闡述。
歌唱中的呼吸包括呼和吸兩個過程。在歌唱時我們總是先吸入一定的氣體然后在隨著歌唱而呼出,即在演唱時是“先吸后呼”的。其實,我們平時生命體里的自然呼吸也是先吸后呼的。兩者的聯系是:前者是建立在后者基礎之上的,前者離不開后者,后者可以離開前者。兩者的不同之處是:后者只是維持生命的呼吸,不用支持歌唱訓練,是生命體里自帶的。前者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當歌唱吸氣時要充足,這是唱好歌曲的必要保證。我們要保證歌者在歌唱時的歌聲有穿透力和表現力、演唱更加富有魅力,那么正確的呼吸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歌唱中的吸氣與自然呼吸的吸氣相比,更加強調方法和技能,如當歌唱時要求氣息迅速,不影響歌唱。同時吸氣要適量,比自然呼吸在吸氣量上要多一些。在吸氣時身體要直立,盡量保證上身放松,吸氣時要有橫膈膜下沉丹田之感,而且胸肌自然擴張、不堅硬。這樣的吸氣方法自然、流暢、迅速,更易于在歌唱中富有表現力。另外,正確的站姿及自然的微笑也有益于歌唱吸氣,在演唱中我們也要調動這些有益于演唱的因素。
最常見的錯誤吸氣時常伴隨著聳肩、挺胸過度、面部猙獰、腹部不自然等現象。聳肩最明顯的問題是聲帶受到擠壓,不能正常發聲;挺胸過度會導致吸氣太多,導致呼吸不暢、身體堅硬等現象;面部猙獰和腹部不自然都是吸氣不足,橫膈肌不能氣沉丹田出現的現象。總之,在歌唱中氣息要適量,要根據演唱樂句中氣口的長短來決定吸氣的多少。吸氣過多和氣息不足都是錯誤的。
歌唱是在呼氣時進行發聲的,也就是說沒有呼氣就沒有歌唱。吸氣保證的是吸入氣體的量,而呼氣卻直接影響者歌唱的音色和音質,是唱好歌曲的重要一關,在演唱中歌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平時生命體的呼氣時,我們常伴隨胸腔及腹腔附近肌肉的放松、橫膈膜自然下降而完成呼的動作。而歌唱中的呼與我們平時呼吸的呼是不一樣的,是需要“有控制地”進行呼氣:在歌唱中的呼氣不能讓胸腔、腹腔肌肉群直接放松,而是保持一定的收縮力,有控制地通過橫膈膜控制氣體的呼出,使歌唱真正建立在有控制地呼氣上。當我們掌握了如何控制呼氣才能保證吸氣吸的深入,這種呼與吸的對抗需要一個支撐點,即橫膈膜處,這樣我們在呼吸時才會得心應手、收放自如。會吸氣是呼氣的前提,會呼氣是歌唱的保證,呼氣與吸氣密不可分,形影不離。在呼氣時,若呼出的氣體沒有呼干凈,那么吸入的氣體也不會吸滿,就會導致呼吸不暢,氣息就不會很好地進行,歌唱也不會有效地進行控制,這樣的歌唱聲音就沒有穿透力、聲音沒有光澤,暗淡無力,這不是歌唱中所需要的美好的聲音,是錯誤的呼吸方法導致的。
目前常用的歌唱呼吸方法主要有快吸慢呼法、慢吸慢呼法、快呼快吸法、高位置吸氣法、打哈欠法等等。人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情緒,在這些不同情緒的進行下人的呼吸也發生著微妙變化,而人在歌唱時正是通過情緒的變化,將呼吸巧妙的聯系起來進行有意識的歌唱。
快吸慢呼法是聲樂歌唱藝術中最為常見、廣為流傳的一種呼吸方法。“快吸”即在吸氣時在瞬間完成,專指速度方面的快。“快吸”并不是只保證速度快就好,而是吸快是前提,而且要將氣息吸入到丹田位置,有橫膈膜伴隨吸氣處于最底部感覺。“慢呼”即在呼吸時是有“控制”地進行呼吸,這個“控制”是伴隨歌唱而慢慢呼出。這里的“慢”專指呼氣速度的慢,在慢速呼出時我們要盡可能地不要漏氣、快速撤氣,而且要呼氣要均勻、平穩、流暢持續,精神狀態也要飽滿。“快吸慢呼”是緊密聯系、互相影響的:快吸只有徹底,即吸氣吸的快而深,才能為慢呼做好前提保證,慢呼又是演唱抒情歌曲的必然要求,如在演唱歌曲《小河淌水》“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時氣息要足夠支撐演唱這一句,中間不能出現漏氣現象。
慢吸慢呼法在歌唱中也時常使用,只是沒有快吸慢呼運用的那么頻繁。“慢吸”顧名思義歌唱者在歌唱時呼吸速度要慢,就像“聞花香”一樣,慢慢將氣體吸入,而且要吸入到丹田的底部。此方法與快吸慢呼法的區別主要是慢吸與快吸的區別,其余完全雷同。此方法演唱慢速歌曲時也是可以使用的,如在演唱歌曲《小河淌水》中使用此方法演唱也是完全可以的,如在演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時,開始使用慢吸的方式將氣息吸入,并運用慢呼的形式演繹出來。要注意慢呼也要符合拍子,不能因為“慢”而打亂呼吸氣口,這里的“慢’是相對的,要符合樂曲審美。
