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璐 呂昀澤 陳興賓
(井岡山大學,江西 吉安 343009)
黨中央始終以黨政文化建設為抓手,引導各社區力爭做到黨政文化建設的最小單位為社區甚至于網格化。受疫情影響,人們出門較少,因此思想的領導變得愈發重要,但這也恰恰是我國的政治制度優勢。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即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價值。這意味著要想實現個人的價值表現,共同體是必需的構件。相比虛假共同體的形式自由和階級自由,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所有人遵循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的個人發展中肯定存在個體差異,這時候人們可以在正確政黨思想的領導下盡情發揮個人才能,為國家獻計獻策。因而,黨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對常規的條線管理模式,基層社區層面的聯防聯控機制是社區多元主體和政府各部門在統一領導和協調下就突發性公共事件進行聯合預防和控制的機制。社區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是聯防聯控的具體落腳點和實踐場域。如果社區協同治理機制無法有效滿足不同利益群體多元化的訴求,就有可能導致社區治理失序。因此,提高社區協同治理能力和社區聯防聯控水平對于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次重大疫情風險的防控中,中央強調疫情防控重心下沉基層,與此同時防控資源、力量也迅速下沉基層。而社區作為人們重要的生活單元,自然而然地成為疫情防守與控制的重要陣地。S 社區在疫情防控前期凸顯了其作為外防輸入、內防輸出的重要戰略地位,但由于S 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型地區,較其他城市社區經濟建設水平低以及老齡化嚴重,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使得S 社區在疫情風險應對前期主要存在防控隊伍建設落后、動員能力不足、信息治理薄弱等困境。因此,探究S社區面臨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徑,補齊社區面臨重大風險時的能力短板,對于優化社區治理就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社區治理專業化水平不足。伴隨著社會治理專業化和精細化程度的需求,各地加大了大學生社工招錄比例,尤其是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社區工作者成為守護社區的中堅力量,重要性愈加凸顯。但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在社會治理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上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社區工作者持證上崗率不高,基層社會治理專業化服務不足,缺少專業化人才,尤其缺少心理咨詢服務、法律咨詢服務、行政復議、仲裁等居民訴求多、可替代性差的專業性社會治理人才。此外,社工、輔警等非行政事業編制社會治理工作人員晉升渠道不暢,尚未建立穩定社會治理工作人員的職稱晉升與工資增長機制,經費保障跟不上,待遇水平與工作強度不成正比,專業型社會治理人才面臨流失困境。
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以基層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縱向構建上下聯動、高效運轉的社會治理聯動工作機制。橫向構建多方聯動同心圓,凝聚多方力量,匯聚基層社會治理的磅礴力量。加強基層黨組織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其他組織的引領性、聯動性與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與戰斗力,發揮黨員干部的帶動性與示范性,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強化隊伍建設,增強社區治理專業化水平。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保障城鄉社區工作者合法權益,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吸引力,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過硬、群眾基礎好的基層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夯實社會治理的根基。一是提升社區工作者職業水平。制定支持政策,吸引具有心理咨詢服務、法律咨詢服務、行政復議、仲裁等居民需求量較大的專業人員加入社工隊伍。搭建校社合作臺,與高校、職業院所合作,建立社區后備人才資源庫。二是擴展社工成長空間。完善政府保障、社會力量支持的多元經費保障機制,逐步提高社工、網格員待遇。健全完善“高級社工師”職稱評價制度,創新人員編制管理,在社工職業發展、薪酬保障上給予更多政策支持。
我國的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從開展至今已有數十年,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還是21 世紀80 年代中期的社區服務建設,經歷了從單一的政府管理社區向多元化現代城市社區的治理轉變。
加強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是深入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需要,是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的宗旨的需要,是加強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不著手解決社區工作實踐中,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社區文化中“黨”的基本要求、“政”的根本目的就無法在社區中傳播,影響整個社區、整個社會的黨政文化發展。
