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怡錦
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音樂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畢生致力于歌劇創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最具代表性,音樂旋律優美,人物形象生動,情感真摯。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是該歌劇中伯爵夫人的唱段,主要描述了伯爵夫人在知道丈夫移情別戀之后的痛苦心境,但由于對美好愛情又有無限向往,因此祈求愛神來幫助自己。
《求愛神給我安慰》是莫扎特于1786年創作的《費加羅的婚禮》中的重要唱段,用于揭露腐朽的西方封建貴族制度,諷刺意味十足,這是因為作者渴望脫離宮廷統治、反對封建束縛并追求自由公正,為此也可以說具備一定的時代性與民族性特點。尤其是在18世紀以后,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使得自由、公正、民主等思想快速傳播,《費加羅的婚禮》這一歌劇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音樂藝術作品的創作往往與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個人的成長經歷等因素密切相關,而《求愛神給我安慰》這一選段則充分表達了對統治階級貴族的不滿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雖然這一選段的影響十分深遠且廣受好評,但由于其主旨及思想與當時的統治階級思想具有明顯的沖突,為此在約瑟夫二世時期是禁止上演的歌劇。
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全段建立在降E大調之上,以四二拍節奏為基礎,音域在d1至a2之間,以小廣板速度為主,即緩慢而莊嚴,既有引子、又有間奏、還有尾聲,相對完整,是典型的兩段式結構。分析引子部分(1~17小節)可知,其樂句均遵循降E大調,并以小跳、保持或經過音等元素來豐富內容,進而構成了優美的旋律,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而結尾處落于3個休止16分音符以及半休止音符之上,以此來給予觀眾以足夠的想象空間。第一樂段(A段)為18~25小節,主要采用了“2+2”及其平行結構,即在每兩個小節處做一次停頓處理,同時以下行二度來表達伯爵夫人的嘆息,營造一種如泣如訴的感覺,樂段行至“求愛神給我安慰”一句,做上行模進式旋律變化處理,而“別讓我再悲傷流淚”一句做小跳、下行二度至結尾處半終止處理,同時以間奏緊密的連接第一樂段與二樂段(B段),其范圍為28~49小節,這一段主要由三個樂句構成,前兩句極度相似,而第三句依旋律緩慢上行以配合情緒上的變化,與歌詞內容十分契合,以高音f2為開端并配合3次小連音來推動情節發展,進而表現出伯爵夫人無可奈何卻又不忍放棄的心理,尾聲處落在連續兩個K46-D7-7和聲之上,這一部分中的長音相對明顯,且通過一連串的小音符輔助來引導觀眾陷入深思,最終以主和弦來結束全曲。
分析《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旋律特征可知,具備古典主義音樂旋律的調式調性,整體聽起來較為平衡且無不對稱音程,全曲以小廣板速度為開端,為此其旋律較為舒緩且連貫,以相對較長的前奏來渲染全曲的悲傷氣氛,進而凸顯主人公郁悶及愁苦的心境。在引子部分結束后,主要通過加強強弱對比來突出較為輕柔的主旋律,并以此來表現情感上的細微變化,再以相對舒緩的旋律引出了伯爵夫人的吟唱部分。