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河南 鄭州 450042)
近年來,平安建設的發展經歷了以下變化。首先是治理主體發生變化。地方公安機關負責平安建設,然后到中央公安機關,再到中央政府,繼續發展到當前形成由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相結合的協同治理階段。其次是平安建設的內容變化。平安建設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不僅僅是防范與控制工作,也包含著建設和宣傳工作。具體來說,一方面是對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違反規章制度和法律的行為及時進行處罰[1]。另外還有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建設和宣傳,樹立公民的規則意識,從積極的角度進行價值觀的引領,激發社會向善的力量,降低威脅因素和社會事件的發生率,對群眾進行多種形式的教育,例如開展平安建設的防控講座、宣傳活動,提升群眾對平安建設工作的了解度和支持度。將這些方面都納入平安建設體系的建設,才能使平安建設的內容更加豐富和完善。第三是平安建設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變化。從早期的人工排查巡邏的單一技術手段到當前能夠運用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手段進行防控的多元技術手段。高清攝像技術、網絡爬蟲技術、智能匹配技術的運用,極大提高了平安建設的效率和質量。
構建多層次的分析研判機制,要在對事件發生前或發生早期進行信息分析,并根據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首先,研判對象既要包括對現實社會事件當中的信息抓取、分析、預警,也要注重對網絡虛擬環境中信息的判斷和整合,并將網絡信息與現實信息結合比對分析,以提升研判機制的準確性與時效性;第二,要整合國家力量與地方力量,充分發揮系統論等學科的指導作用,構建國家與地方平安工作聯動協同機制。第三,構建城市與鄉村平安建設相結合的機制。不僅重視河南省內城市的平安建設工作,省內鄉村的社會治安管理和平安建設基礎設施發展也應同步發展。與此同時,構建“城市-農村”相互聯動的工作機制。在社會重大事件,例如違法犯罪人員的追蹤、突發網絡輿情研判等方面形成相互銜接的工作局面。第四,強調多元主體共同工作,政府和社會力量都參與到平安建設中構建研判分析機制的過程中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揮社會力量在社會事件分析研判工作中的作用。強調政府和社會協同治理,暢通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渠道,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評價權。第五,在時間、空間上的多維度研判。堅持分析研判機制全時間段運行,24 小時持續對信息進行研判分析,達到時間上的全覆蓋。同時,分析研判機制最大限度地覆蓋群眾工作生活的各個地域,達到地域上的全覆蓋。分析研判機制既包括了在思想觀念上加強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防范各種不安全因素,對身邊的潛在威脅能夠預警,并及時尋求幫助。也包括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將不和諧因素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例如通過鄰里幫助、社區居民協同等方法,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
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的工作支持,整合各方的力量健全平安建設體系建設,注重凝聚工作合力,打造整體防控、部門聯動,將信息化建設融入整個平安建設工作當中,形成黨政領導、各部門協同工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樹立“全民發揮力量、全民參與防控體系建設”的工作理念,將構建社會化平安建設體系提供理論基礎。凝聚群眾力量,做好群眾宣傳,積極組織群眾,建立群防、群控、群治的群眾隊伍,作為平安建設體系的基礎支撐和不竭動力,推動平安建設共同參與、共享建設成果的工作局面。
當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現代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背景下,單一主體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發展需求,多元主體建設迫在眉睫。多元共建的主體不僅包括政府,也包括市場組織、民間組織、非盈利組織、公益組織等,這些是作為政府的重要補充力量。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拓寬了協同治理系統的主體范圍,豐富了協同治理理論。平安建設的多元治理主體相互依存、協同工作。各主體之間在法律法規制度的規范下,確立安全管理的總目標,運用行政方法、社會動員、矛盾調解、道德引領等方法,通過建立網絡管理平臺,尋求長期合作的體制機制,協同處理矛盾糾紛。
志愿者力量也是多元主體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志愿者隊伍具有時間相對靈活、活動興趣廣泛、工作熱情高、群眾基礎好等特點,在平安建設宣傳、信息平臺構建、相互交流學習方面有重要的優勢,他們深入社區、街道、單位各個角落,為平安建設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提高群眾平安建設工作的參與度,為多元主體共治提供了堅實力量,也為增強平安建設多元主體之間的協作關系做出努力。
構建全景式信息交流機制,首先是要保證信息與數據采集的準確性與關鍵性。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全程留痕、可視化等特征,通過先進的數據技術和網絡分析,可以對關注領域和范圍中的信息進行全時段全地域追蹤,追蹤范圍和內容相當具體,數據非常翔實,準確度較高。但同時,干擾性信息數量繁多,對我們對數據的分析會造成影響,形成信息背景噪音。因此,我們還需要對海量信息進行分析,排除無效干擾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和信息的關鍵點,找到不同信息點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進而形成所需信息的全面脈絡,既能夠對已經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對當下社會事件進行研判,同時又能對將來的事件發展形勢做出科學的預測。
構建全景式信息交流機制,其次是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促進信息一體化建設,同時保障信息資源安全。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2018 年起,中央層面將實現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的全覆蓋[2]。加強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例如,對于網絡上出現的各類新型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犯罪,公安部門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定位分析犯罪實施的地點,對犯罪分子發出的詐騙信息進行攔截,并通過防詐騙電話、防詐騙短信等方式對用戶進行提醒和保護。同時,要注意保障信息資源安全。加強平安建設工作人員的保密意識,涉及工作機密的文件、信息絕對不能發生泄露,嚴禁將工作文件通過微信、QQ 等形式發送給別人,對造成工作文件泄密的人員要追究責任。加強保密工作宣傳,對于信息間諜要能夠識別,防止其以各種方式騙取信息建設工作人員的信任,繼而不當獲取工作數據。防止信息平臺受到黑客、網絡病毒的侵襲,完善計算機技術,加強對信息文件的技術保護。
構建全景式信息交流機制,第三是以信息化為支撐,注重信息采集的全面性,注重布局更多的現代化信息采集設備,全面掌握所在轄區的人員基本信息和生活基本情況。通過手機定位、視頻監控、門禁系統等方式,全域全時段進行數據信息交流。保證各社區街道信息采集設備的有效性,對于攝像頭破壞嚴重的小區要及時督促其進行整改。現代化信息采集設備的有效性應成為社區平安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于惡意破壞信息設備的人員將追求其法律責任。加快信息整合技術發展,通過信息設備對重點地區、犯罪高發地點和重點關注人員進行長期持續關注,并建立突發社會事件的預防和處理機制,保障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構建全方位齊抓保障機制的重點還包括完善輿情大數據治理的各級技術支撐。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 等現代化技術融入到平安河南建設中來。加強數據部門聯動機制,暢通數據共享渠道。將爬蟲技術等運用在社會治安管理當中,促進信息技術發展與社會治理緊密結合。
建設平安城市,要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根據平安建設的工作要求,將建設平安城市納入全局規劃,以平安建設的目標出發把握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目標要求和具體任務。加強平安建設人才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和價值觀培育。堅持崗位培訓常態化建設,設置有針對性的課程,在人才發展過程中進行理論知識與工作能力拔高,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實現平安建設多元主體隊伍的素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