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象形傳播與表情包文化生產:一種文化記憶的視角

2021-11-26 23:26:27何志榮
未來傳播 2021年1期
關鍵詞:記憶文化

何志榮

(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1982年9月19日,斯科特·法爾曼(Scott E. Fahlman)創造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電腦笑臉符號“:-)”,象征著表情包的誕生。之后法爾曼還創造了哭臉“:-(”等,這個他認為“當時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創新卻帶來表情包的病毒式裂變似的發展,表情包在短短的三十幾年后就成了新興的網絡語言。表情包在最初“惡搞”的動機上,增加了溝通交流便利有趣功能,甚至成了一種文化交流方式。“日韓的表情符號比較精致,更多是靜態表情。歐美的表情符號比較正統,不可愛,但是很實用。而中國的表情形象萌、‘草根’、接地氣”,日本網友則稱“哪個國家的表情包都沒有中國厲害”。有外國網友評價稱表情包可以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通過表情包可以了解中國文化。英國媒體BuzzFeed報道好萊塢明星的重點卻在表情包:“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加入了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人們用表情包刷屏他的主頁”,外媒如此幽默地評價中國網友的歡迎方式“Not really a traditional greeting(非傳統的歡迎方式)”。姚明表情包也被發現印在了埃及古城盧克索的官方路標圖上。2017年,中央紀委監察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上推出16款“八項規定”表情包,反“四風”、反特權等接地氣的表情包一經發布便引發熱議,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表情包在中國呈現從“草根平民”到“官方機構”都在積極使用的態勢。“人人都愛表情包”“總有一款適合你”“用表情包講故事”,表情包就像形象產業的網紅,實現了全民關注。

與越來越豐富的表情相對的,則是人們在社交網絡的交談和表達逐漸拋棄文字。“能用表情包解決的事,絕不打字”“表情包成為我社交的救命草,是我的第二張臉,是我最后的倔強”。與此相對的,不少學者開始思考“無表情包不歡”是否會影響人們的文字想象力?表情包會不會使青少年喪失一部分文字溝通能力,從個體失語到集體失語,變成烏合之眾?學者蔣建國等稱涂鴉表情包是“審丑狂歡、娛樂大麻”,青年網民正逐步成為現代犬儒主義者的代表[1],甚至有學者聲稱“表情包使用引發文明的倒退”[2]。

一、表情包作為一種“類文字”

溝通交流的視覺化進程不可逆轉。20世紀初,意大利詩人、未來主義帶頭人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曾試圖用“圖像化寫作”消解文字霸權,突破語法、標點等限制,帶來更加自由的表達。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前衛實驗成為現實。

不少學者將表情包作為一種圖像研究(吳志遠,2018;唐宏峰,2016;屈濟榮,2018),還有學者將表情包統稱為“非言語符號”(谷學強,2017;黃鐘軍,2018;趙莉莉,2017;劉林燕,2019)、多模態話語(鄭滿寧,2016;林愛珺,2019),更多的學者則將表情包籠統地作為一種符號來研究(胡遠珍,2017;饒廣祥,魏清露,2018),彭蘭(2019)則把表情包定義為與文字相區別的研究對象,擴展了表情包的隱喻特征:密碼、標簽和面具。

不管是籠統的作為非語言符號還是作為圖像來研究,目前對于表情包的本質探索還停留在視覺形式上,并沒有能夠透過網絡背景環境,挖掘出表情包的最核心內涵,幾乎沒有研究會把表情包與中國漢字作關聯。從視覺層面上來講,表情包與文字關系含混,有時候表情包是純文字,有時候文字只是表情包圖像的輔助解釋,有時候表情包沒有文字,只是靜態或動態圖片……但不等于說表情包與文字毫無關聯。當我們透過表情包的結構表象,將表情包的多重意指(字符、文字、圖像)壓縮在一個平面上,將表情包內包含文字、圖片、小視頻等多元異質元素同化為一個有機整體來研究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廣義文字學”的研究視角。廣義文字學認為,漢字是“言、文、象”三者互相交融,本身包含一種特殊的符號關系場,也就是“文字間性”[3]。中國文化符號的本質精髓是亦文亦象型,并與網絡中其他言、文、象符號共同構建一個符號關系場。法國學者德里達(Jacques Derrida)則干脆認為文字泛指一切視像符號,包含了建筑、圖畫等。

