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伶俐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本組成部分,發展迅猛,但水平總體偏低。對于本科教育,職業教育在各方面,包括社會服務方面有比較大的差距。造成差距有多種原因,有自身定位不準確,學校不重視,教師能力不足,還有些歷史原因?,F實環境下,職業院校如何突出社會服務技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通過淺析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職業教育如何提高其社會服務能力。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雛形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2000年左右迅速發展。據教育部官網統計,截至2021年5月11日我國高等職業院校1430多所,本科院校1265所??梢?,職業院校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礎部分。
高等職業院校在數量上和本科院校持平,但總體看教育,社會服務上有點差強人意。目前看來,執行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將來的變革方向也是其特色。所謂的校企合作在我的理解就是企業中的工程師參與到教學中來,向學生傳授實踐經驗,學校也可以提供場地供企業的實習生來實習,學校的老師也可以提供企業的崗前培訓,相應的學校的畢業生畢業后優先選擇我們的合作企業。當然學校在選擇校企合作企業的時候,要考量企業的競爭優勢,專業方向等等。從經驗上來看由政府控股的或政府部分控股的企業,更傾向于校企合作;創新和成長型的企業,我們也要盡量促成企業合作;企業與學校專業越對口,其參與校企合作的幾率越大。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時期,要提前進行新型教育戰略模式,職業教育的集團化不妨可以一試。
1.職業院校的定位問題
從職業院校的形成看,縱觀我國高職院校大多數是由中等??坡殬I學校、成人教育學校通過升格重組的。所以大部分思維模式,辦學模式停留在中專技校。這就造成了有些高職院校辦學沒有方向,國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規范高職院校,但形成成熟的教育理念需要一段長期的過程,所以高職教育實現很好的社會服務能力還有一段路要走。
2.大眾認知
大眾的對職業教育的認知不夠,對其社會服務的能力持懷疑的態度;少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的思維依然停留在中專時代,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社會服務的觀念,各個層面社會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或開展的形式比較單一。
3.教育測評模式有待改進
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考評方式比較單一,即教師自評及院系領導、學生、教師互評等,但是職業教師與實踐聯系較為緊密,如果僅用這種考評方式,就與高職院校操作性強不相適應。所以,職業院校應該在考評教師方面、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實際運用、市場的需求導向會提出更高要求。所以高職的管理模式需要改進,建立一套適合職業教育的考評機制已勢在必行。
先確定好職業教育的定位才能更好地發展,職教的定位要密切聯系地方產業與學校專業,專業和企業對接,服務產業發展,真正做到產學研一體化。這就要求其“高等性”“職業性”“地方性”指向明確,其中“地方性”筆者覺得是指學校的服務對象是地方經濟發展或者是行業發展,充分發揮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傊?,應根據學校的專業,結合地方特色經濟,做到產業和實踐相結合,成功搭建好服務平臺。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僅僅停留在專業上,與當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是不匹配的。我們要鼓勵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與相應專業對口的本科甚至研究所合作,獲取相應的專業人才資源。改善教育機制來鼓勵優秀畢業生報考高等職業學校。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下一步還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有中國特色,和國際接軌的職業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