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光友
(中國石化集團江蘇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培訓中心,江蘇 揚州 225007)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提高,社會環境業越來越適合各種規模企業的發展,國家政策也不斷向中小企業發展傾斜,企業發展的動力得到激活,人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更加關注產品的創新和質量的提升,必不可少的還有人才的支撐。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和企業領導普遍關注的問題,由專業人才組成的技術研發團隊是國家創新動力的來源和保證。加之隨著對外開放腳步的加快,技術性和專業性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發展,員工的整體技術素養能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市場經濟的轉型為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增強了同行業間的競爭,企業間競爭的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近年來企業傾向于招錄大學生職工,這類職工的優點在于接受過高等教育,擁有扎實的理論學習基礎,但是這類新鮮血液缺乏實踐和操作的能力。企業發展需求就要求我們必然要關注個人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加強員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技能和知識基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快速的培養方式,員工的潛能得到激發,新人的適應能力也得到提升,能夠更好地為企業做出業績,由此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擁有堅強的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才會在經濟轉型的現代社會贏得一席發展之地。
人才的個人能力影響企業的整體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進行,企業職工的管理工作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是發掘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還能借此機會幫助員工找到準確的職業生涯定位,給員工樹立未來的職業生涯目標,制定符合個人發展實際的職業規劃。企業制定合理科學的職業培訓計劃,也有利于員工在后續的績效中保證持續的高效率輸出,給也便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企業員工進行管理,便于對整個企業進行組織管理,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的人才優勢。
一個企業的生機與活力,主要就是來源于新人才的引入,這些新鮮血液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持續的動力,只要企業一直引進人才,那么就能在社會上保持活力。在強調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今天,一個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是競爭力的集中表現,企業有足夠的人才做支撐,才能有發展的底氣和后備力,新人會逐漸適應行業的發展需求,技能熟練的老員工會和這些新鮮血液一起,不斷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保障。
經濟發展速度和步伐的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尤其為產業密集型的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提供機遇,由于這類企業的發展特點對用人方面的技術要求不高,導致傳遞給中小企業一種錯誤信號——不必關注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廉價勞動力才是發展的硬道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忽略受教育水平這一關,認為只要上崗后進行基本職業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培訓就能馬上參與生產工作,整體的職業培訓創新性和積極性度很低。此外,職業培訓需要企業大力投入錢財和人力,但是中小企業的力量有限,且不愿意在這個方面投資,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在職業培訓領域花費太多的精力實在是得不償失,只一味地想引進需要的人才,對人才的培養過程采取逃避的態度,認為人才培養的主要責任在于社會以及相關的院校,自己只想任用成熟的職業人才,但是事實上每個進入職場的人都要經歷一番學習和磨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職員,一味地只考慮引進其他公司或單位培養出的人才,也不一定適應本企業的發展需要,反而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大多數的企業都沒有一套完整科學的員工培訓體系,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培訓手段和方法隨意性很大,且盲目追求表面工作,并未有針對性和實質性地去培養適應企業當前發展階段的人才,即使確實在員工培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也都收效甚微,只是盲目地進行千篇一律的培訓,無法滿足市場和企業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此外,大多數企業的培訓模式就是讓具備一些理論知識的人員對生產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實際上不具備該領域的實踐經驗,對公司的發展規劃以及經營狀況也沒有做深入的了解,因此對員工的技能培訓不深入不到位,忽視對行業熱點問題的關注,對市場的經營環境也沒有做完全的調查,因此缺乏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的培訓效果必然不會理想。另外,受訓員工的積極性會受到落后的培訓手段和方法的影響,除了培訓知識的問題,企業的培訓設備也跟不上發展要求,對于一切需要計算機輔助的培訓教學工作的重視不足,應用不充分,難以模擬復雜的實操環境,因此培訓效果十分有限。