表情包處在亦文亦象的“文字間性”關系中[4],當表情包的多元異質元素被同化后,圖文雙重意識消失了,表情包被整體一元意識所取代。將表情包作為圖像來研究,還是屬于一種結構主義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和路徑,并不能夠觸及表情包的本質屬性。而將表情包只是作為非言語符號來做研究,也顯得過于籠統。表情包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能夠表達相對確定的信息內容和意義的類文字。

人類創作和傳播表情包的技術環境逐漸同步,而各國、各地區的表情包發展差異則可以追溯到其文化差異上。筆者試圖尋找在漢字文化影響下的中國表情包的繁榮機制,并讓漢字這一傳統文化與屬于后現代文化的表情包文化產生強烈關聯,利用漢字文化考察表情包文化。過去有利用漢字考察古代社會的大師王國維、郭沫若,如今筆者嘗試利用漢字視角考察網絡文明中的表情包文化,作為當下“文化自信”號召下的一種努力。

二、象形思維與表情包文化生產

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的漢字都是“象形”的。漢字的“象”,乃漢字最重要的特質。唯有“象”,揭示了漢字作為符號的根本特征。[5]世界文字大抵都源自于圖像性文字(或統稱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等),象形文字就是與個人或社會情境始終相連接的文字類型。

恩斯特·費內羅薩(Ernest F.Fenollosa)(1)恩斯特·費內羅薩(又譯為芬耐羅莎,芬諾羅薩),美國學者,《麥克盧漢精粹》(何道寬譯)中有一個麥克盧漢閱讀書目,其中第51種就是恩斯特《作為詩歌媒介的漢字》,恩斯特僑居日本,長期親近東方文化,他在20世紀初發表《論用中國文字作詩之工具》,后來被翻譯成《芬諾羅薩論中國文字之優點》,刊登在吳宓主持的《學衡》上(1926年第56期),后來何道寬將其翻譯成《作為詩歌媒介的漢字》,是麥克盧漢研究漢字的重要參考文章。認為漢字的內涵始終與外形相聯結,之所以愈變愈豐富,源自于漢字結構本身的二元性或多元性。“中國文能將若干圖畫之部分并為一字也。二物同功,譬日與月,而合為一動詞(明),此英文中所無也。”漢字的這種拼貼方式也曾經啟發愛森斯坦,愛森斯坦從中國字兩個形象元素并置而產生一個新的意念中得到啟發,將兩個不同時空經驗的鏡頭重疊或并置用以產生強烈的感受,發明了“蒙太奇”技巧。

漢字結構體現了充分的“拼貼(collage)”特征,將異質性元素通過粘貼、拼湊、并置、重疊、剪裁、組合等方法,后被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廣泛應用,頻頻出現在西方風格化的概念中:立體主義、構成主義、達達主義、波普主義……表情包的最顯著風格——拼貼,是受漢字結構多元的啟發。不可否認的是,在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也對表情包發展有著一定推動作用,這樣的發現會讓人們對文化“西方中心論”有更清醒的認識,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輔助解釋表情包在中國的繁榮發展。

隱喻(metaphor)是一種通過把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作比較來揭示該事物實質的方法,由meta(變化)和pherein(傳送)組成,其原意是搬運或運輸。隱喻無處不在,伽利略說“大自然的語言是數學”,波茲曼認為“媒介即隱喻”,中國智慧中也會有“家國同構”“天人合一”的隱喻思想。文字作為一種媒介技術,首先是它的傳遞信息功能,表現在漢字的圖形功能。圖形功能夠激發人的靈感、潛意識和想象力。[6]隱喻是一種典型的漢字造字思維,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無不體現出隱喻思維。

漢字為了表達“意”,借助于“象”來理解關系和超越事物自身的意義。表情包也會借助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來傳達準確信息。表情包起源于人的面部表情,因為“人的面部表情是易讀的,而且是世界通用的”,表情包在表情達意上更為直觀、更具感染力。

