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海州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建設與需求逐步增加,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和推廣既起到了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又通過文化館向人們傳遞了自信、陽光、健康的生活理念,對陶冶群眾身心、豐富群眾娛樂文化形式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文化館普及群眾音樂文化工作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不僅增強了國民的精神建設,而且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也滿足了社會物質文化發展需求,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群眾音樂文化通常在廣場舉行,表現形式多樣化,但卻大多集中在節假日舉行,置辦活動所需要的器材、設備多數由群眾自發籌備,缺乏一定的專業性,相關政府部門參與度低,導致這類活動在普及和推廣上存在較大的困難。其次,退休人員、藝術專業的中年群體等是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年輕人關注程度較低,導致音樂活動不僅內容單調,而且具有一定的松散性,限制了其效能與作用的發揮。
當前,國家和政府對活動的重視程度雖然有所提升,但是相應的政策、經濟、人員投入力度較小,對其組織和開展缺乏必要的指導、規劃和引導,不僅增加了音樂文化活動的普及推廣難度,而且也限制了其文化惠民作用的效能和發揮。比如,活動缺乏政府部門提供的物資支持、技術支持以及資金支持,導致音樂藝術活動無法得到廣泛開展,直接限制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質量的提升。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群眾音樂文化不僅起到了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而且還滿足了國民精神層面的需求,有利于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同發展。本文針對文化館在普及和推廣群眾音樂文化中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具體分析如下:
音樂干部隊伍素質與水平不足,直接影響了文化活動的效能和作用。因此國家和政府應加大經濟投入、政策投入,選取多樣化的方式,建設高水平的音樂文化團隊,以發揮專業人士的指導作用。比如,政府可以組織基層群眾和文化館工作人員參加免費音樂、舞蹈等文化的培訓活動,吸引更多的人群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長此以往可以推動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穩定發展;政府還可以牽頭聯合當地的廣電、教育、文聯、婦聯、科技等團體密切合作,為群眾音樂文化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讓基層群眾感受到精神的升華的同時,共同為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當前,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的參與者以中老年人和退休者居多,社會受眾面較小。因此,文化館應加強群眾音樂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吸引青少年、企事業單位、各個社區的工作人員參與到活動中來,也可以聯合當地媒體定期舉辦音樂節目、音樂競賽等,充分調動群眾對音樂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和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我國民眾的音樂文化建設,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在推廣普及群眾音樂文化史時,文化館應加強加大力度收集和整理當地的民族音樂素材,并定期舉辦音樂愛好者在學校、展覽館、報告廳等地點展示本土音樂文化,讓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提高群眾音樂文化的受眾面和影響力度。比如,文化館可以聯合當地媒體和音樂專業人才制作一些易于傳唱弘揚主旋律的本土音樂作品,通過推廣和普及豐富群眾的音樂文化形式。
文化館承擔著提高當地群眾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職責,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文化館工作者可以定期組織免費培訓活動,讓音樂、舞蹈、葫蘆絲、笛子等文化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校園,選舉并編排適合初級群眾學習的內容,吸引更多的音樂愛好者參與到培訓活動中來,從而發揮文化館在文化引領區域的效能和作用,不斷促進我國群眾文化藝術步伐持續前進。
文化館在推廣和普及過程中不僅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還通過組織群眾音樂文化活動陶冶了國民的情操,提高了國民的精神文化素養,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