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航
城鎮是文化的匯聚點,鄉村是文化的源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產生、傳播、傳承于鄉村。
在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但要加強經濟、社會和環境建設,而且更要加強文化建設。只有振興鄉村文化,才能起到引領、提質的作用,既讓人們看得見綠水青山,又使人們也記得住鄉愁。
廣東的鄉村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文化遺產和記憶文化遺產,產生于鄉村;眾多的古村落、古驛道、文物、文化遺址、文化景觀,歷史人物、民間文學、民俗、曲藝,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展現于鄉村。即使興盛于城市的文化,其根源也從鄉村來;城里的各類文化大家、專家,總有割舍不斷的鄉情。因此,繁榮嶺南文化、研究嶺南文史,應當更多地把目光延伸至廣袤的嶺南鄉村,更多地到鄉村去開展“田野調查”,更多地關注鄉村的文化振興。
有一段時期進行的城鎮化建設,無論是規劃還是實施,總會留下一些遺憾:多了高樓大廈,少了歷史文化。好些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跡,在推土機的隆隆馬達聲中傾刻間不復存在。一座缺乏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的城市,是沒有根基和厚重感的。現在推進鄉村振興,千萬不可重蹈覆轍,在“振興”聲中讓鄉村文化再度被遺忘、被摒棄。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五位一體”部署,把鄉村文化振興放在第三位。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不可分割、不應忽視的重要內容,必須納入總體規劃中同步推進。不但要加大挖掘、保護的力度,而且更要重視弘揚、傳承和創新;不但要加大投入,而且更要開拓市場。實踐證明,以鄉村文化建設帶動旅游經濟是有效的。鄉村文化興旺了,精品旅游路線設置就有了厚實基礎,有更大的吸引力。
鄉村文化振興是一個重大課題,需要認真調查研究,凝聚真知灼見,盡快立法保護。要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保護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加大農村地區文化遺產遺跡保護力度”的要求,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相結合,賦予中華農耕文明新的時代內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有得力措施,真正把鄉村振興作為一件大事來辦。
振興嶺南鄉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重任。新中國成立后,嶺南鄉村發展經歷過土地改革、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階段,曾經創造了不少輝煌的業績。相信在新階段、新格局中,廣東鄉村的現代振興必定能續寫出更多厚重而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