三、表情包作為象形文化記憶媒介

(一)表情包文化基因:象形與表意

“中國字的起始是象形的”(宗白華),漢字的要義在“象”,如漢字書法就是以“大象無形”傳達“無盡之意”,象形、象事、象意、象聲,無非象也,故曰“古人之象”。傳說中“倉頡字起于鳥跡”,“崇拜對象(如日月星辰、風云雷電、猴虎熊狗、祖先鬼神等)文字化”。“象形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有了“象”,一切才有了“眾妙之門”。綿延千年的中國文化之所以具有穩定性、持續性和永恒性,漢字在其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據形知意”是人類從原始時代開始一直延續的文化記憶。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文字脫離刻符載體之后的表意形式具有了傳播力,開始傳于異時異地。漢字自象形文字(主要指甲骨文和金文象形字)之后,擁有了可以脫離刻符那樣的存在性關聯而成為傳播物,因此具備了傳播力,由此有了社會交往,形成記憶。漢字也一直在產生創造性的變化,漢字自古因避諱改字、因更朝換字,或統治者自己造字(yǎn、曌zhào等),也曾出現傳教士給漢字注音等歷史。世界上許多文字都曾經歷過圖畫文字階段,然后走上拼音文字的發展道路。如腓尼基文、日本假名、女書、朝鮮諺文、八思巴文等。然而,用拼音文字書寫的詞匯犧牲了意義和知覺,也帶來西方邏各斯(Logos)中心主義。[7]拼音文字是一種“去語境化”的文字類型,漢字卻把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態保存了下來。[4](113)但在漢字簡化便于傳播之后,卻喪失了很多象形功能,變得抽象和容易遺忘。思維和概念是抽象的,記憶具有概念和經驗的雙重作用,記憶只有成為具體的形式才可能被回憶。

表情包從人物表情(紫薇、爾康、亞洲三巨頭)到動物表情(沙雕熊貓),從肢體動作到自然景觀(花鳥蟲魚、幸運錦鯉),無論是寫實派(中老年表情包,寫實為主)到寫意派(青少年劣質沙雕圖),表情包是漢字表意功能的體現和延續,是“后天”文明的創造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的“甲骨有表情”等表情包則是絕佳案例。中國網絡文化的發展需要與傳統文化進行對話和連接,傳統文化也需要搭乘網絡文化來煥發新的活力。倘若文化的歷時性中斷了,過去與現在產生了明顯的斷裂,記憶則是彌補裂痕、重建文化的最佳方式。[8]表情包作為記憶媒介,賦予了文化記憶以持續性和連貫性。

于現代人來說,表情包將會成為近幾代人的交往記憶或交流技藝。表情包在文字文化中的回憶、認同和文化傳承上,穿透了文化記憶與交流記憶之間的屏障,不僅是基于網絡文明的技術突破,打造了網絡文明下的類文字樣式,更在于能夠使意象思維方式進一步延續和發展。文化記憶為集體記憶提供了符號生產方式,[9]網絡表情包突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人們彼此協作、共同參與建立從甲骨文文字到隸篆、草書、楷書的物象、意象媒介,體現記憶的社會性歷史實踐。

(二)表情包文化記憶:強化民族國家認同

拋棄“音、形、義三要素”對文字定義的偏狹理解,“形、義、象”也可以構成“無聲文字”,一定要與固定語音形式關聯的文字定義“本身存在著一定的缺陷”[10]。表情包書寫除傳統文字之外的獨特的“網絡語言”,人們可以將它作為傳統文字的有力補充,以獨特的“類文字”形式共同書寫中國表情包文化。與語音中心主義不同,表情包雖然不具有語音功能,卻能夠象形和表意。圖像性文字文化成為中國多元化文化和民族團結一致的重要因素,原有的“文化形態”逐步沉淀為“文化認同”。表情包作為一種群體認同和歸屬,可以潤滑并消解溝通中的沖突。戲謔和狂歡化已成為了網絡文化的突出特征。表情包的傳播更多的帶有一種文化記憶痕跡,顛覆了傳統漢字的符形,帶來類文字更多元化的一種發展,而其核心思維卻是傳統漢字的一種延續。

饒宗頤認為,構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漢字是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近代以來,雖然經歷過“去漢字化革命”和“拼音化革命”等否認批判漢字事件,漢字依然能夠成為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內核。語音中心主義、羅格斯中心主極大程度上扼殺了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特別是對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日本學者安藤彥太郎認為,中華文化的統一關鍵就在漢字,在于漢字的表意性。文字大師何九盈則斷言,如果中國一開始就是表音文字,肯定會像歐洲那樣派生出許多民族語而難以實現統一。[11]