分析18~49節可知,第一句“求愛神給我安慰”直接表述了其心境,隨后的三句為第二部分且前兩句較為相似,其旋律線條也較為連貫,到達第三句即全曲高潮時,莫扎特采用連續7個八分音符上行的方式實現了降b1到降a2的和諧轉變,同時借助自由延長處理以表達伯爵夫人內心活動的雜亂以及心境情感的細微變化,進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此處莫扎特采用了“反襯”這一手法,這是因為雖然伯爵夫人極度悲痛但卻要抑制自己的情感,隨后的旋律趨向于平穩,以較為低沉的音效來襯托伯爵夫人一心求死卻又不忍放棄愛情的矛盾心理,且莫扎特以8個十六音符上行處理隨后下滑的方式來營造悲涼的氛圍,在結尾處再次重復“或者讓我死亡”這一句,再次強調伯爵夫人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其內心的真實情感。
《求愛神給我安慰》的伴奏與和聲設計十分精巧,這是因為莫扎特希望借助多變的和聲以及豐富的織體類型來完美的刻畫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心理活動,以此來成功塑造貴族夫人這一人物形象并準確的表述作品內涵。就樂曲的前奏部分而言,其速度相對較慢,莫扎特靈活的運用了降E大調屬音的大三和弦,希望以此來突出其高貴典雅的貴族身份,加之T-D交替變化以強調全曲的調性,同時以連續16分音符的左右手交替演奏來突出主人公焦躁及不安的心理狀態,而前奏的尾聲部分連續兩次進行了K46-D-T即復式全終止處理。分析《求愛神給我安慰》這一詠嘆調的特點可知,以降E大調為開端,其內容相對短小且精煉,處于降B大調的歌詞只有兩句,在“或者讓我死亡”這一句處又回到降E大調并在此處結尾。分析全曲的高潮部分可知,除了7個連續的八分音符上行處理外還有T持續這一手法,左手處的織體伴奏相對穩定,而右手處連續16分音符較為緊密,通過將主旋律與織體進行強烈的對比來增強全局的層次感并以此來烘托人物的真實情感。莫扎特充分利用了和聲來強調調性,同時用以合聲與伴奏織體的完美融合來準確的表達伯爵夫人的當前狀態,即以較為簡單且相對平穩的織體來描述主人公的平和狀態,同時以變奏織體的變化來貼合其內心情感的波動。
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歌詞為意大利語,意大利語主要有a、e、i、o、u這五個單元音,通常使用這五個單元音或靈活的將兩個或更多的原因進行組合來準確發聲,這一唱段的歌詞較為簡單且非常流暢,而閉口音i與o的使用頻率相對更高,在演唱時一定要注意其咬字。以元音“o”為例,其本質為寬母音,為此演唱時應當聲入頭腔,即采用頭腔共鳴的方式,配合嘴型即做微微收攏狀,進而呈圓形以發聲,從而使聲音能夠在腔體之內流暢的運行;以元音“i”為例,其本質為窄母音,發音時要求演唱者將嘴角微微外咧,雙唇保持扁平狀態,其聲音應當做到窄而扁。意大利語中共有16個輔音,可分為清與濁兩種輔音,吐字時以氣流沖破發聲器官的阻礙進而發出的聲音,且輔音只有與元音進行完美配合才能實現各種語音的順利發聲,以輔音p為例,在與元音o聯合發聲時,一定要采用頭腔共鳴的方法以此來避免影響元音的發聲,而作為歌曲的開端更應當做到圓潤與柔和,咬字的痕跡不可太重,也不可含糊不清,而對于歌曲中上行9度的快速跑動而言,演唱者應當保持演唱時母音不變形,配合氣息等其他技巧來實現高音的完美展現,而對于結尾處的“ri”這個音的處理,一定要確保其實值足夠短,演唱者應當將口腔打開并盡可能減少聲音接觸面,使其保持在腔體之內又不可顯得過滿。
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對演唱者的氣息控制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就這一唱段而言氣息應當處于飽滿的狀態,且演唱者應當能夠實現對氣息的有效控制以及靈活應用,進而才能得到較為流暢且自然的演唱效果,且對于這一唱段而言其中具有許多高音以及長音的設計,都需要演唱者以流暢的氣息來加以支撐。以28、29小節的旋律為例,雖然看似終止,但實際上卻是演唱者“藕斷絲連”的處理,這要求演唱者能夠做到“聲斷氣不斷”,以此來實現歌詞內容的準確表達以及人物形象的有效塑造。以40~43小節為例,要求演唱者應當一口氣唱完,呼氣時應當做到緩慢而均勻,聲音應當隨著氣息的呼出而自然流出,演唱者在吸氣時應當做聞香狀,一定要將氣息沉至丹田,且吸氣時應當借助鼻子來吸氣,若需要保持長時間氣息則可以采用口鼻共用的方式,進而有效避免因頻繁的換氣而導致音色及力度的不一致或是樂曲的不流暢,而對于旋律較短且音域較低的演唱內容,演唱者并不需要吸滿氣息,少量吸氣即可達到要求,反之對于音域較高的演唱內容而言應當多吸。除此之外,演唱者應當確保自己的演唱姿勢處于一個舒適且放松的狀態,切不可過度放松而導致聲音無張力,又不可過度緊繃而導致不連貫。
