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龍
(青島市即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山東 青島 266200)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不斷增大,直接帶來的問題便是就業崗位的減少,由此也使得高校大學生背負了較大的就業壓力。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未能同社會對于現代人力資源的實際訴求相吻合,主要表現為高校在教學方面依然習慣于理論教學為主導,欠缺讓學生獲得實踐技能提升的空間和契機,由此使得高校畢業生極易出現理論基礎與實踐應用脫節的現象出現。從近年來國內就業情況統計來看,大專畢業生的就業率要遠遠好于本科與研究生,這種現象表明對于企業而言,其對于具備較高實踐技能的畢業生更為看重,而作為具備較高理論素養的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畢業生甚至于博士生畢業生而言,其在實踐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是企業對其較少考慮的原因,如此便使得這些畢業生在面臨就業抉擇時不上不下。
從高校畢業生的創業總體情況來看,大專畢業生的創業率要顯著高于本科畢業生的創業率,并且從創業類型來看,多為機會型創業,之所以選擇此種創業模式,并不是因為其未能在市場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不過隨之而來的是,機會型創業使得外來務工人員背負了較大的就業壓力,使得其他社會矛盾隨之出現。另外,作為高校應屆畢業生而言,其在選擇自主創業之后,其創業啟動資金均來自家庭,這意味著其資金渠道較窄,并且高校畢業生往往欠缺足夠的社會經驗,因而其在走上創業之路后,往往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危機。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就業情況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近幾年來,創業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希望能夠在畢業后自己創業。而國家很多政策也都支持大學生創業,所以選擇創業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但是,當前多數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就業和創業之間的關聯。
從我國目前國家教育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國家的各大高校每年都在不斷擴招,雖然我國人民整體學歷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但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年提升。再加上海外留學生數量激增,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國內就業崗位數量一定程度降低,從而使我國的整體大學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我國目前所采用的市場經濟體制本身的競爭就是較為嚴重的,再加上國內經濟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為了自身的更好發展,需要做好產業結構的優化與改革,因此不同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情況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使得國內整體就業壓力更大。
新冠疫情的出現和對社會的持續影響是較為明顯的,很多大學生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一開始就主動放棄了就業,更多的將自身的就業計劃放在了下一年疫情過后經濟回暖。一些大學生更是主動進行公務員考試、備戰考驗和留學等其他的打算。大部分學生對于自身求職的期望相對偏高,因此很多畢業生并不注重先就業再擇業,而且開始就有較高的就業預期。這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由于自身的就業期望過高,導致求職意愿偏低,無法更好地達到自身就業的目標。
從我國整體國內大學生求職就業情況來看,求職結構矛盾情況越來越嚴重,我國整體的社會環境在不斷的變化,很多產業都在適應時代的發展,逐步進行產業自身的結構調整,發揮出科技的重要作用,以此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從我國最近幾年大學生就業情況來看,國內整體人才結構供給矛盾突出,主要的具體表現就是理科生供需關系較為緊張,但是文科生就業壓力相對較大。這主要是與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有直接的關系,很多企業自身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技術人才,而對于文科類人才來說,主要的就業方向是公務員考試以及其他文學方面。
在就業后工作一段時間,很多畢業生就會出現跳槽的問題,甚至一部分畢業生出現了頻繁的跳槽問題。與畢業生跳槽相對應的,就是很多企業對于長久性人才培養的選擇與困難,這兩種矛盾和問題的出現,就是畢業生就業穩定性的問題。對于大學生來說,在學校中的學習,雖然學到了相應的理論知識,但是很多學生自身的技術水平并沒有達到工作的高頻要求,再加上一些學生對于自身的工作定位并不明確,環境的影響導致畢業生自身的工作穩定性較差,多方面的影響,使得畢業生就業質量及就業穩定性持續下滑,不利于畢業生的就業及后續發展。
就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而言,由于起步階段相對較晚,所以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的滯后性,這就要求我國各高校在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上,既體現出中國特色,又能具備高度的完善性,讓高校畢業生步入社會就能成為一名具有無限潛能的創業者?;诖?,高校必須著眼于幾個方面:首先,針對創業教育的思想引導作用要充分體現。高校大學生能夠作為一名極具潛力的創業者,必須先要有先進的創業思想作為支撐,要一改為了就業率而創業的思想,要將創業率作為關注對象。另外,高校還要在科研與教學活動中將這一思想深深融合進去,讓高校在校大學生能夠真正具備良好的創業能力,以及創業理論基礎。其次,在創業教育的模式上,應該不斷加以優化。其中不僅要將創業理論基礎課程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還要將相關政策與規定的傳授,以及創業實踐活動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做到形成理論教學、政策傳導、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創業教育模式,同時還可以將創業論壇、創業大賽作為重要的補充,并與其他學?;騽摌I型企業之間保持緊密的聯系,形成校企協同發展和兄弟院校共同發展的道路。最后,要將教師專業素質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其間教師隊伍建設要以“雙創”為主要視角,提高在校教師創業教育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注意到以其他兄弟院校、合作單位之間的密切聯系,將優秀的人力資源補充到教師隊伍之中,并以此為中心展開教育培訓活動,力求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
創業并不是一件紙上談兵的工作。創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對于行業內部的深刻了解,對于市場需求的深入把握,還需要資金、人脈、天時地利等等條件。如果不經過準備、不接受教育便開始創業,學生的創業成功率相信會很低。為此,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創業實踐,打造創業教育前沿陣地。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科研和各種專業競賽活動。同時把創業教育和學生管理結合起來,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比如,為了使學生了解創業的途徑、過程,掌握創業的方向,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等活動,使學生找到適合其自身的創業方向,并圍繞這一目標有針對性地學習各種知識,以增強畢業后的競爭力。有條件的學校還要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平臺。成立專門的創業服務中心,為學生創業提供相應的智力支持和政策服務。同時設立創業基金,對學生的創業計劃書進行評估,合格后予以適當的資助。
高校除了要對大學生開展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以外,還應該根據學校的專業特色選擇對口的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僅可以讓高校掌控市場需求導向的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方向,讓學生的職業技能可以匹配市場需求;還可以提升大學生和企業需求的匹配度,企業根據自己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建立并提供與高??茖W定向的培訓制度和實習機會,在大學期間就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夠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熟悉并掌握工作技能,畢業后可以直接向企業輸送符合其需求的定制培養學生。
為了更好地提升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及創業水平,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充分把握國家的利好政策。對于畢業生對發達城市,例如北上廣及政府機關、外企的選擇,要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引導,更好地讓更多的畢業生選擇中西部地區及基層單位和中小微企業,保證更多的大學生可以選擇基層就業,促進國家經濟平衡發展。國家目前已經出臺了中西部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西部計劃、三扶一支等多種政策,作為高校畢業生,要認識到國家政策的重要意義,更好地發揮出自身專業技術的重要作用。
對于不同的高校畢業生來說,自身可能對于后續的就業并沒有相應的正確認識,再加上我國整體的專業教育本身起步相對較晚,與國外的實踐性教育相比,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因此需要高校逐步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對畢業生給予充分的就業指導,更好地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全面融合。不同的高校要逐步強化自身的主導責任,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實踐能力,保障大學畢業生在畢業的同時,能夠實現自身理論與實踐的全面融合,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融入不同企業的日常工作中。
綜上所述,在這特殊的背景下,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創業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只有政校企三方合作,才能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帶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