企業內部的培訓都是由本企業自行組織安排,依照本企業的發展現狀和戰略規劃制定的人才培養計劃,但是大多數企業很難注意到對員工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規劃,這就缺乏對基層員工的工作和發展需求的了解,因此,很多員工因此對企業的培訓并不贊同,認為這樣假大空的培訓沒有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也無法與他們未來的發展道路契合,個人的潛力無法在企業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影響員工在工作上增強獲得感和滿足感,從而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負面影響,長此以往,員工的自我學習主動性降低,對企業決策的贊成度下降,最終影響企業的發展和個人的進步,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對雙方都不利。此外,企業的“一刀切”式培養方案,沒有關注到員工的個體發展的獨特性,只是一味地用共性的手段解決問題,不考慮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這樣會讓員工覺得培訓缺少針對性,對企業培訓的認可度也會逐漸下降。
國家和政府是企業發展的后盾,他們作為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定者,承擔著宏觀調控的社會責任,需要為社會企業的發展制定法規約束以及提供政策支持,國家的經濟發展才能不斷獲得生機與活力。首先,國家和政府可以針對企業的規模進行劃分,制定符合不同企業規模實際狀況的培養法律法規,幫助完善企業內部的培訓制度,并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推動各個企業的職業培養工作。此外,國家和政府可以出臺一系列的幫扶政策,比如稅收的減免或者稅收返還的形式,多途徑增加企業用于員工教育和培訓的經費支持,讓企業領導人切實感受到國家和社會對員工職業培訓的高度重視,有利于打造一個互惠互利的發展格局。
經濟轉型帶來的產業變革是十分深刻的,高精尖技術逐漸在經濟社會占有重要的角色,廉價勞動力不再是我們特有的優勢,并且逐漸被高質量的社會發展要求索取滴,因此企業要想再經濟轉型的時期獲得發展先機,就必須要積極推動技術人才的培養。首先,企業要在思想上樹立明確堅實的發展理念,就是要大力推動企業員工的技術知識和實踐的培訓,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發展高端人才,要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實事求是地制定符合企業需求和實際情況的培訓計劃,根據員工的總體能力和素質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要舍得在員工的職業培訓師上花費精力和金錢,要保證這個發展層面有充足的物質支持。此外,企業還可以積極聯系相關的職業學校,展開全面的、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努力建立起校企合作發展的新模式,這樣就能保證目標人才接受的培訓都可以于企業的發展目標相符合,便于員工快速進入職場并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企業培訓的主陣地在企業內部,但是社會桑的很多職業技術院校、培訓機構和行業組織等等,都是職業培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想達到最佳的培訓目的,就要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在整合市場資源的同時,也了解市場上的行情發展,一舉兩得。首先,企業可以率先主動與相關的職業技術院校或者培訓機構進行聯系,開展培訓合作,共同建立符合自己企業發展特色的培訓體系,并及時向他們咨詢職業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受訓員工接受到來自社會一線的行業發展信息以及企業內部的針對性培訓內容,大大提升職業培訓的質量和效率。此外,企業要有多維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意識,將眼光放長遠,不僅僅局限與目前對員工的崗位技能培訓,還要幫助其樹立健康的職業發展意識以及實際的未來職業發展規劃,滿足不同層次員工的個人職業的發展需要,為不同技能水平的勞動者提供更廣泛、多層次的選擇,從而從根本上保證員工職業技能的提升以及自我發展意識的覺醒,有利于企業更好地融入市場發展的大潮,為市場提供最需要的專業人才和技能。
在世界產業中獲利多少,主要取決于高端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一個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新時代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要擁有一定數量的高端人才,擁有了他們就擁有了核心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企業一定要掌握一定數量的先進行業知識和實操技能,為員工提供高質量的培訓內容,滿足高技能人才的學習需要,這樣才能更快地企業發展的人才短缺問題,激發員工的自我學習意識,在員工內部形成良性競爭的態勢,為企業的發展打造高、中、初級梯次帶動的發展模式。此外,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培訓基地,打造專門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培訓人員及時整合社會上的行業資源,主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調動多方的積極性,認真傾聽員工對職業培訓的建議,并不斷進行改進。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這個大背景,所以要向做好企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就一定要充分調動社會、企業、相關培訓機構、職業院校等多方面的力量,積極創新職業培訓模式,樹立正確的培訓理念,提高培訓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時刻關注市場發展的行業需求調查,并依據員工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以及企業的戰略發展需求做好職業培訓的調整工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幫助每個企業在經濟發展大潮中乘風破浪。