文化記憶具有辨別功能,用來識別和區分。就人的失憶而言,失去的不僅僅是對過去某一片段的記憶,甚至可能喪失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失去記憶,也就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12]文化記憶附著在表情包上的這種新媒介傳播,能夠表情達意。表情包作為記憶媒介,建立交往關系,形成互聯網族群,促進個體認同走向集體認同、社會認同。德里達用漢語的象形文字來解構西方的語音中心主義[13],當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用表情包來構建表意文字記憶,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發現他者,或者被他者所發現,由社會認同上升到國家民族認同。中華文明得以延續,正是因為蘊含在文字和書寫之中的“記憶”。

(三)表情包文化記憶與未來經驗

表情包不是跟文化、文字相對的事物,而是記憶的媒介。象形文字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在復制現實方面表現能力較佳,但象形文字的時空延伸能力較差,使得其傳播力被詬病[14],這也是為何麥克盧漢認為表音文字才具有推動社會發展的意義。但是麥氏時期是機械印刷時代,網絡時代尚未到來。網絡技術發展促成了象形文化突破時間和空間延伸的局限,表意文字開始煥發新的生命力,既能充分展現現實,又具有跨越時間空間的器官延伸能力,特別是與五官組合成豐富的表情延伸,表情包成為媒介技術模擬世界的杰出表達。以表意方式出現的表情包“文字”親民隨和,近乎零成本的交流方式,培養出了數量龐大的簇擁者。

表情包不僅是文化記憶的理論移植,而且是在網絡創造與傳播中帶著中國漢字文化基因,“走出去”獲得更多國家網友的認可。記憶不僅重構著過去,而且組織著當下和未來的經驗[15],我們用回憶構建記憶,不僅僅是為了“向后”回憶,更是為了“向前”展望。

四、媒介化社會構建“象形傳播”時代

曾經文字存儲和傳播會受到嚴格控制,帶來少部分人的識字“特權”,文化記憶的專家從祭祀薩滿、游吟詩人到士大夫、學者,這些專家一方面在維護文字文化純凈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遏制文字的傳播發展。[16]在人類文明史和學術史上,文字敘事一直都較強勢,以至于文字記錄的歷史被稱為“正史”或“信史”,其他類型的敘事方式相對被忽略。但對于哈布瓦赫來說,歷史不是記憶,記憶應該是多元的、鮮活的,是許多不同群體的各自回憶和認知,主導文化框定的“正史”客觀公正,是歷史學家從各類歷史事實中抽取的“共性”。[17]而表情包誕生之初就作為抵抗式的亞文化姿態出現,作為記錄網絡文化發展的“野史”存在,是網絡文化生產中的在野文本。著名學者顧頡剛就曾經呼吁走出書齋,到田野中觀風問俗,關注人民的呼聲。

(一)媒介化社會:表情包與象形文字

技術媒介的運行與前技術或非技術傳播模式越來越相似[18],而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認為,前技術深層結構決定了表層技術,也就是人工傳播正在逐漸向自然傳播看齊。遠程傳播技術已實現可視通話,人們渴望交流中看見對方的眉眼和肢體。而青少年在交流中加入了更多戲謔和游戲的因素,哪怕是中老年表情包中非常經典的舉杯祝賀友誼天長地久,也是一種肢體動作的體現。“表意”是表情包對古人智慧的一種傳承,“有趣”更是人類一貫而極致的追求。象形傳播的“象形”特征體現在表情包的“具身性”,促使媒介化現實變成一種“超現實”。蘇聯符號學家巴赫金(Бахтин,МихаилМихаЙлович)將人們生活的空間分為官方與民間兩重場域,前者是森嚴的等級秩序場域,而后者則是身份界限被消解的狂歡廣場式場域。而在這場狂歡中,身體的嵌入和解放成為表情包區別于傳統文字的最典型特征。巴赫金形容的“隨便而又親昵地接觸”在表情包中充分體現。

媒介化社會(mediatization of society)背景下媒介穿透現實的方方面面,重新建構人們的關系,也讓更多的人有了參與社會實踐、公共事務的可能性。2016年的“帝吧出征”事件,表情包勾連了個體與個體、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網友除了強調中國政治、經濟,也從傳統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與中國臺灣網友實時互動,帶來媒介新的交流情境。表情包不僅僅是物品、是信息渠道,而且在個體實踐中構建出不同于傳統的兩岸對話方式,一種全新的媒體邏輯。[19]“網絡文明”與“表情包文字”構建一種“超現實”,與“經驗現實”“歷史現實”聯結在一起,形成從象形文字到象形傳播的文化勾連。