演唱者自身音色與演唱的音量均為聲樂演唱效果的直接影響因素,為此演唱者在處理作品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于速度的快慢、聲音的大小以及力度的強弱等基本要素予以高度重視。對于演唱音色而言,不同演唱者均具備不一樣的音色,且不同的角色塑造需要以不同的音色來加以支撐,分析《求愛神給我安慰》這一選段中的伯爵夫人形象,歌者在演唱時一定要確保音色的純凈與細膩,以此來突出其高雅且典雅的貴族形象,同時還應當確保聲音清晰、靈動且富有彈性,以此才能充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對于音量的控制而言,這是莫扎特歌劇作品中要求相對較為嚴格的元素,這是因為適度的音量可以更加準確的描繪出主人公的內心活動,而這種音量控制效果需要以演唱者的基礎演唱水平及控制能力為前提,需要經過專業的科學指導以及反復的日常訓練才能夠實現,且演唱者應當對人物特點及作品內涵進行詳細的了解與深入的分析,進而做到演唱時從主人公角度出發并富含情感,才能給予觀眾以最好的視聽感受。
分析這一選段的故事背景,伯爵夫人獨自一人處于臥室之中,華麗的環境與其孤獨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丈夫因移情別戀而對她日漸冷漠,這令她深處痛苦與哀傷之中不可自拔,但她始終向往著美好的愛情,為此才向愛神尋求幫助。在選段的1~8小節之中,莫扎特每隔兩個小節便做一次停頓處理,為此演唱者應當深吸氣并以嘆息的方式呼出氣體,關注每句話的開端處理,不可過重亦不可過輕,應當維持音色的飽滿狀態且始終保持在同一位置進行連貫的發聲,演唱者的演唱處理應當與歌詞相貼切,以“別讓我再悲傷流淚”一句為,其旋律下行并隨樂曲行進變為低音B同音反復,上行至最高音處,通過延長演唱的處理方式來充分表達伯爵夫人的內心的狀態及情緒的變化,隨著樂曲的行進直至高潮進而得到情感的釋放,為此對于此處的高音處理應當把握適度的原則,即音量適度、音色圓潤、共鳴充分、保持連貫等原則,歌曲行進至19小節處對第一句加以重復,但莫扎特通過對節奏的變化處理以突出伯爵夫人渴望重獲愛情的迫切心情,演唱者應當隨節奏的起伏控制好音量的處理,而對于上行9度的快速跑動音符,演唱者切不可太過用力,在控制音量的同時確保音色的清晰與飽滿,以充分打開共鳴腔體為重要支撐,在“或者讓我死”這一句歌詞的演唱設計上當盡可能從伯爵夫人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情感的宣泄,莫扎特以結尾的低音設計來表達其悲苦與憂郁的狀態,為此也可以說演唱者在控制音色及音量時一定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當下的情感狀態。
莫扎特基于當時的創作背景及自身創作能力在創作《費加羅的婚禮》時使歌詞與音樂完美契合,以一種戲劇性手法展現矛盾沖突并塑造人物形象,倡導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在《求愛神給我安慰》這一選段中,可以看作是他不畏強權、堅守初心及渴望自由的真實寫照,這與當時的封建統治思想背道而馳,但無論是在當時的西方封建社會還是當下的和平年代,這種精神都是值得高度肯定的。通過對這一詠嘆調的深入分析,我們了解了伯爵夫人這一形象并準確的把握了歌劇的中心主旨,對正確演繹這一作品具有重要意義。歌劇的演唱不僅是對旋律的簡單重復,更應當是對情節的準確敘述以及對情感的準確表達,演唱者應當對人物角色具有高度認同感并真正從主人公角度出發來體會其情感變化,進而在各種演唱技巧的支撐下提升演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