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莉
(新疆阿合奇縣委黨校,新疆 阿合奇 843500)
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必須要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鄉村要振興,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今年兩會中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將人口小于十萬的縣合并,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城市對發展落后縣的“人才虹吸效應”。鄉村想要振興,就要吸引人才回到鄉村、投入鄉村,沒有人氣的鄉村沒有辦法真正實現振興。那么如何才能吸引有才之士回到鄉村、貢獻自我?就涉及到了民生保障問題,即物的問題。如果要讓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就要提出一套讓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人們之所以去城市,因為城市的基礎設施配套好,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集聚。這恰恰正是鄉村的短板,道路坑坑洼洼、鄉村小道彎彎繞繞、夜晚求醫無門、教學資質平平,這樣的鄉村,無法吸引有識之士回鄉發展。要解決物的問題,離不開財力支持,也就是錢的問題。財政資金要鄉鄉村大力傾斜,引導鄉村建設好配套基礎設施,配套優質的教學、醫療資源,打造優美舒適宜居的鄉村環境。同時,也要吸引有識之士在鄉村投資。經濟學上說,通常沉沒成本越大,越讓投資者無法輕易放手。因此,吸引鄉村投資,既可以助力鄉村振興,也可以為鄉村留住人才。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只有集全民之力量,匯全民之精銳,才能穩步實現振興。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顯,鄉村建設中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人文建設等都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矛盾。鄉村興則國家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施鄉村振興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完善基礎設施,實現鄉風文明則是其中的應有之義。
為何國家極力追求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有6 點原因:1.從制度層面上看,我國是社會主義道路,總的目標是共同富裕,而由于中國國情與國際發展需要,小平同志定了“先富帶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調子,現在一二線城市富裕了,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必然是要搞鄉村振興來帶動底層勞動人民富裕的。2.從經濟層面來看,沿海及一二線大城市發展疲敝,發展的上限在短時間內難以有大的突破,而鄉村振興所帶來的增量是極大的,屬于廣闊天地,大有所為。3.從發展規律層面上看,歷史上每朝每代的內部戰爭,均是有貧富差距過大,底層勞動人民看不到翻身的機會而導致的,因此新中國要跳出歷史周期律,除了建設人民民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縮小貧富差距。4.從文化發展層面上看,中國崛起除了經濟崛起之外,更需要的是文化崛起,只有文化昌盛足以對外輸出,世界人民才會信服中國的崛起。而文化發展單靠少數城市發展必然是不夠的,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體現在已較發達的大城市在,鄉村中很多文化風俗也是文化精華。5.從人口結構層面上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鄉村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人口數量如此巨大的農村,如果沒有振興起來,那么第1/2/3 點也就無從談起。6.從人類發展層面上看,人類大范圍的集中居住城市,勢必縮小了城市的生產規模,因此要完成我們生活必需品的補級,鄉村振興必然是可以帶動產業興旺,使得內部發展結構趨于穩定。
鄉村發展的好與壞,能否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關鍵在于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否完善。比如在大力發展電商網絡的今天,許多鄉鎮因為網絡設施的安裝,以及交通道路的滯后,導致許多帶有鄉村特色的質優農產品坐不上這列快車,使之與社會發展越發脫節,經濟發展也較為困難。因此,要想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提升鄉村生活水平質量,我們需要大力修建鄉村公路,完善交通路網,做到村村通。同時也需要完善網絡設施建設,以及供水安全和電網升級改造,做到鄉村發展有保障,農村生活有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伴著鄉風文明的提高,曾經的小橋流水如今變得惡臭橫流,曾經的青青小路如今隨處可見丟棄的生活垃圾,濫辦酒席造成浪費嚴重的現象屢勸不止。歸其原因,或是因為我們在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實現創收的時候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建設,精神食糧的缺乏致使群眾出現精神貧困。為此,我們在實施鄉村建設大搞經濟發展也不能忽略人文精神的建設,如修建鄉村圖書館,引入村民感興趣圖書和農業種植相關方面專業知識類圖書,同時配備一至兩臺能網上電腦設備供群眾使用查閱資料,其次使之與縣或市圖書館聯通,做到圖書互借互還。所以說振興農村,平衡城鄉發展,解決這個最大的發展阻礙問題,才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也是先富后富的根本意義。發展農村鄉鎮,提高基礎設施,增加工作機會,拓寬消費市場,吸引人口回流。同時也能減輕城市人口集中化,減少過度競爭,提高待遇,這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否則強行提高福利待遇也是毫無用處。鄉村振興,首重的應當是交通和產業。扶持產業,加速產品流通,加強城鄉一體化,最終的最終都是為了提高在本地的收入。前面最艱難的,看不到回報的這幾步,就需要鄉村振興局來推動。