第一,社區成員參與度不高,主體意識有待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應具有影響社區成員政治態度、為社區成員灌輸先進價值觀念、提高社區成員精神凝聚力的作用,因此需要社區成員相互學習和影響。日前的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實踐表明,現階段的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還是以黨和政府為主體,注重社區成員的黨政文化灌輸,忽略了社區成員才是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主體這一重要原則。政府的公權力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就是將社區成員放在被動接受的位置,以動員社區成員參與為主要內容,容易引起社區成員的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造成社區成員的疏離,動搖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傳播環境。
第二,社區硬件設施上滯后,物質支撐有待趕上。文化基礎設施是文化建設的基石,是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載體,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順利實施有賴于社區各項硬件的合理建設。如進行黨政文化宣傳的“社區黨政書屋”,開展黨政文化活動的“社區黨政廣場”,方便社區成員進行黨政文化交流的“社區黨政會談室”等等。缺乏與社區黨政文化建設配套的相應的文化基礎設備,就會將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制約在理論層面或者讓實際建設寸步難行,社區成員間進行文化交流的機會大幅減少。此外,由于缺乏對城市社區黨政文化的經濟政策性支持,很多地區的城市社區建設者都面臨著文化建設經費嚴重不足、文化建設設施建設不到位的窘境,因而會導致社區成員對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失去信心,社區成員的黨政文化建設民眾參與度直線下降,社區文化建設也容易的流于形式化和口號化。
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是面向群眾的文化宣導,貼近群眾、關注民生是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工作的根本。從這個角度出發建設社區黨政文化,就需要從內容上下功夫,貼近社區生活實際,貼近社區成員生活,關注社區成員重視的熱點,拋棄走形式、假大空的黨政文化宣傳口號,真抓實干地解決社區群眾生產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從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內容上看,要從“文件”走向“文化”。做到精心組織、充足準備,務求做到黨政與文化的完美結合,突出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滲透力和感染力,用貼近社區群眾的富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黨政文化產品滿足社區群眾的黨政文化需求。從群眾路線角度審視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尤其需要解決群眾密切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正做到黨政文化建設的成果讓社區群眾受益。最后,要從城市社區黨政文化的內容層次上貼近社區群眾,不能曲高和寡。減少理論性、抽象藝術性的文化產品投放,而是從社區群眾的欣賞能力出發,發展戲曲、影視劇、電影、廣播節目、網絡視頻、相聲、小品等社區群眾樂于接受的形式,才能體現社區成員對黨政文化建設的心愿。
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中需要重視先進典型的宣傳和推廣,這是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工作中建立正確導向、展示先鋒模范作用的體現。社會生活要求社會成員具有積極向上的奮斗傾向,尤其是對先進榜樣的模仿,這是源于社區成員作為社會人的需要和積極從眾心理。社區黨政文化建設中可以樹立一批黨政文化建設典型,弘揚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黨政文化,同時也是將黨政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局部具象化的過程。對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挖掘和塑造也需要堅持共性和個性并存的馬克思主義觀,將時代性、客觀性作為衡量先進典型的重要指標。
第一,具有時代性的黨政文化建設先進典型。所謂先進典型是存在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的,能夠反映所在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文化需求,因此城市黨政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發掘要注重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第二,具有客觀性的黨政文化建設先進典型。被塑造成為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先進典型的人物或事跡仍然是普遍性和個性的統一體,也是平凡的城市社區一員。因此在進行黨政文化典型推廣過程中,一定要時刻堅持客觀真實的標準,不能單純渲染典型人物事跡的“高、大、全”,而脫離實際,這樣的黨政文化宣傳是無法深入基層社區成員心中的“過場式楷模”,缺乏親和力和感染力,容易使城市社區成員產生抵觸,影響了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的成效。
此外,通過建立城市黨政文化社區試點,在小范圍內將新時期黨政文化進社區的諸多有益因素匯聚在一起,在城市社區建設發展較好的地區率先展開城市社區黨政文化建設試點,通過設立這種基層政治體制改革試驗區,進行實踐上的先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