快呼快吸法主要是通過腹部來練習跳音的呼吸方法,主要訓練的是跳音,演唱跳音的聲音要有彈性和穿透力。當練習短跳音時我們可以使用“mi-yi-yi”進行訓練,在訓練時能明顯看見并感受到腹部肌肉的富有彈性的跳動。當訓練長跳音時可以使用“mi-yi-yi-yi”進行跳音訓練。長跳音和短跳音都是有彈性的跳音,區別在短跳音比長跳音在時值上更短。在快呼快吸時我們還可以伴隨身體的跳動,特別是小腿的同時進行腹部快速呼吸練習,這樣有益于初學者掌握快呼快吸方法的訣竅。如在演奏《瑪依拉變奏曲》花腔技巧時可以使用此方法進行歌唱而一展歌喉,表現出獨特的音樂魅力。
高位置吸氣法是歌者在歌唱時高位置吸氣的方法。高位置吸氣法講究唱歌吸著唱,在呼吸時想象著將氣體從上顎、上牙將氣體吸入到丹田,好似有一個大的拋物線。這樣的方法是非常有益于解決歌唱的高音問題的,因此,在歌唱出現高音上不去、音區不統一問題時時常運用。為啥要高位置吸氣,而不低位置吸氣?因為低位置吸氣好似氣息從下顎、下牙進入,這樣吸氣發出的聲音不是高位置的立起的、渾厚的、有爆發力、穿透力的聲音,而是暗淡、緊的不正確的聲音。因此,高位置吸氣法在解決高音問題和音區問題時被廣泛應用。其實,在演唱《小河淌水》的“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時音區較高,我們可以使用高位置吸氣法進行氣息控制與處理,高位置吸氣是建立在胸腹式呼吸基礎之上的,只不過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呼吸位置的定位和想象。
打哈欠呼吸法是人在歌唱時將歌唱與人在發困時自然打哈欠相結合的方法。此方法的優點是人在歌唱時要達到“打哈欠”的狀態:歌者身心舒展,胸腹氣息感覺爆滿,有很想歌唱,很想表現自己的感覺。特別是當歌者歌唱不放松時我們使用打哈欠方法可以迅速找到放松感覺,使歌唱者更加容易恢復到唱歌狀態上來而提升歌唱效率,發出優美的歌聲來。
因此,歌唱中胸腹式呼吸法是最為科學的呼吸方法。在歌唱時我們需要解決怎樣呼吸的基礎問題,呼吸問題也一直是學術中最為重要的問題。理論上掌握胸腹式呼吸法是相對容易的,難點主要在于歌者在實踐中如何根據自己自身條件進行科學運用。要想真正的唱好歌曲就要對自己的呼吸負責,并經常檢查自己的呼吸方法是否到位。最后在實踐的舞臺上深刻感受到呼吸的原理,并用意識指導實踐,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己對呼吸的認可越發越強,日臻完美,最終達到呼吸與唱歌的統一,聽眾與歌者對歌聲審美的統一。這樣的呼吸才是真正的呼吸,這樣的歌唱才是真正的歌唱。
歌者對于呼與吸的訓練才是真正的歌唱。本文首先介紹了四種呼吸法,并通過對比發現胸腹式呼吸法方法的科學性。其次對比了歌唱呼吸與自然呼吸的異同。再次從正確的吸氣和錯誤的吸氣兩方面談了歌唱的吸氣問題,從有控制地呼氣方面闡述了呼氣中“控制”慢慢呼出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快呼不僅是速度而且歌者在歌唱時要將氣息吸到丹田位置,慢呼是有控制地呼氣,慢呼要像“聞花香”一樣要吸的慢而深,此處慢吸與快呼慢吸的“慢吸”完全一致,都是有控制地進行呼吸,隨著歌唱而慢慢呼出;快吸快呼主要適用于樂曲中的短跳音、長跳音,主要是歌者通過對腹部的控制,來表現歡快、興奮等情緒,腹部的快速控制與呼吸緊密相連;高位置吸氣法主要解決的是高音問題、音區不統一問題,是將氣息通過上顎、上牙吸到丹田的方法;打哈欠法能迅速使歌者回到歌唱的放松狀態上來,使歌者更快更專業地應對不利情況,并將不利迅速轉化為有利情況。高位置呼吸法和打哈欠呼吸法、快吸快呼法都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采用的不同呼吸方法,在歌唱時我們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真正的歌唱是對于呼吸的訓練,希望此文的研究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歌者和學員認識和掌握呼吸技術,并進一步完善歌唱呼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