唯有經濟建設和精神建設同步推進,才能促進鄉風文明的建設,建設新時代下的文明、美麗、和諧新農村。例如,曹縣王集鎮按照“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輻射帶動功能、創建最佳人居環境”建設理念,持續對鎮駐地進行提檔升級,改造過程中堅持上下同建的原則,在拓寬路面、修建馬頭墻、做好綠化工作的同時,加大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地下管網,實現了鎮駐地部分道路有線電視,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光纜的入地,道路整潔程度明顯提升。曹縣副書記梁惠民提出,各級各部門要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精準施策,穩妥有序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要加大美麗宜居鄉村綠化力度,引進適宜本地氣候的綠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水平,增綠富民。要堅持問題導向,全力做好居民安置保障工作,加快新居建設進度,著力優化配套服務,確保群眾早日住上新房。王集鎮的這些做法充分做到了美麗鄉村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完美結合,,是很好的例子和很優秀的代表,為推動我國城鎮發展做出了貢獻。
習總書記曾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它包含幾個方面的內涵。一是人們只有在綠色的環境下才能生存,人們不能在環境污染,氣候變異的環境下生存。為了讓經濟發展可持續進行,人們要發展綠色產業。二是不同的區域,就不同的綠色產品,綠色產品可以成為讓企業發展的金山銀山。三是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特點,有些區域適合開展農業生產,有些區域適合進行產品加工,有些區域適合開展第三產業。而為了讓經濟發展可持續進行,產業鏈所有環節都要開展綠色產業發展。由這一建設思路可知,農村地區應當以農村經濟發展、產業興旺作為支持。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利用改善農村環境的契機,發展旅游業、服務業,實現產業多元化、融合化。現在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最佳方法,而且綠維文旅在鄉村旅游規劃方面還是有比較多的經驗,相比于專一的鄉村旅游規劃公司,綜合開發規劃設計的經驗較多,并提出了獨有的農旅雙鏈模式。
鄉村善治也需要強力的組織者、領導者,當務之急需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不僅可以通過建立黨建聯合體,保持基層組織的整體性;更要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引領社會風氣。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不僅可以通過建立黨建聯合體,保持基層組織的整體性;更要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引領社會風氣。“善治”也離不開“善法”,在鄉村治理過程中,需要創新制度,制定權力清單,明確權力邊界。一方面明確干部責任、工作標準、工作進度,以制度倒逼干部履行職責;另一方面,將獎勵、評優與工作成果掛鉤,激發干部熱情。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幫助各村各縣找到自身定位,有效率的參與進現有的經濟生產體系中。把現在產業最集中的地區的一部分生產職能,解聚到各個鄉鎮,在鄉鎮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為鄉鎮輸入更多的商業和經濟人才。同時要設計好配套的制度,比如村鎮生產的規模,村鎮集體經濟所有制怎么運作等等問題都需要明確的方案和指導。
除了找到經濟上的定位,還需要提高鄉村在基礎民生上的保障,縮小教育和醫療方面和城市的差距。才能把需要的人才留在鄉村。鄉村善治還需要探索多元參與的鄉村善治就是要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強化基層黨建工作,進行制度創新,實現多元自治。走鄉村善治之路,應當以農村經濟發展、產業興旺作為支持。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利用改善農村環境的契機,發展旅游業、服務業,實現產業多元化、融合化。對于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群體、特殊群體等,要提出救濟措施,它包括生活上、經濟上、法律上的救濟措施等,令這類群體活得有尊嚴。
在開展鄉村法制建設時,首先要做好普法宣傳。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人們受民風民俗、宗法制度的影響,人們對法制還不太了解,在遇到問題時,人們常常應用習俗代替法律,用人治代替法制。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鄉村黨組織領導干部要帶頭普法,并擬訂普法宣傳實施的指標。
“善治”也離不開“善法,部分鄉村干部自己也不懂法,并且也不尊重法律,于是造成部分地區,部分鄉村干部帶頭踐踏法律,為自己謀私利的問題。在鄉村治理過程中,需要創新制度,制定權力清單,明確權力邊界。一方面明確干部責任、工作標準、工作進度,以制度倒逼干部履行職責;另一方面,將獎勵、評優與工作成果掛鉤,激發干部熱情。
鄉村善治還需要探索多元參與的。鄉村要制訂自下而上的監督渠道,令人民群眾可以舉報不法分子,監督鄉村干部的工作進行。
鄉村振興對于緩解大城市資源聚集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城市中剝出配套到鄉村,既可以帶動區域發展也可以降低成本。而城市對接全球市場,鄉村對接這種城市,才能在產業鏈升級的時候把價值和財富真正的傳導。這種發展思路從大灣區到長江流域正在進行。
沒有鄉村的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刻不容緩。以人為本,走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關鍵是制度框架要“穩”。讓我們夯實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城鄉自由發展,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使美麗鄉村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