(二)重建巴別塔:構建“象形傳播”時代

成熟文字經過了無數次的置換變形,從形體構造上已經跟實物符號并不符合了,此后的隸楷階段,字形基本脫離了“象形”原則,而趨向“象意”。[20]表情包更像“史前文字”,與現實物、現實符號更相似。也就是說,表情包更具象,更加“象形”而不是“象意”。前技術時期,傳播并不抽象,它可能是生物學意義上具有臨近性的人都一起經歷的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情[21],它表現為口頭寓言、神話故事等。傳播發展趨勢則是“向自然傳播看齊”,表情包是媒介跨出模擬,邁向“超現實”的第一步,這是“象形傳播”最核心的內涵。

人類聯合起來建立直插云霄通往天堂的巴別塔,之后上帝為懲罰人類,用不同的語言將人類區隔開來,也因為語言不再相通,巴別塔計劃失敗。在表情符號與表情包出現之前,網絡溝通的最后一步障礙不再是技術壁壘,而是語言壁壘。全球共有3000多種語言,較為主要的有210多種,由于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字大相徑庭,因此世界一直呼喚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文字出現。19世紀,波蘭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Lazarz Ludwik Zamenhof)發明了“世界語”(Esperanto),旨在消除國際交往中的語言障礙,創造一種“中立平等”的語言。表情包在文化交流中堪比網絡中通行的“世界語”,能夠促進文化理解。當然,一種語言必然包含著文化的差異,就像物理學中的“勢能差”一樣,有差異存在,文化才會有流動。表情包內嵌著中國漢字文化,能夠促進中西方文化、各地域文化、主導文化與亞文化、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之間的交融。

(三)表情包文化:與文明的沖突性反思

國學大師嚴復認為,世界交通之時代,現代“文明”必然與傳統“文化”形成沖突。網絡文明帶來人類快節奏、碎片化的傳播方式。表情包的表意直觀性,讓情感表達直接而熱烈,達到情感溢出效應,顯然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含蓄、內斂相沖突,表情包因而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招致社會精英的批判與鞭撻,其認為表情包的使用是“文明的倒退”。

文明是在歷史實踐中構成的理論體系大廈,以夯實的實踐為依據,一些專家認為表情包使得文明倒退,則是照搬電視批判理論,移植到網絡中來,形成的是只有批判沒有思考的武斷結論。媒介技術的不同必然需要不同的思考方式,人們不應將表情包作為孤立個體,而應從媒介化社會生態中去研究。在全球化進程中,人類文明在持續不斷減少其差異化的外在文化形式,表情包呈現出來的東西方使用和發展上的差異值得人們深思:象形傳播本身就是介于表情包與象形文字的隱喻,這使得表情包可以跨越幾千年與古老象形文字關聯起來,而表情包也可以借助于隱喻這種方式,從微觀走向中觀的層面,這個中觀層面就是在傳播交流轉向中的表情包的表征意義。

當然,表情包文化在網絡社交中廣泛流行的同時,也應意識到,表情包的意象性能夠傳遞強烈的情感情緒,容易發酵群體情緒,衍生出群體性集聚事件。而且,表情包容易引發“淺社交”和過度娛樂化“狂歡”。這些都敦促著人們應繼續發揮表情包的正確引導功能,建立更美好更健康的網絡文明。2019年是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22],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2)2017年10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2019年11月1日《習近平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認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與楔形文字、圣書文字和瑪雅文字不同,中國的象形文并沒有死,而是演變成現今通行的漢字。古老的文字借助先進網絡技術手段和運作方式,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進一步演變成表情包文化生產的邏輯基礎。希望本文能夠引發學界和業界一些思考:我們應如何樹立開放發展的理念,接受表情包作為中國故事的文化資源,在國際上傳播好中國聲音。

猜你喜歡
記憶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夏天的記憶
誰遠誰近?
記憶中的他們
端午記憶
絲綢之路(2016年9期)2016-05-14 14:36:33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一级毛片高清|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综合天堂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久青草免费视频| 女人18毛片久久|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欧美极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二视频| 欧美a√在线|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欧美97色| 日韩无码白| 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天堂啪啪| a亚洲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欧美精品二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伊人福利视频| 亚洲aaa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69av在线| 欧美高清日韩|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婷婷午夜天|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噜噜噜久久|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国产精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